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历来是基础教育乃至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让学生识记如此大量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新”更“活”,成为了广大低年级教师的共同课题。在识字教学中,准确把握识字心理、注重学生会学乐学、努力拓展识字时空,识字效率将得以长足提高,识字教学将得以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刚入学的学生把识字视为“苦差”,不喜欢识字,更别说主动识字了。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爱识字。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教学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就意味着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由此可见,识字教学的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性。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效率?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经验。一、“寓教于乐”,提高识字效率。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打好学生的识字基础对于学生今后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识字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和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拓宽识字渠道,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级处于学习的“扶床学步阶段”.识字任务相当繁重。虽有拼音帮助识字,但由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识字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教学方法,把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的思想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闫芳芳 《农村教育》2005,(7):128-1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识字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感悟汉字本身的人文性、艺术性,并尝试用多种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相似文献   

7.
“识字教学流派”、“识字教学法”和“识字教学方法”三个词并不是同一概念,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中,“识字教学法”涵盖的范围最广,但在实际中这三个词却被很多人混淆使用,因此,有必要对三者进行重新认识,明确三者的适用范围,理清它们的关系以利于识字教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耿素兰 《天津教育》2014,(17):78-79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识字教学需要采用灵活多样且适宜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识字能力,帮助学生快乐识字,进而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25-26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信息量的获取,因此,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小学1-2年级,教材就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50%以上。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哪些具体策略提高识字效率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在多年的识字教学探索中.我采用以下几种识字方法,以力求课堂的鲜活、生动、高效和优质.让学生享受到做为识字主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徐玉婷 《云南教育》2001,(19):32-33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意培养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识字,还要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以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口语词汇和简单的字义,入学后,掌握字形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陌生东西。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教学生字,字的音、形、义三个要素必然不会形成有机的联系。要么记住字形而不知读音,不明其义;要么听到字音而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笔者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结合低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为了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处于“扶床学步”阶段,识字任务相当繁重。为了激发学生识记字形、字义的兴趣,笔者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采用形式多样的记忆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5.
黄月娥 《甘肃教育》2005,(11):27-27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启了新一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幕。其中识字教学部分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小学阶段识字量的大幅提升。识字量的大幅提升旨在促进学生尽早进入独立阅读阶段,但无疑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实现课程改革提倡的“多识字、快识字”,进而实现“早阅读、多阅读”的目标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吕燕萍 《广西教育》2012,(17):59-5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识字包括“认识”和“书写”两个步骤,“认识”是识别字形、掌握读音;“书写”是掌握字形、书写生字。7~12岁的孩子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欢模仿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探索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却是个老大难问题,本根据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扩大中学生识字量的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识字数量和其他语文训练的关系,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识字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低年级,无论是识字量还是识字的要求,都跟课改前有所不同。因此,识字教学也引起了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在出谋划策,在研究实践,“游戏识字”、“生活识字、“活动识字”等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