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娟 《成才之路》2013,(20):82-83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的比重较大。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内在的行文线  相似文献   

2.
<正>散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大,语文教师通常认为散文教学具有"可讲性",能够从中发掘出更多的"人文性",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注重于"形散而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托物言志"的套路教学模式中,无法提高学生散文方面的阅读审美能力。所以笔者在本文从散文言语审美能力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言语等字里行间对散文进行审美。一、注重散文"诗性"化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言语审美能力"诗性"化语言具有音乐美、词藻美以及意境美等,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创作极其强调语言的精美、结构的巧妙,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常常被称为"美文"。在教学时,要扣其"神""形"和"言"引领学生深入研读,使他们意识、思维与心境完全浸润在散文思想、结构和语言之中,品味出散文独有的味道,让课堂教学散发出独有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5.
<正>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即散文选材的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和行文方式的舒卷自如;"神聚"即渗透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在散文教学中如何既引导学生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又体悟散文形与神的关系以及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读教材的独具慧眼、教学设计的另辟蹊径。下面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散文,大都是名家名篇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鉴赏。散文具有语言优美、形散神聚、意境深邃、文采斐然、质朴无华、清新隽永等特点。阅读散文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与熏陶。教学中,教师从审美视域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散文中优美的语句、细腻的情感、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独特的意境等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美。所以在高中散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散文中的美,并将这些感受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实际的散文教学案例,总结出具体的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江雪松 《同学少年》2008,(11):10-10
散文要形神俱备,其中的"形"指散文的形体,包括构成形体的材料、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神"指散文的内涵、精神、意蕴等。散文的形与神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聚,是说散文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汪雪霞 《中国教师》2014,(10):54-55
<正>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文类,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等特点使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和阅读价值。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增长阅读技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美的认识。因此,散文阅读教学既要着眼于阅读方法和技巧,又要注重学生对文体美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美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开展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散文"形散神不散","神不散"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又加大了考生把握散文主题的难度。形散神凝、博而有纲、短小精悍、联想丰富等这些特征,使得散文阅读的高考命题更是强化了主题辐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人们对散文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其形与神,总尝试在形散与神不散中寻找精华,发掘真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质的收获。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对散文的教学除了要追求认知上的发展之外,还需要追求情感上的发展,因为散文本身就有着面向情感的一面,让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形成审美体验,应当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基于这个想法,笔者长期以来都关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并对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相似文献   

14.
周俊根 《初中生》2006,(27):66-71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  相似文献   

15.
“形散神不散”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形散神不散”论风行了数十年.随着当代散文的复苏和兴盛.这一论断已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和当代人新的审美要求,新的“形散神不散”论认为.散文的“散”是指散文在取材、手法、结构、语言方面的潇洒随意、纵笔自如,“不散”是指散文表现出的真情、真境、真知.  相似文献   

16.
徐红梅 《语文天地》2012,(18):36-37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散文之道,贵在"散",说到闲散处,不妨任其闲散;说到沉重处,不妨任其沉重。散文之散是"形散"",形散"源于"神凝"。所谓"神凝",是指文章的各种题材都围绕着"神"展开,"神"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并总结其中的散文写作方方法,然后仿照范文进行散文写作,完全可以完成中学教学关于散文写作的基本任务。一、以情传神感动人散文必须饱含作者的浓烈情感,才会深深感动读者。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构思  相似文献   

17.
<正>形散神聚——这个简洁明了、概括精道的词语,曾经是散文写作的"金科玉律",提到散文,这四个字就"噌地"从脑海里冒出来。这个词实在是好的说法,它既是方法论,又是评价观——写散文时它是"写作指南":形如何散、神如何聚;读散文时它是衡量标准:是否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一篇散文从"制造出品"到"质检优劣"都围绕这四个字展开,可见"形散神聚"的说法多么深入人心。有时候,什么一好,就成唯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10):29-30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常见的作文形式,大部分学生对散文存在误解,盲目地认为散文作文形式十分的简单,阅读起来也并不难,能够轻松掌握散文中的思想情感。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属于一种形散神不散,蕴含着丰富思想的文章形式,并不是学生简单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散文本质内涵,才能够从散文阅读中更好地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审美教育对策,旨在有效促进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散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是其它文体无法替代的,因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高超的美的创造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愚以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线索,引导学生发现美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一篇短文里,可写上下千年事,相隔万里人,但这些又必须统一在  相似文献   

20.
<正>"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散文意蕴无穷,如何品尝散文中的"果汁",解读散文中的"形"与"神",在教学中怎样向学生传授,老师们常常会感到棘手。一、结合文体,在朗读中弄清分类虽然散文选材自由,结构灵活,但是它主题明确、集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散文对材料开掘深,小中见大,含义深刻,联想丰富,感情充沛,同时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