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以越来越多元的方式展开.教育资源多元化发展一直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苍溪县城郊中学在各级党政关怀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确立了"多元发展"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多元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为中心,从学生成长和未来人才发展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和学校办学优势资源,在实践中有效、有序地探索和推进.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评价,使学校评价改革陷入困境;以"具体个人"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可以为建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提供新思路、为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提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思想品德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为此,学校领导在总结四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加强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开展"以创建‘微笑学校'为主题,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以特色创品牌.创建"微笑学校",就要进行"微笑教育",而"微笑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和谐教育.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实现和谐发展,学校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微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和谐"理念,"和谐"的外在表现就是"微笑".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以创建"微笑学校"为主题的,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教育特色"是目前我国教育界用得较多的字眼.因为有了"特色教育",对学校的评估除了省级学校、市级学校外,又多了不少诸如"绿色学校"、"环保学校"等称号.但究竟什么才称得上"特色教育"呢?从广义上说,任何一所学校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都可以称得上是特色学校.但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能给其他学校以启发、具有示范作用的"原创性"的独特方面,才称得上"特色".博罗师范"特"在转制,博罗实验小学则"特"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国在很多环节中实现了"放管服",主张各个学校能够结合自身的特色来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对自主权利的合理利用来增强办学活力,这为学校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了解"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改革情况,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了解到职称评聘"放管服"可以更好地聘用人才.研究发现,为了适应"放管服"改革背景,高校教师职称评聘需要坚持岗需匹配、公开透明以及动态调整这三个原则,通过高校自治的方式对职称聘任制进行改革,对人才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并加强了监管,以增强职称评聘制度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6.
1.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研究,基于素质教育理论的教育质量标准研究;2.课程改革深化研究,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深化与细化研究,学校课程领导与规划研究;3.区域教育决策、规划与发展研究,区域教育共同体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区域教育特色打造研究,"苏派教育"研究;4.学校组织变革研究,学校管理创新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班主任与班集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2,(Z2):50-51
和田路小学的创造教育研究始于1980年。从"五小"科技活动、"和田十二技法"、创造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到逐渐形成学校创造教育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坚定的实践改革之路。进入21世纪,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更关注创造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对创造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并建立了创造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有位名校长曾经说过:"学校的发展像泡茶,茶水在不断添水中会慢慢变淡,最终成为白开水."一所学校要保持那浓浓的香味,就得像守壶的人那样,守护学校的特色,才能使其持续散发浓香."幸福教育"便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我校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人三者之间具有和谐共生的天然基因,文化在学校与人谋求发展的进程里能够发挥相互沟通、双向促进的作用.文化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进而为学校发展、提升持续发力.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打造"家文化"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全面改革,使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学校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由曾经的典型薄弱校跃升为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10.
薛颖 《辽宁教育》2022,(6):75-77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以"至远教育"为办学特色,关注生命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构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生命成长"为延展的"至远"课程体系.学校先后被评为"沈阳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沈阳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沈阳市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校、社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江西教育学院将"两课"(马列原理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圭臬,总结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两课"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方:取消"重点学校"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举措 对于取消"重点学校"的问题,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赵连根处长说:"我们需要有质量、有特色的高中,而不是重点高中.看上去是讨论‘重点学校'的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虽不包括高中教育,但却是国民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不是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根本不应该分重点不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高中,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心理教育"三个融合"建设,所谓"三个融合"即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教学的融合,为此,学校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以此进行国家课题"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的实践探索,特设两个心育特色班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安化县东坪中学在新课改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围绕"质量"谋发展,突出"素质"求特色,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品位不断得以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并打造了学校特有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企业分离、与地方对接,重构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记者面前的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主任余祖雄丝毫没有改革的疲倦感.余祖雄是江汉油田的"老教育",在2004年江汉油田教育从企业分离之时,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跳"出教育,成为改革的旁观者,但他固执地选择了被改革者的角色,带领江汉油田教育一步一步走向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余祖雄的"固执"赢得了江汉油田教职员工的口碑,江汉油田的教育改革也由此走出了一条具有标本和普适价值的道路,并被众多媒体称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特色建设,2006年我校成功地申报了市级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学校经常组织开展教科研培训活动,积极深化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扎扎实实地抓好各级课题的过程研究.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论谈,不断帮助教师增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善钻研的浓郁氛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形成全员科普氛围 1.理念先行定好位,确保科技教育特色示范的先进性.学校把科技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教学做创"模式研究作为四年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并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学校教师100%参与科普活动,100%的学生参与每年的科技节活动,促进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等各方面的建设,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先进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自1991年成立"育鹰少年军校"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国防教育的意义.我们认为,国防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发展,可以将其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与学校各方面工作融合,形成完整的体系,提升实践层次、制度层次和理论层次,逐渐生成学校鲜明的育鹰教育文化特色,实现学校特色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