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在《古今笑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吴蠢子已经30岁了,还要靠父亲养活,而他的父亲已经50岁了。一个算命先生推测出吴蠢子的父亲能活到80岁,而吴蠢子能活到62岁。吴蠢子一听,号啕大哭。算命先生不解其意,问“:你哭什么?你不是还能比你父亲多活两年吗?”吴蠢子说“:我是哭我那两年靠谁养活呢。”这仅仅是一个久远的故事,而现在四川省成都市却真的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成都市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从不出去工作,赖在父母身边吃喝。父母要赶他出门,他却“状告”父母。吴蠢子能考虑到30年以后靠谁养活,可见其还不算真蠢;30多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婚交往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普通现象,非婚交往与普通恋爱是不同的,有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教育     
滕朝阳 《教育》2010,(10):11-11
9月11日,河南淇县小学五年级学生、年仅11岁的李某到法院状告父母,原因是未经自己同意,父母翻看了他的日记,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坪坝镇中学是京山县最偏远的一所山区乡镇中学,全校1391名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近80%。“留守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他们有的情感缺失,有的无人管教,有的放弃学习,有的出现行为偏差……该校全体教职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努力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开通“亲情热线”,让“留守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京山县坪坝镇中学的“留守学生”大多居住偏远,家庭条件较差,家里没有电话,与在外的父母取得联系变得非常困难。为此,该校专门设置了“爱心电话室”,开通了“亲情热线”,为“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各班班主任建立了“亲情电话簿”,“留守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尽在其中。目前,该校已开通了八条“亲情热线”,安排专人管理,24小时为“留守学生”服务,“留守学生”一周可以免费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八(2)班有个女生叫丁春霞,父母在广州打工两年没有回家,她非常想念父母。去年腊月的一个早自习,该校校长李圭华在查学生寝室时,发现丁春霞在寝室里哭。问明原因,原来是她父母今年又不回家过年。李校长拨通了丁春霞父母的电话,她父母以工作忙、时间紧、回家花钱多等理由提出不想...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非婚同居更加有利于保护非婚同居中的弱者合法权益,自20世纪中叶以来,肯定非婚同居,对非婚同居进行规制,保护非婚同居中弱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趋势。在我国,非婚同居现象大量存在,但法律对于非婚同居一直采取规避态度,理论界对于非婚同居也趋于保守。因此,有必要扩大非婚同居内涵,界定非婚同居中的弱者,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对非婚同居中弱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份泣血的遗书。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玩电游欠下网吧31元钱债务,面对网吧老板的苦苦相逼,自感穷途末路的孩子写下遗书,然后服毒自杀。这是一桩奇特的官司。儿子如花的生命险遭夭折,其父母携子将网吧老板推上法庭,由此引发了我国学生状告网吧“第一案”。这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它向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学生沉迷网吧,谁来解救?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宣布,就孙建晓状告其父母强迫其上兴趣班的事进行公开审理。请原告陈述你的诉讼理由。法官爷爷戴着我给他做的纸帽子,右手拿着拖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追求有明确的想法,改变了很多人一惯有的思维与行为模式,非婚同居是这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其逐渐的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接受与认可。非婚同居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婚姻家庭模式不一致,独立于婚姻家庭法约束的非婚同居的生活模式日益兴起,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能否将非婚同居纳入婚姻家庭法的调整范围中,如何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值得我们法律人的深思。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非婚同居出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非婚同居期间发生暴力是否算家暴;非婚同居关系解除之后,子女有谁来抚养;非婚同居中财产关系如何处理等等。由于法律在这个方面还不完善,许多非婚同居关系的纠纷受到不公平的处理,酿成了无法挽回悲剧,本文从非婚同居的界定入手,介绍现状,分析原因,针对我国的非婚同居立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借鉴他国的立法经验,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完善举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特殊儿童父母对特殊子女的接纳现状,以及不同接纳水平对特殊儿童父母情绪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75位家长对特殊子女接纳度极其情绪体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大部分特殊儿童父母对特殊子女都有较高的接纳程度。在接纳度包含的三个层面中,理解层面的得分最低,应他性行为的得分最高。(2)特殊儿童父母对较高年龄组特殊子女的接纳度显著低于较低年龄组的接纳度。(3)与其他特殊儿童相比,视力障碍儿童更能获得父母的认可,父母会为他们做出更多适应性行为。(4)特殊儿童父母对子女的接纳度与积极情绪体验显著相关,但与他们的消极情绪体验相关性不显著。可见,父母对特殊子女的接纳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诚实是父母对于孩子做人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说谎必须严厉管教。但是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说谎,也是非常需要父母重视的。晚上睡觉前,子墨妈妈帮儿子收拾第二天的学习用品,在收拾铅笔盒的时候,她发现子墨的铅笔盒里多了一块卡通形象的橡皮,这块橡皮并不是她给孩子买的。“子墨,这块橡皮是哪来的?”她随口问道。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28日,西峡县人民法院军马河法庭受理了一起民事诉讼案件:现年15岁的初中三年级学生杜维贝状告父母包办婚姻和施行封建“家教”虐待,毅然把自己的生身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6,(2):30-34
在我国,非婚同居现象大量存在,但法律对于非婚同居一直采取规避态度,理论界对于非婚同居也趋于保守。因此,有必要扩大非婚同居内涵,综合考虑经济、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来界定非婚同居中的弱者,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对非婚同居中弱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材料 2005年10月27日下午,在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京山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与佘祥林签订协议,该局赔偿佘祥林及佘母、佘的哥哥累计45万元。京山县公安局与佘祥林确定赔偿数额,标志着“佘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非婚同居已成为普遍现象,非婚同居的原因是复杂的。非婚同居是大学生行使性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正当性。然而,大学生在非婚同居的价值追求上,与学校、家长和新闻媒体之间存在冲突。对于因非婚同居引起的纠纷,要根据纠纷的性质,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5.
非婚同居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非婚同居是非法的,道德上加以歧视,法律上不予保护,其后果不但不能有效地减少非婚同居,反而使非婚同居在中国一些地方有流行趋势。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复杂的非婚同居现象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中国婚姻家庭法必。须作出规范。廓清非婚同居的内涵,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七七斋"之源流及敦煌文献中有关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排比、分析,指出当时民间流行的"七七斋"有多种类型:子女为父母;父母为子女;兄弟之间;夫为妻;为僧尼等.其中父母为子女做"七七斋"的情况较为特殊;生人为自己做"七七斋",亦是颇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邓亮 《考试周刊》2011,(54):211-213
一、问题的提出大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主体意识的公民,不仅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而且作为受教育者还享有特殊身份的特殊权利,这一特定群体的权利问题应受到更为深入的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权利常被忽视,侵权现象屡有发生,学生状告教师、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案例屡屡诉诸报端,学校权利、国家教育权利受到挑战。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田永状告母校管理不当,滥用职权,不发其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复杂的非婚同居现象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立法必须作出回应,廓清非婚同居的内涵,使之与合法的婚姻关系和非法同居关系区别开来;对因非婚同居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应通过立法确认其处理原则及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现在我宣布,就孙建晓状告父母强迫其上兴趣班的事进行公开审理。请原告陈述你的诉讼理由。”“法官”爷爷戴着我给他做的纸帽子,右手拿着拖鞋往桌子上一拍,“法庭现在正式公审!”  相似文献   

20.
80年前,鲁迅先生做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雄文,对旧礼教的绝对父权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文中“若是老子的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的妙语,至今读来仍让人拍案叫绝。然而,斗转星移,时代变换。先生也许想不到,80年后的今天,“怎样做儿子”又会成为问题,并有讨论的必要了。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已有些时日了。近年来,我不断听到父母状告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新闻。好像是“多子多福”变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那些有子无着、风烛残年的老人大多不止一个儿子或女儿,而这些子女拒不赡养的理由大抵不外这几条:或曰父母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