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盛勇 《新闻前哨》2013,(10):78-79
咸宁日报《泉都财经》是咸宁日报专门打造的财经类专刊。《泉都财经》创办一年多来,紧紧围绕财经新闻的平民视角,克服财经新闻专业性较强的弊端,适应读者通俗化的基本要求;摒弃财经新闻的生硬面孔.走平民化道路;从关注事件人手.让财经新闻情节化、形象化,受到读者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经济化的大潮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除了迅速崛起的专业财经媒体,不少市民类报纸也纷纷开辟和增加财经新闻版面。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因为专业性强,缺乏天然可读性,因此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如何让相对生硬的财经新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对财经专业问题加以诠释,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联姻",以提高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让财经新闻"软着陆",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3.
宋玉泰 《新闻世界》2013,(10):90-91
财经新闻=枯燥乏味?财经新闻=艰涩难懂?财经新闻=缺乏情趣?怎样使财经新闻更具可读性?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生动活泼,通俗明快、轻松有趣的群众语言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4.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领域,不可否认,财经新闻在采写上存在着专业化程度高、报道内容抽象及涉及内容广泛等问题。因此,有人说,写财经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记。财经新闻的写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变得内容枯燥、接近性差、没有可读性,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那么,财经新闻如何写才能更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7.
自今年7月10日河北日报改版以来,更加突出了财经新闻的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认为,学会用社会新闻的采写方法“制作”财经新闻,淡化其专业性,则可使新闻可读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8.
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结合最近读过的几篇财经新闻谈一点采写财经新闻的体会和领悟。  相似文献   

9.
张甜 《视听纵横》2008,(6):111-112
财经新闻正在成为各个媒体加大投入以期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领域。那么,如何定位财经新闻或者财经报道?如何使得较为专业的财经新闻通俗易懂又有用?“记录、解析和致用”,正是笔者从事财经节目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0.
当前,几乎所有的都市报都开辟了“财经新闻”版面。但这些版面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内容乏味,形式单一呆板,没有财经知识的一般读者根本就不愿看。改变现状就须对症下药。明内涵识大局作为财经新闻的采编人员,要明白财经新闻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经新闻一般是指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如何写好、写活经济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入手,多些贴近性、指导性,少  相似文献   

12.
用设计艺术增加新闻报道的“点” 一个中规中矩的活动.如何能增加它的新闻点,让记者有料写、读者有兴趣看?把设计艺术融入活动策划中,不失为令新闻增加看点的好方法。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我国报业市场的格局,把财经新闻的读者分为三类,并从读者定位具体分析我国财经新闻三方面的写作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讨论了经济新闻写作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纸质财经媒体卖什么?本文认为,观点是当今纸质财经媒体第一卖点。本文所说的“观点”,包括言论及观点性财经新闻。所谓观点性财经新闻,就是采写者在报道过程中,对所占有的财经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判断、整合,对财经事件、政策、现象、人物等加以独特解读,把深藏在芜杂的事实背后的深刻理念和普遍规律、发展趋势呈现给读者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体向财经新闻和专题报道进一步倾斜,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到财经记者的队伍中来.除了专业性财经媒体,一些都市类报纸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加大财经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财经新闻?财经新闻的视角取向是什么?怎样写好财经新闻?财经记者必须具备什么素质?本文就财经新闻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谈谈财经报道的采写.  相似文献   

16.
数据是财经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从数据中提炼财经新闻,用数据解读财经新闻,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财经新闻,这是财经新闻业应对大数据时代必须做出的革新。财经记者作为财经新闻报道的主体,必须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和内涵,掌握更加先进的可视化呈现形式,充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7.
李燚 《新闻与写作》2020,(2):114-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上英语财经新闻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国内国外的媒体也都越来越重视对财经新闻的报道,能否将英语财经新闻写好也成为了衡量财经记者是否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项指标。《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通过参考借鉴国际主流的英语新闻报道方面的相关著作,针对中国读者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教材,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如何使用英语进行财经类新闻文体的写作,并介绍了英语财经新闻报道的基本文本框架和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很多财经新闻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和冷冰冰的数据,语言干瘪苍白,文风生硬呆板,常常见事不见人,造成财经新闻“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国传媒财经报道水准,为受众提供既专业又贴近的财经报道已经成为传媒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张淑芳 《东南传播》2010,(11):111-113
财经新闻往往因为专业性强、术语晦涩而疏远了许多本该阅读财经新闻的读者,因此,有必要将财经新闻中的专业知识术语进行“去专业化”处理,使之贴近读者、走进公众。通俗化、相关化、简明化是对财经新闻进行“去专业化”处理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齐鲁晚报记者的新闻作品集《宝眼看金融——对山东金融业的十年微观察》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如何将一般读者不爱看、看不懂的财经新闻,写得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深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