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秀菊 《考试周刊》2014,(56):66-67
<正>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表达,"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教学中,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应用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那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结合管健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谈谈体会。一、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阅读和习作是一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有力。基于这一认识,在  相似文献   

2.
张茉 《考试周刊》2013,(32):48-49
<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积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需要理解写作思路,作文需要考虑结构的布局。"读""写"结合,两翼一体,合则美,离则伤。  相似文献   

3.
王理 《甘肃教育》2014,(22):98-98
正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点,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中蕴藏着许多写话训练的"点"。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依托文本,以读促写,开展作文教学呢?一、凭借课文,创新习作形式小学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写作的资源,这是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语文训练;作文是外化的表达,是以运用为核心的语文训练。没有吸收,就无法表达,吸收多了。表达才有选择的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另外,从阅读的心理作用上看,它还是作文训练的教学手段。课文以最真切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导学生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示范和借鉴的“范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吸收作文"营养",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一、作文,应从阅读中吸收"营养"我认为,阅读教学在课文分析到位以后匀出一小部分时间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对作文技法的理解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当然,从阅读中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瘟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日后高年级写文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习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重大的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课文,挖掘出课文中的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把课文讲授过程变成提高学生写作意识的过程,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将阅读与习作统一起来,掌握阅读和习作的契合点,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数学实践总结了几点作文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习作例文的作用三年级安排的习作例文,是学生作文时的文章举例,是老师指导作文时的凭借。经过几轮教学,习作例文的作用已逐步被老师们所理解,但也有一些老师仍然把它当作单纯模仿的形式,这有拂安排习作例文的意图。习作例文可在下面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有初步地理解。习作例文负有双重任务,一是指导阅读,一是指导写作。阅读是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写作是表达,从内容到形式。要从读和写的结合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从而懂得文章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之上的。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习作之田定将会得到"读"的滋养,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积累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具体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  相似文献   

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时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阅读时的吸收和积蓄,就谈不上作文时的表达倾吐。有人把作文比做人的一条腿,那另一条腿,就是阅读。只有两条腿协调配合,人才能不断前行。这说明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良好的阅读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因此,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基础上,以教材文本为媒介,让"习作"搭上"阅读"这一快车,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的阅读习作之旅。  相似文献   

12.
体味,就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实践,反复琢磨、深入理解、仔细体会,即经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把在学习写作中的点滴体会,不断综合、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逐步掌握其特色和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多体味的做法是:一、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体味.课文是例子,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例子".为了让学生写好议论文,我在教学中有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教学,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是习作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下册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极好范例。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例子"作用,进行仿写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学习常见的修辞、构段方式、表达顺序等,从而铺好习作起步之路,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将大有裨益,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处处留心,广泛搜集材料,为作文作好准备,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注意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把课文作为范文,作为教者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榜样和标准,在反复诵读,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摹拟课文完成习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语文教材提供了优美而又经典的课文,课文本身是美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看待它,又如何展示给孩子们.  相似文献   

18.
王华 《考试周刊》2014,(79):58-58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说:"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二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从写第一篇作文起,到高中毕业,一个学生所写习作粗粗算来也有千篇之多。平心而论,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过了作文关?究其原因,制约学生作文的瓶颈主要是缺少阅读积累,缺少生活积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一作文教学现状?在近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阅读书籍与写作结合,将感悟生活与写作结合,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一、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如果不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叶圣陶曾经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倩;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揭示了读与写的实质,说明了读与写是相通的。吸收有助于促进表达,在表达过程中,又可以加深理解。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从读书中学会写作呢?我认为有四点要处理好。 一、找准读写结合点。以教学大纲对某学年(学期)的教学要求,以各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和本班学生写作的现状为依据确定结合点。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不仅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阅读的方法,理解积累精美的词句,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遣词造句、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的写作技法的训练。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对儿童来说模仿就是学习,写作并非创作。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手段,也是学生独立作文前的准备。在阅读。模仿、写作中,要注意读写的对应关系:(1)从读学解题——作文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