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国在汉朝时期曾属于中国的附属郡县之一,因此韩国文化中的很多源头都是从中华文化中分支出去的,这也就是韩国文化为什么很多元素都与中国文化相似的原因。在目前的韩国的教育体系里,其中包含了许多的中国文化的元素,而这些中国文化元素也对韩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韩国教育的特点的论述,讲述韩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历史的新帷幕。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文学社团的不断涌现,文学期刊的争奇斗艳,文学大家的各领风骚,都在文学活动广阔的天地中劈开了新的道路。在这些文学活动中校园文学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史官文化传承的国度,由史而文的转变之路中国人走了几千年,中国叙事文学的产生来自于史官文化的土壤,与史传文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史传孕育并滋养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这些史传文学作品中,对我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莫过于《春秋》,其"春秋笔法"也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学传统,而《红楼梦》集我国一切优秀文学作品之大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其在创作上使用"春秋笔法"也是必然的,主要表现在:直书其事、婉而成章,叙述视角的转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学从中国传到韩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韩国人吸收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经验,创造了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学。自1945年以来,韩国在大学里,建立了中文系,培养了不少中国语文专家及硕士、博士生。今后要克服只有韩国方面接受中国文化而中国人很少知道韩国文学的局面,走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韩国家庭伦理剧中反映的儒家伦理文化可知,儒学在韩国得到了完整继承,并对韩国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在儒学传承上的非延续性,反而使中国在儒家伦理文化的传承方面弱于韩国。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中国的韩国文学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研究团队或个人,以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来阐述韩国的文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韩国文学研究在撰写韩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研究、古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有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韩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两国间关系之密切,影响之深远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种影响在文化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韩国文学,从语言上看,可分为汉文文学,韩国国语文学。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文字传  相似文献   

8.
80后文学是当下社会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同于主流文学,而迅速现代化、都市化的时代背景,也使80后文学带有浓厚的时代文化色彩,80后文学的文本特征和文化现象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虽然评论界对80后文学褒贬不一,但是它确实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其背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把"五四"时代称为思想启蒙时代,把30年代到80年代末称为革命时代,而90年代以后称为后革命时代,那么在20世纪的文学版图上,"五四"文学是在西方启蒙文化的视阈中实践着教育国民与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目标,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各类政治文化对文学起着规范与制约的作用,这一时代尽管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社会治理意识而言却是在革命理念覆盖之下,文学也就顺应着这一政治文化形态发生着各种形态的叙事变化。而90年代以后,则是商业文化对于文学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学叙事形态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异,随着商业文化的旋律扭动着自己的腰肢。总体而言,20世纪文学叙事形态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而重要。从启蒙时代到革命时代的转变带有某种急迫或不得已的特征,文学叙事形态也在这种急迫与无奈中发生转型。而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则是主流政治顶层控制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与文学发展到一个特定的时刻所发生的政治文化对于商业文化的主动让渡,而此时的商业文化也正好适应了政治文化的变化需求,因而这种让渡又带有某种共谋色彩。  相似文献   

10.
由于20世纪初中国落后的现实和委顿的精神状况,最先出现的文学潮流与文本都带有一种叛逆的倾向,这种倾向成了世纪初文化潮流中一种革命性的文化资源,标志着清醒的理性批判精神的叛逆文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通常带有原始野性、质朴清纯的特征,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对中国文学的总体结构、内在特质、时代风气、发展轨迹等都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及其外延。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思潮的中国化过程其实包括中国的西方化和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两个阶段。在中国现代东西文化冲突交融之中,其重点当然在后者。而所谓“中国化”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实用主义化。所以,可以说整个中国现代都处于用实用目标改造西方思潮的文化格局之中。在这种大的氛围之下,一切意识形态建构都难免带有实用的特点。特别是文学,无论是西方文学思潮介绍和选择的标准,还是作家切入文学创作的动机;无论是作家主体对读者接受效应的期待,还是文学观念流变的深层轨迹,都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则表现于对文学创作的普遍实用化结构模式的认同和追求之中,在现代中国,它表现为一种寓言化。  相似文献   

13.
朝鲜—韩国古典诗歌理论批评直接受到中国汉语诗话影响,并以汉语诗话为其主要载体,但它在接受与运用过程中,自始至终立足于本民族文学创作发展,从形式到内容多方面显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主、自立、自强、自豪的精神,求创新,求发展,走自己的路。诗学的民族意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增强。这种精神和意识建立在全面大胆开放接纳的思想、实践与方法的基础之上。其开放接纳,文学以汉族为主,也有少数民族文学;体式以诗词为主,亦取小说戏曲;国别以中国文化文学为主,远及经由西域传播的印度文化与文学。在接纳中比较,在比较中接纳。双向交流促进了朝鲜—韩国古典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5.
王莹 《文教资料》2014,(21):6-7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李氏朝鲜时期,随着中韩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三国演义》传入了朝鲜半岛,为朝鲜百姓所广泛喜爱,并对后世韩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学和社会两方面分析探讨《三国演义》在韩国的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典诗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这让学生接触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教育教学增添了一道光彩。同时,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和价值。因此,经典诗词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文学社团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社团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为经典诗词诵读提供了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因为为文学社团中,经典诗词能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能够拉近教师、学生与经典诗词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文学社团中诵读文化知识,便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文学社团中进行的经典诗词的诵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同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汉字、儒学等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后 ,对韩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 ,经过韩国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过程 ,逐渐变成了韩国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陕西拥有一片文学厚土,但城市文学的发展远落后于乡村文学。这是因为陕西一些作家都带有乡村价值取向,对城市抱有排斥心态,城市在他们眼中是消费与欲望的象征,没有精神与灵魂。反映在作品中,就只有“巡礼”式的都市物象罗列,而没有对城市文化的深究。这样的文学作品虽然以“城市”为题材,却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城市文学。  相似文献   

19.
悲剧观念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从西方引进来的美学范畴,它有复杂深刻的内涵,悲剧、悲剧性、悲剧意识都是它的基本概念,而悲剧意识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审美品格。中国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充满了对自然的抗争和复杂的社会斗争,具有产生悲剧意识的文化基础。但是中国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儒道又有强烈的消解作用,使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0.
“民族形式”论争和延安文学是我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进行了全面领导的文学活动,由于它们的缘起都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政治”成为影响其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这正折射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活动政党政治和文学交错纠结的显著特征。我党正是借由“民族形式”论争的开展和延安文学运动的发起才逐渐在文化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占领了制高点,为进一步全面消解国民党统治的话语权奠定了基础,“政治因素”对这两项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延续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