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玲  谭丽  何兴元  李小玉  陈玮  张国友 《资源科学》2008,30(9):1415-1420
基于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沈阳城市绿地分布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结合梯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了其幅度效应.结果表明:绿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采定量.不同的绿地类型沿景观格局梯度确实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的表现也有差异,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而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类型百分比,多样性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则不明显.为了研究绿地景观的幅度效应,尝试了不同的窗口大小,5km的幅度是比较合理的尺度,能够通过景观指标的变化反映城市绿地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城市绿地规划的基本过程,提出了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多样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独特性原则;以及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宏观应用与微观应用,深入探讨了“规划结合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以Landsat 8遥感图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西安市行政区划图和谷歌高分辨率图像为辅助数据,以ENVI 5.3和ArcGlSl 0.2软件为主要工具,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和NDVI阈值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取西安市城市绿地信息,并分析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而对城市绿地作出评价。分析表明:最大似然分类法能更容易、更精确地将西安市绿地提取出来,总体精度达到98.11%,Kappa系数为0.974 6,均高于NDVI阈值法。西安市主城区绿地质量较低,公共绿地很稀缺,绿地斑块分散且面积比较小,绿地破碎程度比较高,景观多样性不够丰富。就西安市各功能区来说,绿地的分维数基本一致,但在人工营造绿地景观时忽视了斑块间的链接和连通,使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在游憩区、文教区和工业区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其中的绿地景观类型较为丰富。建议西安市未来应积极规划、建设或改造城市绿地,增加较大的绿地斑块,而且绿地生态系统结构应尽可能的复杂,绿地的景观类型应增加,并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缩小各个城区间绿地覆盖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谈谈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城市对景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树移植以其优化城市绿地结构、改善城市绿地景观等特点逐渐被采用。大树移植技术也成为我国园林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七台河市根据城市环境建设的需要和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大树引入城市"工程,在短期内提高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优化了城市绿地结构,改善了城市绿地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城市对景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树移植以其优化城市绿地结构、改善城市绿地景观等特点逐渐被采用。大树移植技术也成为我国林业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现主要阐述大树移植的准备工作、起运栽植、养护管理及提高成活率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绿量概念在城市绿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泽胜 《内江科技》2006,27(2):120-120
绿量概念突破传统绿地规划建设控制指标,反映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利用绿量概念,营造景观与生态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大力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来宾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今后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中,应该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绿地系统;合理构建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调整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城市道路景观如何与交通安全性及景观生态性相结合设计进行简要论述,强调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与北方气候条件结合更要以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低碳园林科学内涵,就目前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选择低碳的园林材料、合理化植物配置、合理营造城市湿地景观、合理引导绿色出行方式、合理构建城市的“冷岛”几个方面探讨低碳园林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黑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10)》特色,论述了山水生态城规划思路和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为营建合理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逐渐成熟,但是同时也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框架中。虽然编制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并不深入。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入手,提出绿地系统编制应该遵循的层级理论。  相似文献   

14.
闽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景观格局指数与GIS方法,记录了大南坂农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在42a期间的变化,并赋予其时空分布的内涵。研究结果除了定量反映景观类型和景观类型格局的变化外,还跟踪了不同时期的变化与引起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闽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生态设计与土地可持续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5.
道路景观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结合梅河口市建国南路景观绿化设计,对现代道路景观绿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对视觉、心里、功能的进行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景观指数的研究分为四个方面来介绍,首先研究景观指数的分类,其次介绍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景观指数并提出了选取景观指数的四个原则,最后对景观指数在国内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意在说明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理解和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至关重要,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变化,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相似文献   

19.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景观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