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为毛笔书法教学的起步阶段,考虑到书法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带领学生接触古典碑帖,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在欣赏碑帖、主动读帖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基本笔画以及含有这些基本笔画的独体字、合体字的练习,在练习中体会书法的笔法美、结体美、章法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要实施绿色评价,正面引导,呵护孩子学习书法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书法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王鹏欣 《考试周刊》2009,(48):51-51
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程教学未普及,小学生普遍缺乏对书法文化常识的认识,没有使用毛笔临摹碑帖的体验过程,逐渐丧失了对古代经典碑帖书体艺术的欣赏审美能力,以致影响了人们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2013年初,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书法纲要》),由此体现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重视书法文化艺术的传承教育。笔者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发现小学入门阶段的书法课程有效教学法理论成果并不丰富,书法教师缺乏激  相似文献   

4.
统编语文教科书创造性地把“欧、颜、柳、赵”四大楷体代表碑帖编入其中,让高年级学生欣赏。本文针对碑帖欣赏教学实施中的困境提出了破解策略:教师主动学习书法专业知识、重点把握四大楷体的特点、按照“六步渐进”教学模式实施碑帖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利于教材,鼓励学生写模仿作文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传统书法领域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师,这些书法大师在学习书法之初就是从临摹名家碑帖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乾隆嘉庆时期钱泳游幕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泳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著名的幕僚,他不仅学识广博、精通书法,同时在碑碣摹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摹刻了大量的碑板及法帖。作为一名富有才艺的幕僚,钱泳在其数十年的游幕生涯中,以书法和碑碣摹刻结交了一批重要的官僚学者。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钱泳因受赏识而获得许多从事碑帖摹刻的机会,其所摹碑帖"流播艺林",成为今日研究钱泳及其幕僚生活的重要资料。研究钱泳的游幕活动,有助于理解时代环境对其人生定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世纪,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传统帖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很少受到书家的关注。然而沈曾植却另辟蹊径,创出一种碑帖结合的书法风格。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于碑帖结合的书学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沈曾植的碑帖兼重、南北汇通、笔法、墨法等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有一定法则的。欲学书法,先必临帖,临帖就要先“入帖”后“出帖”。所谓“入帖”,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神形兼备,所谓“出帖”,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诚然,古代碑帖浩如烟海,初学书者,必须选择对味口、对路子的、且比较规范的范本,这样既便于学习,又易于掌握。然后由老师给学生认真分析范本的艺术特点之所在,从而找出结字框架、用笔规律。在进行示范时要求学生做到手、眼、心并用,神情专注,物我两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的《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促进智力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书法 ,不但属语文实践活动 ,而且也属美育活动。可见 ,书法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独特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书法与学习其他文化一样 ,先继承 ,后创新。学习书法 ,首先要选择历代艺术水平较高的碑帖为范本 ,然后进行认真临习 ,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再脱离原帖进行创作。临摹碑帖要注重理解与思考 ,再加上临习者的年龄、个性、学识、悟性等各不相同 ,尽管众多的人…  相似文献   

10.
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千崇尚书法,以书法促进绘画,又以绘画推进书法,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重点汲取部分碑帖和名家书法特点,融入自己豪放张扬、涉险多变、质朴守真的个性,最终形成了"大千体"。"大千体"是张大千对中国书法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莫友芝是晚清以来,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目录版本学家,也是"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除搜读了莫友芝原著之外,广纳各家之说,对莫友芝的人品、文学、文化和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评介,旨在撩拨黔学之光,仰推内涵丰富的"沙滩文化"。  相似文献   

12.
晚清麻哈夏鸿时、独山莫与俦二人既是同年举人,又是儿女亲家,是麻哈夏氏、独山莫氏姻亲世家文化的奠基人;而夏、莫二氏在文化学术上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西南巨儒莫友芝和戊戌状元夏同徘。对开展麻哈夏氏、独山莫氏的文化传承研究进行梳理概说。  相似文献   

13.
莫友芝是清代贵州著名学者,对贵州词史有清醒的认识,其词学观念建立在对清初词坛的批评上,以"婉约派"为词体正宗,提倡"清空"的艺术风格,要求词律精严、音韵谐和,具有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尹耕云是咸丰朝谏垣名臣,"名宦治缋宣付国史馆,列循史传中",交游曾国藩、张之洞、鲁一同、朱琦、冯桂芬、潘祖荫、郭嵩焘、莫友芝、王闿运、邓辅纶、高心夔、龙汝霖等,俱为晚清名臣、硕彦,其《心白日斋集》"文笔健举、叙事有法",诗"健笔凌空,沉思透纸","当颉颃朱伯韩、孔宥函"。但迄今,其人惜无年谱问世,本文多方勾稽文献,作此简谱,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莫言荣获诺奖之后,莫言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热点纷呈。论文以丰富的资料搜集为前提,追溯自孙犁先生赞赏《民间音乐》起始,至今30年间莫言研究的轨迹和要点,聚焦获诺奖之后的莫言出版和研究热潮,并且提出当前深化莫言研究的若干新思考和新展望,以助力于莫言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刘江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1):1-5,F0003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新增选院士莫宣学教授从事地质专业学习、地质教育与地学科研工作50余年的经历做了较为完整的叙述,集中介绍了莫宣学教授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和"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三大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通过挖掘莫宣学教授成长的经历,真实地反映出他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严谨作风,以及作为一名教师与科学家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檄魔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用檄文文体宣扬佛教。后魏时期释僧懿创作的檄魔组文即是一组颇具特色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宣扬佛教,它在创作中采用了一些富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元素,呈现出中国本土化的特征,在文体上采用中国传统檄文,内容上使用中国本土典故故事、官职名号等。分析这种中国本土化特征在檄魔组文中的体现、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等,必会促进檄魔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墨家是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奇葩,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团队。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思想,法家思想是一种刚性的管理思想,那么墨家思想就是一种更为难得的刚柔并济的管理思想。墨家作为一个成功团队,其管理思想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充分挖掘其精华思想,创造性的诠释和发挥其管理思想的精髓,对今天现代化的团队建设无疑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子认为"尚同"是政本之道。墨子主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构成"尚同"的政治次序,以"治法"保障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以"天志"作为"尚同"的最高原则,以义利相兼为"尚同"的实质。然而,墨子的主张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在中国并未像儒家、道家那样影响深远。但它同西方的世界主义、自然法、功利主义等主张有诸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等关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