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学生作文呈现"无德行""无生活""无生命"的"三无"现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灵性的保护和培育,使得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言之有理",使学生的作文具有灵性美。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吴立岗老师在《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7期)一文中就明确地归纳作文存在"六无"问题:"学科无地位""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老师无方法""学生无兴趣"。吴老师的这种提法正道出了作文低效甚至无效的多种因素,然而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没有非常系统非常专业的写作教材,但  相似文献   

3.
<正>"深度学习"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从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此,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阅读、背诵来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知识,形成个体的作文素材,就成了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学好语文需要语感,语言的感觉肯定不是教师传授的,也不可能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得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从"学习读书之法""领悟作文之理""提升思维品质"三个方向来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以纠正语文教学的偏差,期许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与培养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在一以贯之地发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能力的同时,将在学生"语言提升"和"思维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语文思维的教学刻不容缓,而作文教学也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问题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以2017年全国卷Ⅰ的高考作文题为例: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周记主题词式训练是以周记为载体,围绕主题词而展开的写作训练,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写作体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文章通过具体例子,分析选择周记主题词的依据标准和具体实践训练形式,旨在为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一条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途径,帮助农村高中学生有序建立作文素材库,并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思维品质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每到作文课,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挤牙膏"等作文"焦虑症""恐惧症",这是因为学生仍是"无米之妇".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让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获取创作的素材,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周梅 《语文天地》2012,(16):52-53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提升作文能力的途径不仅要靠老师的"教",也要靠学生的"学"。一、教的要点是"示范""示范"指的是老师提供各种各样的作文范例供学生学习或模仿。"示范"可以是正面的例子也可以是反面的例子。经过老师的讲述或示范,学生能有所借鉴并进而学习写作。1.示范的起点是"范文""范文"即学生习作的范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学习模仿的"范文"可以各不相同,但一定要符合"范文"标准,要"各体兼备,各样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尤其是"任务驱动式"的作文模式更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时事评论能力。因此,时评写作理应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时评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时事素材""分析说理方法""语言表达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积累,以提升学生时评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海鸥 《快乐阅读》2011,(18):132-133
一、问题提出提起作文课,不仅学生头痛,教师也头痛。"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指导常常限于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这样的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主体,表达真情实感。于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似乎成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心声。其实,"不容易"是学生缺乏对作文由衷的欲望和热情,是教师还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好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可以从"趣""物""方""衷""情"五个关键词入手,化难为易,让学生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就作文方面的问题在中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问题之一,你对作文是否感兴趣;问题之二,你的作文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学生的回答惊人的相似:"不感兴趣""怕""编""挤""凑".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有同感——中学生谈作文而色变,视作文为"编套"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从"随文练笔""学生自评"两个方面入手,针对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目的在于创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形式,切实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及能力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重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紧跟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努力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立足课文范例""关注课堂专题训练""创新作文批改方式"三方面分析了如何训练学生思维才能让他们写出言之有物、有序、有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根据上述精神,作文评改课应重在交流评析,解决怎样修改、修改的效果如何等问题,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在作文中常出现"一无话可说,二无内容可写,三无精彩可言"的问题,甚至出现"怕写""厌写"的现象。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针对这一现状,以现代写作学理论为基础理论依据,以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支撑,将作文教学放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寻找作文教学改革的清晰思路,特总结出以下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旨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进行日记训练,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记叙文写作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支架问题"写作教学从"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方面设置作文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老师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作文的写作内容。本文从"支架问题"作文教学对为谁写记叙文、写什么记叙文、怎么写记叙文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图画类记叙文、写人类记叙文和记事类记叙文进行论述,研究记叙类作文"支架问题"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子,从"课前预习的定义""课前预习能增强学习兴趣""课前预习能扩大互学参与面""课前预习能提升学习效率"四方面,具体阐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体现"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批"重在发现问题,"改"是解决问题,"评"是取长补短提高能力."批""改""评"这三个环节是作文教学训练体系中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抓好作文的"批""改""评"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主题为"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篇作文运用的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许多学生平时作文,动不动就用一个"爽"字,囊括了"舒服""满足""痛快""美丽""高兴"等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