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安康诗人周长园多年来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其新近出版的朗诵诗集《朗诵安康》,展示了诗人多样的才华。周长园的朗诵诗关注现实,表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介入、参与和担当精神,展示了安康诗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学价值。周长园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当下诗歌力图修复历史与现实亲密关系的努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肉体,那么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幼儿如何天真、自然地表现诗歌的情感美:如何着力于幼儿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入惰、入境、入诗,是我多年进行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活动思考的重点,下面谈谈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诗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诗歌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朗诵能力。在诗歌教学中,融入朗诵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增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掌握。一、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多的是依靠语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是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更不例外。要理解古典诗歌的形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领悟诗中的人生哲理,首先应理解语言。在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中学生失分的关键就在于对语言的理解不到位。古典诗歌语言自有其特殊之处,为  相似文献   

5.
对幼儿文学的口头表达,是发挥幼儿文学作品功能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努力提高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幼儿文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诗歌的朗诵能力和故事的讲述能力。朗诵能力对幼儿朗诵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幼儿诗歌,从哪几方面提高朗诵能力呢? 1.朗诵者首先要对作品作全面分析。在正确掌握并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反复阅读,仔细体味,为朗诵做好准备。 2.反复进行发音练习。应注意发音是否符合普通话的规范,以做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文学的最初形式,也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我们把文学达到的最高境界称为诗境,把阐释文学的各种理论称为诗学。虽然中西诗歌具有不同的艺术传统,但它们的本质特征却是大同小异,即诗歌的外形美主要表现在意象性、跳跃性、非常性和唯美性方面,而它的内蕴美则依赖诗人的自我之歌与理想之歌来呈露。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读者要理解诗人的良苦用心,就必须具备诗人那样的眼界和情怀。无论是对诗人还是对读者来说,诗歌都是一条赖以跨越痛苦找到快乐、超越现实达成理想的最有效的艺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应聚焦任务群和单元学习任务,在情境中借助学习支架,运用朗诵、对比、赏析、写作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人价值选择,获得人生启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生命的诗意”人文主题下,汇集了魏晋、唐、宋三个时期不同体式、不同作者的诗词名作。其中第7课为两首魏晋时期的诗歌,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难以得到高分的原因中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而诗歌作为四种文学样式之一,学生对之必须能够理解和鉴赏。但是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一直认为诗歌鉴赏是文学作品鉴赏的难点,很难在考试中得到高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诗歌中蕴含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素材浩如烟海,很难琢磨清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心情境遇;其次是诗歌的语言大都简洁而又优美,古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朗诵     
<正>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虽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它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不同样式,但无论何种诗歌,都“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情感的抒发,二是语言的音乐性。”正由于这两个特点,才使得诗歌最适合朗诵,最为朗诵爱好者所喜爱。究竟该怎样去朗诵诗歌呢?恐怕也应从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这两个最大的特点出发,努力达到如下一些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古卫东 《教育艺术》2000,(12):32-34
本文谈及的朗诵,是指诗歌朗诵。因为在诸多文学体裁中,诗歌最为直观和典型,最容易通过对其解析把握到朗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诗歌就是要在多读,经常读,反复读的基础上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所处背景,通过特定意象的解读理解诗人。学习《声声慢》,就是通过不断朗诵诗句,理解李清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宏大的家国愁思,提高学生感知美、认识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情商。  相似文献   

13.
杨玉英  廖进 《海外英语》2012,(6):207-208,216
诗歌常被看成是各国文学最早的文类形式,同时它也是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该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美国诗人惠特曼、麦克利什以及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给予关照,通过分析、比较各国诗人自己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让学生对诗的本质和诗之为诗的独特魅力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诗歌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知人论世"是孟子最为重要的文学主张,意思是"想要比较正确地理解作品,就必须对作者的经历、思想及所处时代背景有一定认识"。我们鉴赏古典诗词,只有了解诗词创作背景、诗人身世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知人论世"能缩短古典诗词与我们的心理距离,让我们走进诗人所营造、所构筑的充满情感、理趣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属于文学范畴。我对文学和诗的感受是: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板书)。文要写出人来,诗要写出情来;无人不成文学,无情不成诗学。因此,表达诗人的感情是诗歌的核心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一下鉴赏古诗怎样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去把握呢?我的观点是:意象传出诗人情(板书课题),即通过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作者在教学中从诗学观、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征这三个方面去理解,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品诗八法     
文学鉴赏,是读者通过品鉴和赏析,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从而深入领略作品内在的旨趣和意蕴,以满足特殊精神需要的一种审美活动。诗歌(包括诗、词、曲)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因而鉴赏诗歌就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一、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鉴赏诗歌,首先应加强朗诵。诵读时应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英语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加拿大独特的历史背景在不同方面对诗人的人文思想和想象力视角结构的影响中形成的。加拿大“启门时代”的英语诗歌努力摆脱英国文学传统的束缚,开启了加拿大本土英语诗歌之门;而“联邦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的文学力量,及其所体现的民族特征和民族主义,在独立的加拿大文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标志着真正的加拿大英语诗歌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精炼、形象、具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朗诵诗歌,是对具体一篇诗歌进行还原再现的过程,要求朗诵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诗歌风格和时代背景,领会诗歌主题的意义和艺术特色;疏通字义,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内涵;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较高的朗诵境界,并能让听众陶醉在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中.我从诗歌朗诵评委的角度,谈谈诗歌朗诵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好“三深”原则,即深刻把握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切领会诗人情感、诗歌意境;深入体会诗词审美特质、贯彻朗诵原则。这将是《大学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只要处理好这些原则,那就会得心应手,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