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威廉姆.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公认的南方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方贵族的没落与衰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就是这样一部短篇小说,它记述了南方贵族格尔生家族中最后一个成员艾米丽小姐一生孤僻的生活。在这部短篇里,福克纳运用了不同的叙事技巧,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艾米丽小姐一生悲惨的命运,揭露其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辉煌才能在当代美国小说家中是无与伦比的.在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及其它小说里,福克纳以他对南方特有的情结,充满激情地向世人展现了充斥着失败感、罪愆感、挫折感的美国南方.福克纳的南方情结基于他对南方的了解、同情以及深深的眷恋.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伟大作家福克纳第一篇以杰弗生地区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大部分评论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是位值得同情的女性。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艾米丽用她的女性暴力致其恋人于死地,而其周围的人漠视其罪行甚至直接或间接的成了她的同谋和帮凶,他们难辞其咎,理应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4.
从身体叙述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揭示出美国南方文明的没落、女性主义的复苏及异化、父权主义的专横与冷酷等丰富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对黑人的态度和对黑人生活的反映是美国南方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南方白人作家中,没有人像福克纳那样对种族问题如此关注和在塑造黑人形象方面倾注了如此大量的心血。迪尔西是福克纳的杰作《喧哗与骚动》中的黑人形象,她身上充满人性的光辉,寄托了福克纳的伟大理想:振奋人心,使人类战胜一切而永存。  相似文献   

6.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力作,福克纳善于从文学的角度来研读人性,本文分析和探讨昆丁.康普生面对家族昔日的辉煌所陷入的重重困境———时间困境、道德困境及生存困境,进而分析整个美国南方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先驱,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南方。他的小说深深扎根于南方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处处折射出南方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南方性。  相似文献   

8.
彭静 《职大学报》2008,(3):64-66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时诠释南方历史、文化和传统起着与长篇小说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里.他成功地运用哥特手法、时序颠倒及并置对照等技巧,讲述了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位贵族小姐一生的悲剧,从而表现了美国南方及西方现代社会中人心的压抑,精神的痛苦和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9.
爱情和家庭价值是福克纳高度重视和反复赞扬的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之一.在<去吧,摩西>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手法把麦卡斯林家族一百多年的历史融入其中,通过对这个家族的白人和黑人两个支系的成员和发展进行了比较,指出南方社会毁灭的原因在于南方白人丧失了爱的能力,南方社会的重生则寄希望于拥有爱的能力的南方黑人.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品 ,书名来源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台词 :“人生如痴人说梦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却没有任何意义。”福克纳借助高难复杂的写作技巧 ,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古老的、衰落的南方家族的消亡。“由于他对于当代美国小说所作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4 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的主题 ,主要是表现了美国南方昔日贵族康普生家族经济、精神和血缘关系崩溃的过程。康普生家原是杰弗逊镇上有名的大庄园主 ,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到了康普生这一代 ,家道中落 ,经济衰微 ,…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大量引用影响深远的《圣经》典故进行创作,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处处闪现《圣经》的影子。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圣经原型模式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将小说上升到神话的高度。使读者获得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的同时,福克纳也道出了自己对南方的堕落与拯救的思索,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具有十分深厚的乡土意识,在作品当中,其不断在自己故乡本土上发掘,对故乡的历史、时间以及人物进行描写,表达那里的乡土人情观念,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正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在本文中,将就福克纳小说中的乡土意识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小说植根美国南方地域文化,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人道主义,在超越乡土的同时也带有地域文化的局限性。白先勇受福克纳作品中"基督精神"的影响,但他一方面将基督精神和佛教教义融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集中西文学影响于一身,中西因素的化合使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呈现中西合璧的色彩,表现出博采众家,"六经注我"的巨大文学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没有中国文学那么久远,在思想上的认识也不是像西方那样前卫。但是日本文学有着自己兼收并容的特点,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中独树一帜。日本文学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其独特的美感。在日本文学的各个方面广泛地闪耀着"物哀"的影子,"物哀"显然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美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学批评是将以地球及其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探讨文学与环境的关系. 福克纳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践踏了环境,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破坏了美国南方的农业文明,更使人类社会陷入生态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美学中“物哀”的粗略分析和对川端康成重要作品的基本分析,初步探讨“物哀”对川端的影响以及川端对“物哀”的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烙印.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是有情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文章情、师生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8.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小说的格调和主题两个方面对黑奴托比的角色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很多作品展现了日本的传统艺术美——"物哀"之美。然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所钟情的将死亡与美结合的表现手法——死亡即等于美。最终,川端康成以自杀的方式将这种美的观念表现到极致。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丽应被作为独立的悲剧主角来看待,而不仅是时代、传统及社会制度的被动牺牲品。在这一形象上,福克纳寄托了他深厚的悲悯情怀,并赋之以深刻的内涵。他通过爱米丽的一生,揭示了"人"生存的困境,颂扬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表明了福克纳对人类前途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