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21世纪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我国社区图书馆飞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阐述了21世纪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提出现阶段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并阐述了21世纪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图书馆人都在思考探索、研究规划新世纪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文中论述了本世纪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几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图书馆不会在21世纪消失,21世纪中国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问题,21世纪我国图书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FSCO)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因此提出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何一民著的《中国城市史纲》说,在20世纪初,世界上只有1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今天90年代,城市人口已经达到42%,即世界上现在已有21亿人口住在城市里,估计到21世纪,全世界人口将有60%住在城里。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3,(2):54
2003年1月10日,由钱江晚报编辑、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钱江晚报:21世纪城市主流报>一书在杭举行首发式.同日,该书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的各大书店亮相.  相似文献   

6.
媒介景观: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城市意象研究(2000-201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7,(11):2-9
凯文林区提出城市的意象观点,城市具有"可辨读性",在城市里,我们几乎所有感官同时运作,这些感知综合起来便成为城市的意象。李清志曾对1950-1990年代台湾电影中台北的城市意象进行专门研究,但21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城市意象却未有专门研究。2000年以来,台湾电影在全球化浪潮、电影票房全面复兴、政党轮替引发本土精神回归、电影与城市营销和观光密切结合等背景下,形成了台北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城市意象。藉由2000年至今台湾电影中台北的城市意象,可研究分析21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记录了台北城市由西向东轴线翻转的城市记忆,建构了不同时间、空间的台北地景,将台北打造为具有人情味、温情和在地精神的特色城市,描绘了台北的都会环境,展现了台北的人文地图,构筑了关于台北城市的集体记忆与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7.
魏岳江 《档案天地》2011,(12):30-33
联合国预测,到2007年,一半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地区,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冲突将发生在城市。美国国防问题专家认为:城市是21世纪最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区。而伊拉克战争使美军经受了巷战的考验.在实地战斗中也凸现出很多城市作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1999年5月5日至8日,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在深圳召开了以"回顾20世纪,展望21世纪"为主题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研讨会.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陈琪林、副司长周小璞以及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主管处的领导和少年儿童图书馆代表99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在《C时代:城市传播方略》一书中,作者提出"C时代"的原创性命题,指出"人类在21世纪将整体性地迈进‘C时代’,即迈进了城市(City)的世纪、创意(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0.
黄琳 《传媒》2015,(9):54-56
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兹曾指出:“21世纪初影响世界、改变世界格局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美国的科技革命,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未来20年,每年将有1000万~ 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6年内将有1亿人成为新市民,由此将带来城乡资源流动、人口迁徙、阶层分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世纪。中国人说。还有欧洲人。21世纪是欧洲再次复兴的世纪。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希拉克说。而牛顿告诉我们,只要呆在这颗星球上,万有引力就无处不在,无法逃避。那么,该轮到谁了,坠落?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1998,(7):1
明年是共和国50华诞.为加快首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功能,保证首都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向建国50周年奉献一份厚礼,1999年10月1日前,北京市将建设67项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一、“金卡工程”推动IC卡迅猛发展 世界上使用现金最多的中国,面对社会生活的进步,面对市场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发展,已不可避免地要步入使用电子货币的国家行列,以便在21世纪和经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金卡工程”要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400个城市发卡2亿张。这意味着,将达到香港地区九十年代中期的使用水平(平均4人1张),要比日本全国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卡总量多1倍。 从1993年开始实施“金卡工程”以来,除银行IC卡应  相似文献   

14.
两个尺度:历史与科学 人类即将跨入公历纪元第二个一千年。关于世纪之交的报道正在各新闻媒体上展开。 21世纪始于哪一年,至今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公元纪元,也叫基督纪元,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很显然,公元没有0年——公元元年之前的那年在史书上写作公元前一年。作为历史上的计年单位,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一百年为一世纪,这就出现了公元一世纪只有99年的情况。公元纪元始行于六世纪,后来陆续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大约那时人还没有考虑到有个千年起始的问题。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21世纪应该开始于2001年。但很多科学家,包括天文学家,认为新世纪应当起始于2000年。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张景岳 《新闻大学》2005,1(3):84-89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用电影来纪录自己形象的城市之一,其拍摄者是美国人。在1898—1949年即我们称之为老上海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纪录电影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历史记忆的亮点。但奇怪的是,几乎翻遍所有相关的报刊书籍,我们却从未见过一篇文章来专门讨论美国人所拍的老上海纪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改造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城市自我完善与提高的需要。但在古城改造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古城的特殊性,任意拆建,随心所欲地注入过多的商业元素,从而使古城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文化底蕴,因此,如何对古城进行积极合理的改造是个急需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当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的21世纪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7.
周平 《群众文化》2002,(6):14-16
在人类化进程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内涵,同时包含着新的化形态的生成和孕育,以及城市社会成员精神化生活方式的变革和递进。于是,21世纪的城市人行为,造就了广场化的普及与提高。广场化作为现代城市的一种化行为,以其积极健康的态势跻身于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中,在充分展现城市的优秀品质和人理念的同时,用独特的传播方式、时尚节奏和精神魅力,呼唤着人们关注城市、关注现代化进程、关注先进化的与时俱进。这样,广场化既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聚居的形象,又是一个城市走向开放的标志;更多的是广场化为城市注入了新的化底蕴和人情怀。这种崭新的化行为使城市变得更加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18.
杨文斌 《今传媒》2021,29(4):104-106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由此,以城市为核心的人文题材纪录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以城市为记录载体,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录对象,以人民生活为主要记录的形式,通过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展现城市的开放与包容。本文主要从城市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以故事化的方式,从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与创新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以“21世纪的科学、文化与交流”为主题的第八届国际科学编辑会议于1995年7月8日至15日在西班牙海滨城市巴塞罗那召开。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国际科学编辑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 for Science Editors)主席Dr.MiriamBalaban的致词中开幕,并以不同形式的研讨  相似文献   

20.
当21世纪洞开时间之门,敞开怀抱迎接兴奋不已、如期而至的人类时,中国、中国人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度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流溢出更多的期待与渴盼。 “21世纪,是一个好运与成功的时代标志”——张秋林说。作为21世纪出版社社长,他与他的同仁们,11年来一直处在登高远眺与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