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句宾语句是依靠语法整合形成的一种句式。进入宾语的小句从语义的角度分为现实句、虚拟句两大类,其中现实句包括动态句和静态句,虚拟句包括虚拟动态句、虚拟静态句和虚拟语气句。统计数据显示,宾语小句的整合特征主要是现实句多于虚拟句,静态句多于动态句,非事件句多于事件句,宾语小句整体有非事件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对《回忆我的母亲》中第七自然段的“中心句”有争议:观点一,句(1)是中心句(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观点二,句(11)是中心句(《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4期“此句不是中心句”一文的作者认为);观点三,无中心句(部分同人认为)。笔者认为“观点一”对,句(1)是中心句。其理解如下。语段共有11句。句(1)是中心句。句(2)写“祖父”在家庭中身体力行、躬亲示范的勤恳劳作,句(3)写“祖母”在家庭中组织和分派工作,句(2)句(3)从祖父、祖母不同的身份、地位、作用来解说句(1),显示“勤劳的…  相似文献   

4.
散句和整句,一般是一组或一串句子.分析做句和整句,要兼顾语意和语言结构;分析语言结构,既要分析散句或整句内部的用词、句式、衔接、情趣,又要兼顾外部的上下文的联系.根据散句的特点,分析散句要注意:一、把握中心意思.一个散句,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一个散句的若干句子,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安排的.散句的中心意思,往往用中心句形式出现,或在句首,或在句末,或在句中.没有中心句的散句,中心意思需要从各句中概括.把握了中心意思,分析散句就容易了.二、把握结构顺序.描写性散句多用时间、空间顺序.叙述性散句多用时间顺序,说明性散句多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七言歌行体制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齐梁至盛唐。诗坛上逐渐流行一种诗体,后人称为七言歌行,其基本特征是,四句一转韵(间或有二、六、八等句一转,但仍以四句一转为主体),韵脚平仄互递,篇制较长。四句之中,一、二、四句压韵,往往前二句为散句,后二句为偶句;六句一转则两散四骈;八句则两散四胼两散。同时出现大量平仄协调的律句。对这种诗体,前人偶有零星的论述,但至今未有人作系统的专题研究。本文努力联系具体作品,结合有关记载,并运用统计手段,试图对其源起,演化等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朱瑛 《陕西教育》2004,(10):13-1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读文章是一句一句地读,因此,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大,离开了句子,作者的意思无从表达,文章也就不存在了。前文讲读词,实际上也就是在读句,词离不开句。  相似文献   

9.
古人写诗,尤其是作格律诗,遵循的基本章法是起承转合。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是: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下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格律诗中,绝句有四句,按顺序依次为起、承、转、合;律诗有八句,每两句为一组,也就是一联。前两句是首联,称为起句,三四句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1.
《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下最有影响力的力作。书中人物都饱受“在路上”的枯寂、贫寒的折磨。刘震云以“一句顶一万句”作为新书名,并无政治上的回味和缅想,他通过《一句顶一万句》一书探究国民生存状况和生存的本真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13.
汉语紧缩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紧缩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紧缩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特殊句型。笔者认为紧缩句是一种以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过渡句式。紧缩句不同于貌合神离的连动句、兼语句,也有别于主谓作宾句。  相似文献   

15.
一、对“看图学文”的认识“看图学文”是这一册新加的内容,是“看图学词学句”的发展,是学词学句到讲读课文的过渡。比起一册来,二册课文一般的篇幅长些了,内容丰富些了,情节复杂些了。而“看图学词学句”的形式由于内容浅,句子短,过渡到学课文坡度太陡,“看图学文”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新形式。“看图学文”通过形象、具体的图画,把词、句和段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词是怎样连成句的,一句一句的话又是怎样连成段的。通过观察图画和字词句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一人告诉旁人说,他读过一首写虎的诗,诗做得好极、妙极,只有四句,便把虎的威武全描写尽了。听的人问:这四句诗是怎样写的?他说:头一句写的是一只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写的是这只虎不知为什么感到很苦,原句我记不起来了。听的人又说:既然第一二句记不起了,就说第三四句吧。这人抬头想了好半天,说:第三句的意思是我忘了,只有第四句记得明明白自,是说这只虎如何如何的凶。  相似文献   

17.
考点导航“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武”这个考点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同”的所在,一是“不同”的具体内容。前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某些句武使用的特定词语不同,如判断句、被动句等;其二,某些句式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同,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或有所省略,如主语省略句,谓语省略句等。后者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高考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是要求考生有根  相似文献   

18.
仿句题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的题型。该题型以其崭新的形式、灵活的思路、丰富多彩的答案而被称为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题 ,体现了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新的方向。要做好这道题 ,准确、规范、创造性地仿出好句 ,虽无捷径可走 ,但只要仔细分析 ,还是有规可循的。一、明确仿句的概念 ,了解仿句的能力要素。仿句 ,即模仿例句 ,造出新句。它与“造句”、“扩句”有较大区别。造句是用一个词造一句话 ,只要这句话中包含这一词语即可 ,相对于仿句 ,造句限制较少。扩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 ,是把短句变长 ,只要加上定状补等有关修辞成分就行…  相似文献   

19.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生:在第二句里,作者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二句,读后想想“水平如镜”这个词的特点,然后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生:红叶似火、对答…  相似文献   

20.
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就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但是,不少学生到了六年级,阅读时仍分不清句与句是何种关系,作文时段落内句子之间不是不连贯,就是颠三倒四。因此,在复习时,把“句与句的关系”作为重点内容之一是很有必要的。(一)要较系统地让学生掌握句与句之间常见的几种关系句与句的组合主要是靠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小学生应初步掌握的有以下几种:(一)并列关系例句: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②岸边几棵垂柳,垂柳(?)边是一望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