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少功的散文具有返璞归真的特色,《月夜》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月夜》通过城乡对比结构,突出"月夜"的三层特征——"月亮"是乡村的徽章,"月光"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月夜"是永恒的追求,对比农村的丰富诗意与城市诗意的退化,加强文本的递进性,并借此表达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表达他对乡村诗意生活的热爱、渴望与向往。  相似文献   

2.
张国宝 《教师》2014,(6):103-103
正何谓诗意课堂?诗意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1."诗化的语言"营造着"诗意"的课堂虽不能说诗意的课堂一定要拥有"诗化"的语言,但我们真真切切地从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师:同一轮明月,在每个人眼中是千姿百态、情趣万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赵丽宏先生一同来到江轮甲板上,一同"望月"。(板书课题)2.出示月亮的画面。月亮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清幽安静轻柔皎洁)3.指导用轻柔的声音读出月亮的感觉。点评:教师诗意的语言,出示的皎洁的月亮画面,引领学生走进了美的画卷中,孕育美的心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月夜之美,产生急于走进文本探索美景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安居。"是的,我们以万物灵长的骄傲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但是,我们——一群古老的文明与古老的语言的薪火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说,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有句对语文课堂最高赞美的话——"就像一首诗"。一、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建构诗意的课堂,首先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诗意。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儿童化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才能极大地唤起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特级教师董一菲倡导并践行"诗意语文",意在发掘"文学气息"、感受"浪漫情怀",用"缤纷的语言",对"文化的膜拜"及"智慧与幽默"来构建一个诗意的课堂。她坚持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最美的母语、一个善感的心、一个爱的信念、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内儒外道的人生智慧,努力让学生诗意地生活。"诗意语文"是一种大语文、高境界,它立足于心性的修炼,追求文学的诗意和唯美,注重情感与语言的交织,感悟人生智慧,充满文化和理性。董一菲认为,语文的本色就是诗意,语文课堂必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什么?它的存在和人的关系怎样?这是海德格尔所十分关心的问题.《存在与时间》所阐述的存在与存在者的二重性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语言的钥匙.本文即从语言与二重性的关系出发,寻找到"语言是存在的家"和"人诗意地栖居"这两个关键语句,并以对它们的演绎来说明"人-语言-存在"的关系,即"人诗意地栖居于语言的家".  相似文献   

8.
周婕 《教师》2021,(18):30-31
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心灵中的诗人",用诗意引导学生拥抱、谱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诗意语文的精神体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守"诗意语文"之守望与初心,更有效地彰显汉语的诗性品质.同时,还得重视"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思忖,努力从保护学生童真童趣的角度上将语言转化为形象与意象、心境与情境,带领学生体验与抒发诗意情感...  相似文献   

9.
傅抱石以民族美术复兴为己任,借鉴域外美术精华,对传统文人"诗意画"进行了革新,成为现代中国诗意山水画创作的典范。文章围绕傅抱石在诗意山水画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对绘画观念的现代赋形、现代性绘画语言的提炼和现代性诗意的创构等方面所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  相似文献   

12.
叶桂玉 《师道》2013,(3):25-27
语文课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语文教育没有诗意,好比月下不见杨柳,园中不闻鸟鸣,就失去了本应有的风姿。语文课应是学生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气氛中经历百感交集的心灵旅行,才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所以必须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息的家园。一、让导语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语文教师的导入要"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的语言具有诗意,才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才能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教师的导入语要形象优美、韵味十  相似文献   

13.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促进其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意地教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在对话中触摸文本的灵魂;在情境中激发想象,培养语感;在生活中追求理想,建构心灵,从而追求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与广告的联姻可谓天作之合,无论是诗意的语言还是诗化的意境都会为具浓厚商业气息的广告带来一阵清风.通过实际案例对广告中"诗意化"诉求进行解析,同时指出广告中运用"诗意化"诉求的独特价值.在细致分析了当下旅游广告中运用"诗意化"诉求的主要表现后,提出对环巢湖旅游广告进行"诗意化"表现的设想,并阐述了相关具体诉求策略,以期对环巢湖旅游宣传与旅游品牌的整体塑造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一、诗化命题语言,增加写作难度为营造命题(含导语)的"诗意",命题者往往实话虚说,俗话雅说,具体的事物抽象说。这化易为难、化简为繁、化平实为"诗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其简要的阐释,以此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来重新赏析几首王维的诗歌。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18.
《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作者用诗情画意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生机勃勃的"群童闹春"的情境,其意境设置比较有创意,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维启迪。文本语言是诗意的,教师阅读引导是诗意的,学生接受感知也是诗意的,将诗意贯彻到整个阅读教学之中,能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启动学生的审美思维,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20.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凡学生都喜欢与有魅力的老师去亲近,聆听教诲,模其举手投足,学其一声一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生动形象、充满诗意的教学语言,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教师的魅力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