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学林 《中学教与学》2003,(7):36-38,43,44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下列命题 ,正确的是 (   ) .(A)三点确定一个圆(B)任意三角形都有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C)经过圆心且平分弦的直线 ,垂直于这条弦(D)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2 .已知AB和CD是同圆上的两条劣弧 ,并且AB=2CD .则 (   ) .(A)AB =2CD(B)AB >2CD(C)AB <2CD(D)AB与 2CD的大小无法确定3.⊙O中弦AB⊥CD于E ,AE =2 ,BE =6 ,OE =3.则⊙O的直径等于 (   ) .(A) 4 5   (B) 6 5   (C) 37   (D) 2 2 14 .圆的弦长等于它的半径 ,那么 ,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 .(A) 30°  (B) 6…  相似文献   

2.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确定例1若点P到⊙O的最长距离是9,最短距离是3,则⊙O的半径为.解:此时点P可能在圆外,也可能在圆内,因此应该是双解,即⊙O的半径为6或3.2.点在弦上的位置不确定例2已知⊙O的两条弦AB和CD在圆内相交于点P,AP=3cm,PB=4cm,CD=8cm.则CP=cm.解:由相交弦定理得PA.  相似文献   

3.
《平面几何》的圆中两值问题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最容易出错或者遗漏的问题 ,为了降低出错率 ,在中考前的总复习 ,师生不妨尝试如下的归纳和总结 1 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 ,所以它的轴对称性会造成两值问题例 1 在⊙O中 ,弦AB与弦CD平行 ,且⊙O的直径为 1 0cm ,AB =6cm ,CD=4 5cm ,求 :AB与CD两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图 1        图 2解 设弦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EF由图 1看到EF=OE OF .由图 2看到EF=OE-OF .其中 ,OE =OB2 -EB2 =2 5- 9=4 ,OF =OD2 -FD2 =5.所以 ,AB与CD两弦之间的距离是 ( 4 5cm或 ( 4 - 5)cm .…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Rt△ABC中,么C=90。,BC=4,sinA=吾.则AB=——. 2.如图1,已知△ABC中,BC=4,么A=60。,么B=45。.则AC的 c长为 . 3.一圆中两弦相交,一弦长为2n且被交点平一分,另一弦被交点分成l:4两部分.则另一弦的长为一 4.如图2,00’内含于00,00的弦AB、AC分别切00’于D、E,^E的度数是140。.则砬的度数是 . 5.已知两圆半径分别 图2为1.5 cn'l和2.5 CITI,一条外公切线长为4 cIll.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6.如图3,AB是00的直径,CD是 .00的弦,AB、CD的延长线交于E点,已知AB:2DE,么E=18。.则么AOC的度数是图…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 (试验修订本 ·必修第二册上 )第六章不等式中有一个章头图 ,它是不等式的一个基础图形 .本文对此图形给予解释并作进一步探究 ,然后适当推广运用 ,仅供教学参考 .为行文方便 ,图形字母略有变动 .1 章头图形的几何意义如右图所示 ,以AB为直径作⊙O ,作CD⊥AB ,OE ⊥AB ,且CF⊥OD .在Rt△OEC中 ,CE >OE ,在Rt△COD中OD >CD ,OE、OD为⊙O半径 ,故OE >CD .在Rt△FDC中 ,CD >DF ,综合起来有CE >OE >CD >DF . ①设b>a >0 ,在图中取AC=a ,BC=b ,于是有半径OE =a +b2 ,在⊙O中 ,根据圆的相交弦定理有C…  相似文献   

6.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以及它们的推论称为圆幂定理。圆幂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圆幂定理建立关于未知几何量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得未知几何量的值。 一、应用相交弦定理或其推论解题 例1 已知⊙O的弦AB=8cm,弦CD平分AB于点E苦CE=2cm,则ED的长为( )。 (A)8cm (B)6cm (C)4cm (D)2cm  相似文献   

7.
圆是平面几何中除三角形外又一类重要图形,笔者顺着这一思路,用开放题的形式,归纳复习圆的有关重要知识,尽量扩大覆盖面,得出一系列结论,仍颇有曲径通幽之妙. 为此,我们再从已知圆两相交弦谈起.  相似文献   

8.
在初三我们学过圆的相交弦定理:圆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即: 若圆O内的两条相交弦AB,CD相交于点P,则| PA|·|PB|=|PC|·|PD| 在人教版的选修4-4中有这样一道例题(课本第38页例4):  相似文献   

9.
1.点P到圆上的最大距离为9cm,最小距离为4cm,则圆的半径是____.2.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过点C引直径AB的垂线,垂直足为D,点D分这条直径成2:3两部分.(?)O的半径等于5,BC的长是____.3.(?)O的半径为5cm,弦AB∥CD.AB=8cm,CD=6cm,则AB与CD间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10.
定理 已知半径为R的⊙O的弦AB上一点M,过M作两条相交弦CD,EF,连CF,ED分别交AB于S,T。设OM=r,M到AB中点的距离为a。则  相似文献   

11.
圆的有关计算中,如果题中没有给出图形或忽视题中隐含条件,往往会造成失根.举例剖析如下.例1已知①O半径为scm,弦ABVCD,AB=6cm,CD=scm,求AB和CD之间的距离解如图互,连OB、OD,作OE上AB于E,交CD于F,则OF上CD.图1图2剖析本题失根的原因是忽视了两弦在圆心的异侧.如图2,仿上可求得EF=OE+OF=7(cm)正确的答案是Icm或7cm.·例2在①O中,弦AB是内接正三角形的一边,弦AC是内接正六边形的一边,则/BAC解如图3,连OA、OC,由题意得AfOAC=6ry,AfOAB=300.图3图4,剖析上述解法忽视点C可能在AB外,…  相似文献   

12.
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统称为圆幂定理.1 关于相交弦定理的联想由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可知,在过⊙O内一定点P所引的无数条弦AB、CD、EF、…  相似文献   

13.
吕学林 《中学教与学》2004,(1):36-37,44,45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图 11.如图 1,A、B、C、D、E都是⊙O上的点 ,且AB=BC =CD .已知∠BAD =5 0° .则∠AED等于 (   ) .(A) 5 0°    (B) 6 0°(C) 75° (D) 10 0°2 .圆的弦与直径相交成 30° ,并且分直径为 6cm和 4cm两部分 .则弦心距为 (   )cm .(A) 3  相似文献   

14.
题目:过M(0,3)作直线l与圆x2+y2=16交于A,B两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一:作图,本题中需要求的是AAOB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常用的有两个:一个是S=1/2│AB│·│ON│=│NB│·│OM,一个是S=1/2│OA│·│OB│·sin∠AOB. 其中IABI是过定点的直线与已知圆的相交弦长,IONI是弦AB的弦心距,通常的求法为利用RtAAON(或Rt 0 BON)或点0到直线AB 的距离,OA,OB为圆的半径,GAOB是弦AB所对的圆心角,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采用哪个公式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都离不开直线AB.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学生做几何题时,往往考虑不周密,片面的看问题,解答不完整,常常造成漏解错误.本文根据学生以圆的几例漏解错误进行剖析如下.例1 已知⊙O的半径为5cm,弦 AB∥CD,AB=6cm,CD=8cm,求 AB 和 CD 的距离.(义务教育《几何》第三册第94页第6题).  相似文献   

16.
<正> 不少同学在解答与圆有关的几何计算问题时常常漏解.若能够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则可找回漏解. 一、平行弦间的距离问题例1 ⊙O的半径为5厘米,弦AB∥CD,.AB=6厘米,CD=8厘米,求AB和CD的距离.(人教版第三册几何第85页习题)  相似文献   

17.
一、已知M点在圆内,证明在M处相交且相互垂直的两弦长的平方和为常数。解设O为圆心,R为其半径,AB与CD为相互垂直的两弦。它们的中点分别是K与L(图1)。如果M与O重合,所证显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1郾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图1,AB与CD平行,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注意:(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2)今后遇到射线、线段平行时,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2郾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二者必居其一.3郾平行线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意:(1)此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若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就与已知直…  相似文献   

19.
1.概念 从圆上一点出发的两条弦所组成的折线叫做该圆的一条折弦。与圆的弦一样,圆的一条折弦也对应两条弧。 2.定理及其证明 折弦定理 若弦AB、BC组成⊙O的一条折弦,BC>AB,D是ABC之中点,DE⊥BC,垂足为E,则E是折弦ABC之中点,即CE=BE AB。 证明:在CE上取点P,使CP=AB,连结PD、DC、DB、DA,因D是ABC的中点,故AD=CD,故AD=CD,∠A=∠C,又CP=AB,  相似文献   

20.
一法多用     
对形如x~2=y~2 k·z形式的结论的几何题,可把上式变形为k·z=(x y)(x-y),这样就可以应用圆的相交弦定理或圆的割线定理证明.下面就以例题来加以说明:例1:已知在△ABC中,∠B=2∠A,求证:AC~2=BC~2 BC·AB分析:由AC~2=BC~2 BC·AB变形得:BC·AB=AC~2-BC~2=(AC BC)(AC-BC)这样就可以以C为圆心,以BC或AC为半径作圆,利用圆的相交弦定理或圆的割线定理来证明.证明:如图1-(1)示:由于∠B=2∠A,则AC>BC,作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分别交AC及其延长线于D、E,交AB于F点,则:AD=AC-CD=AC-BC,AE=AC CE=AC 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