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贝尔纳科学学传入中国,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科学学学科的早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追溯这段历史,介绍了《科学的社会功能》《历史上的科学》等贝尔纳名著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论及钱学森等学者对贝尔纳科学学的接纳与吸收,从召开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等方面阐述中国科学学学科的建立,还谈及贝尔纳科学学传人普赖斯、马凯等对中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贝尔纳科学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娜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38-40,29
贝尔纳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学科,贝尔纳科学学在科学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西方其它科学学理论相比较,贝尔纳科学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理论前提、基本理论的框架及其发展的逻辑行程等所具有的意义上。研究它的特殊性,能为构建当代中国新的科学学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3.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备发展科学学学科的条件,该学科直到1977年才萌芽。研究起源的条件与过程有助于明晰其发展规律。分析布哈林的科学学思想的理论逻辑,根据历史文献并结合访谈学科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亲历者,在比较中苏科学学学科起源与发展历程基础上明晰该学科发展的实践逻辑,概括出承认科学发展存在其自身固有规律是科学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比较,发现中国科学学学科发展面临理论缺陷导致支撑应用研究长足乏力的困境。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科学学的发展应该处理好“求真”和“务实”的关系,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根据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开创性做了探讨,对从普赖斯“科学学”到“科学的社会研究”、再到最近美国“科学的科学”计划的科学学历史演变做了探讨,提出了对当代科学学发展的启示。结论发现:(1)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以探讨科学为社会有益发展服务为主要问题,开创了对科学社会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思路,不仅为后来的科学学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科技政策研究和科学的社会研究产生奠定了基础;(2)普赖斯在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为科学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推动“科学的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普赖斯对“科学的科学”解释存在着张力和歧义,带来一些误解和偏差;(3) 2005年美国开始的“科技政策科学计划”是普赖斯“科学的科学”思想的复兴,在此基础上更新的“科学的科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回归贝尔纳的思想;(4)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思考今天科学学的使命、任务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研究》2021,39(3):385-392
1977年,科学学作为一门考察科学研究活动并总结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在中国被正式提出,之后的近半个世纪,贝尔纳范式下的中国科学学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思辨到数理统计、再到科学知识图谱的演变路径。80年代,科学学经由数理统计方法开始进入科学计量学阶段,最终与国际社会的科学学研究融为一体。21世纪初,随着知识计量学概念的提出,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路径把科学学带入了第三阶段。科学学在中国的这种演变,也表现为从初期的科学学到后来的科学计量学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贝尔纳历史主义科学学理论构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纳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兴学科,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学基本理论,他从科学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其他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科学学理论应当立足于科学的社会历史性,将科学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同形结构。这种科学学理论被称为历史主义科学学理论,而构建这一理论的基石则是科学的历史性、可调控性以及可预测性,即“科学三性”。对“科学三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质,也有助于当代中国科学学理论的建构,并为促进科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英文版《波兰对科学学的贡献》(Polish Contributions to the Science of Science,1982)文集及主要代表作,阐述了科学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波兰学者首倡"科学的科学",是波兰对科学学的开创性贡献。如果说,波兰人提出的科学学新学科概念是世界科学学史上开创阶段的序曲,那么,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1939)就是科学学开创阶段的高潮和奠基性巨著。从世界科学学的历史进程看,这相当于继波兰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波兰女性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之后,由波兰人引发的科学学研究是对世界科学学发展的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凯(Alan Lindsay Mackay)作为贝尔纳科学学的学派传承人和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科学学研究和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马凯分别于1985年、1987年、1998年和2000年先后四次访华,不仅给中国科学学届带来了重要的科学学思想,还为推动东西方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马凯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他严谨、谦虚、风趣的学术品格,对科学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对中国科学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马凯的四次访华为推动中国科学学研究和实践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钱三强对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推动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学术刊物及学科学位建设,促成科学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他重视科学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理论,促成了科学学在中国的规范化和理论化。"文革"后,中国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是全方位的进步。著名科学家在这一时期的软科学转向,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开局第一年,日光城拉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拉萨市城关区家具三厂生产的产品,作为传播藏民族文化的使者,从世界屋脊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抵达美洲大陆,受到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整体与科学学——也谈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着重对科学的科学的“真正认识”的讨论,既回答了何谓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又反证了科学统一体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15.
默顿学派的哈格斯特龙从公有主义规范出发,提出了科学中的“礼品交换理论”,借助“科学家发表其成果以换取科学上的承认”的机制,阐明了科学家遵循科学规范的内在动因和科学中社会控制的方式。斯托勒则提出“商品交换论”,把科学构想为一个在科学规范的引导下的特殊商品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这次讨论的主题是:科学,中国科学的健康发展问题. 一、科学现状 1、终极理念,知识悖障,社会需求,三元融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目前:终极理念缺乏充分论证,知识悖障巨增,技能竞争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从人类诞生之日就有了以身体为界面的外求与内省,并由此而形成了外求科学与内省科学,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具备了两者结合的条件与可能性。元极学的“融合”态度实现两种科学的合流,从而引向皇极。元极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文化活体而不是文化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