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介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昌荣 《图书馆》1992,(2):16-19
8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界就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否可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遗憾的是,这场讨论没有能够深入进行下去。近年来,我又阅读了卡尔·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一书,尽管我不能完全赞同书中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对我们认识文献的属性和作用大有裨益。文献作为一种特殊存在,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属性。既与物质世界有联系,又与精神世界有联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介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3.
程磊 《图书馆》1990,(5):20-26
八十年代的中国图书情报界,一方面各种分支学科大量繁衍;一方面专业理论又远远地脱离实际,趋向“玄学”。造成图书情报学不完善、徘徊不定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正是深受波普尔“世界Ⅲ”唯心主义哲学影响,片面强调科学理论、片面强调客观知识的重要性而轻视  相似文献   

4.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马克思广义地说,人类的精神文化,在表现形式上都是一种符号形式。人类的精神文化史就是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科学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发展符号形式的历史。研究符号问题可以认识到电视剧绝非只有一种所谓“照像性”的再现特性,它还具有一种表现特性。这对电视剧创作如何于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表现主观世界,如何把再现与表现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艺术的再现特性,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哲学对于图书馆学研究的意义,回顾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三-客观知识理论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影响。分析客观知识理论的内涵,认为客观知识是公共交流系统中最具有独立特征的组成部分。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实际上是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与物理世界和主观世界并列。公共交流系统是人类社会内部相互作用的核心,是图书馆现象的哲学基础,也是图书馆价值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按照卡尔·波普尔的理论,新闻文本属于第三个世界——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世界3),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文本世界三个世界的互动的一个中间体。在三个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新闻文本不断地得到重现、确认与阐释,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中,经过了突出化、典范化、符号化和"神话"化等过程,变成一个经典文本。新闻文本的经典化过程把新闻学科纳入人类知识体系整体框架,这是新闻文本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学科得以持续构建的一个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认知元"的三维结构理论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温有奎  徐国华 《情报学报》2004,23(2):242-246
本文首次提出“认知元”结构 ,并指出它是由信息、知识、文明构成的三维结构。这是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补充。“认知元”结构对实现知识组织、知识检索、知识自由集成 (或重组 )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凌江 《现代传播》2002,(2):108-109
传说中女娲用五色土创造了黄皮肤的人 ,把他们放在不同的地方 :山川、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等等 ,世世代代繁衍出相貌、体质、性情、习俗、文化各不相同的子孙后代。类似的造人神话在西方世界也存在 :亚当、夏娃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白皮肤蓝眼睛的人 ,等等。神话是无法考证的 ,但俯瞰大千世界 ,地球上的确孕育着无比灿烂多样的人类文化 ,并因此而衍生出一门深奥广博的学科———人类学 ,它帮助我们研究人类本身的体质特征、类型、种族差异及其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等。然而由于记录文明的手段的缺失或落后 ,许多珍贵的人类生存文明…  相似文献   

9.
客观知识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和外化,在知识管理领域基本表现为文献化。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表述,客观事物能够被认识也能够被表述,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是人类认识思维的产物,而这种表述的外化就是目前我们所理解的客观知识。在知识学家波普尔和波兰尼关于客观知识的研究基础之上,对于客观知识的存在及基本形式,方式、结构和规则进行初步的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理论意义在于:立足于知识进化论角度,为客观知识进行系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开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分析了文献概念的内涵,提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的“知识”既包括客观知识也包括主观知识,因而事实上等同于“文化”;“文化是一种活动,而非一种既定的、现成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图书馆的使命和图书馆学的学科取向.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文献所记录的知识,将导致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根本目标与具体内容的相应性改变:图书馆不仅要传递客观知识,更要传承文化;图书馆学不仅是客观知识意义上的逻辑体系和工具论意义上的操作技术,更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主体移入和价值关涉应成为其基本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符号及其在媒介中的呈现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界定.就目前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三个概念采取了先分后合的界定方式.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体系.丹尼尔·贝尔则把人定义为“图画人”,认为人类运用象征符号创造出文化世界,象征符号是人的根本特性,是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与出版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世界的主要标志是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构成的,能够存存和传播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知识运载系统,而出版活动正是人类文化世界的主要构成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出版结构的优化问题,就有必要研究人类文化世界的缔构者--编辑与出版结构形态的关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经历了农业的、工业的经济社会。当进入新的千年,知识经济的浪潮迎面而来,知识将成为一种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或称要素。 档案是人类的记忆,它以各种记录的形态存在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正是这些记录使人类有可能把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积累下来。而“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①就是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人类知识的积累,知识经济的一种资源。 档案馆“是收集、保存档案并通过提供利用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②这是传统意义的解释。既然档案是一种知识的存在,是一种资源,那么,档案馆应该是保存人类记忆和知识的场所,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人类利用与“消费”。  相似文献   

14.
一 在人类的主观和客观世界里,声音分为三组基本成员,即人声、音乐和音响.这其中早于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是自然音响,即大自然的山岚、海啸、兽叫、禽鸣.“声者,鸣也”,①自然万物经由振动产生共鸣,发出声波,通过空气、水、金属等介质而传递出声响.人类诞生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在主观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让声音世界变得幻化万千、异彩纷呈.由人类创造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人类发出的有声语言和非语言人声)、音乐以及人为音响.声音世界的三组成员作为信源经由声波媒介的传输由人的听觉器官(信宿)进行接收,从而使人类感受到声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袁瑾 《网络传播》2004,(8):62-62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但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网络那样,真正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崭新的人类环境,并如此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似乎喜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三段式划分。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过人类知识发展的三阶段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美国人类学家摩根也曾把人类社会发展归述为三个时期——蒙昧时代、野蛮的代、文明时代。与此相类,荷兰当代哲学家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中,提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三阶段说——神话的阶段、本体论阶段、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交流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出发,回顾了图书馆学历史上的三种交流论,并从波普尔定义的"客观知识"原意出发,梳理了客观知识交流、公开知识交流、公共知识交流和私域知识交流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公共交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胡尚瑶 《大观周刊》2011,(32):163-163
当今社会正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小龙  楼亚儿 《编辑学报》1995,7(4):194-196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策划意识是人们意识活动中一个主动的创造性反映过程。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策划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加强对科技期刊的策划意识就是要加强科技期刊工作的统筹安排与全面谋划。把期刊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档案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的产物,围绕档案这一事物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人类能够对其管理和利用。因此,如果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广义的理解,那么,不仅档案本身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成果,围绕着档案这一事物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和物化成果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们共同构成了档案文化。文化的过程就是把上一代人所创造并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传授给下一代人,并由下一代人用自己的创造来充实它、丰富它,再传给下一代人,如此不断地累积、创造、传承下去,构成人类文化发展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