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浅谈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艺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一直是书家学习行书的入手法帖。本文试从传播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对王羲之《兰亭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贾文超 《科技文萃》2005,(1):190-191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修禊盛会".与会者当场作诗,王羲之写了一篇序,即<兰亭序>,当时所书的底稿书法精美,便是著名的<兰亭序帖>.后又称之为<兰亭帖>、<兰亭叙>、<禊序>等.  相似文献   

3.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它影响了一代代书家,使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次高潮。美术系本科书法课程中的行书教学中,也应选《兰亭序》为范本。认真研究兰亭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极生动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的时代风貌与人物精神,特别是魏晋人以澄澈虚灵、绝俗洒脱为特质的艺术心灵.他们发现并感悟到自然之美,追慕和赞赏人格之美,这也决定了他们超然淡泊,率性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人生原则.体悟魏晋人的艺术心灵对生活于物质时代的今人尤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就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魏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藏匿  相似文献   

8.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人们仍然把它看作行书的最高楷模。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王羲之的事迹,讨论后回答。"课堂上,在学习"‘书圣’王羲之"这一内容时,我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大家分组讨论。学生们反响强烈,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9.
汉魏间之旧体书法——章草、楷书,高古而质朴,谓之"古质";东晋中期经王羲之革新出的新体书法——楷书、行书和草书,则呈现出一派新妍之貌:流美妍丽,飘逸洒脱,婉转纵逸,"文质彬彬"。这一崭新的书法意象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审美时尚、文艺思潮、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自我价值等时代主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世说新语>成书之前,志人小说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东晋裴启的<语林>.此书堪称"魏晋风度"之生动图画.品题之风是裴启<语林>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语林>一书中可以看出人物品藻的内涵演变,东汉时品题标准注重"德行",汉末魏初人物品藻标准注重"英雄"与"才能",魏正始以迄两晋时期品藻标准以审美为目的.以审美为目的的品藻标准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名士风度,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书法常识     
新的一年,我们浓缩了有趣的书法小常识,把你平时所知道的一些零散知识串联起来,让你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武装自己。我们将一同在书海泛舟,感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书法文化带给我们内心的滋养。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兰亭序》序文描写了绍兴兰亭聚会时曲水流觞的盛况,以及作者王羲之的感慨。此帖书文并佳,充分体现了王羲之潇洒俊爽、飘逸遒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据传被唐太宗带进棺中,现流传于世的多为唐人双钩摹本。唐冯承素所摹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地球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但是,你可知道,位居第二的行书出自谁手?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颜真卿!可惜,《兰亭序》真迹早已伴随唐高宗入土乾陵,传世的仅是唐代摹本。因此,《祭侄文稿》成为行书真迹中的“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论及魏晋文学时,他认为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这里的"自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之文艺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疾速发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除文体、文风发生明显变化外,此时文艺上的嬗变呈现出一个令人注目的重要特色:一是"人的个性自觉",二是"山水美学意识之觉醒"。正如宗白华所说:"魏晋人  相似文献   

16.
<正>《兰亭序》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被推崇,有其时代背景及原因。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张芝在东晋之后,被各朝代推崇为"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的"四贤"。但是,东晋、南北朝、隋朝都为"四贤"中谁是第一争论不休。至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一锤定音,认为王羲之第一,并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似文献   

17.
《兰亭序》、《祭至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如王羲之——“魏晋风骨”孕育一代宗师、颜真卿——忠君与恪守儒家道义、苏轼——奋厉与“野性”的结合体,从而造就了“三大行书”不同的特点,如心旷神怡,信笔由之;悲情四溢,铺毫聚墨;几度沦落,烂漫不羁.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兰亭序》作为行书艺术的重镇,其优美的内容、多姿的形质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历代"王书热""兰亭热"中无不深深地打动每一位欣赏者的心。探析《兰亭序》书法艺术,必须着眼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兰亭序》书法的传承、学习状态,才能把握其学术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9.
行书     
王羲之(303~361),东晋时瑯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他自幼爱好书法,广学名碑和名家书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锐意求新,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他总结、吸收草书及楷书的用笔方法,创出行书。他的名作《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流精品。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文人一改古代儒道以社会为本位论人的传统,开始以人为本位论人、谈美、说为文之道。曹丕的张扬个性的“文气”说,陆机的自觉与审美意识的延展,刘勰的自觉与审美意识的深化,钟嵘的强调主体审美意蕴的“滋味”说,都揭示了魏晋六朝是一个崇尚作家个性审美意识、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