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Internet的网络迅速发展,IP地址短缺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在目前网络环境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即,将某些IP地址留出来供专用网络重复使用。Linux-2.4完美地实现了NAT,是一种既经济又稳定的网络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IPv4协议下,地址的短缺是Internet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提供了将一个IP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的技术,它不仅解决了IP地址紧缺的问题,而且给网络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在介绍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利用NAT共享上网以及如何利用NAT进行端口映射.  相似文献   

3.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zanc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NAT设备就是具有网络地址转换功能的网络设备,可以是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服务器等。NAT设备连接Intranet和Internet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和飞速发展,接入Internet的局域网数量日益增加,造成IP地址严重短缺。尽管国际上正在筹划给IP地址“升位”——采用新的IPv6标准,扩充IP地址的容量,但由于以往应用的惯性和需对设备进行升级,IPv6的全面使用还有待时日。对此,可以采用的技术是设置代理服务器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由于校园网络用户数相对较多,使用NAT技术的效率比代理服务器高几十倍,并且不需要改变客户端配置,因此NAT技术成为目前校园网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一、NAT技术的基本原理NAT是一个IETF标准,它使得一个私有网络可以通过In…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小学校的校园网,电信部门所能分配的真实IP地址极少。IP地址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校园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利用一个真实的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共享Internet连接,并将多台内部网络服务器对外发布,使用户在外部网络也可访问是在缺少IP地址的情况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笔者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利用NAT技术实现了上述功能。本文将对NAT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Internet技术构建的专用网络与Internet互联过程中,会遇到一卡多址、多网关、多DNS解析等一系列矛盾,从而造成组网困难及使用不便。本文主要结合我省校及地方分校系统专用宽带网络建设和我校建设区域校校通工程的实际,利用基于策略路由、静态路由选择和网络地址翻译(NAT)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多种网络互联问题,在充分利用现有专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还可方便访问Internet。  相似文献   

7.
王刚 《华章》2012,(16)
目前Internet上合法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是目前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IPv6代替IPv4需要一定的研究时间,现在NAT地址转换技术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NAT技术的含义,原理,优点和分类,从而使大家更加了解NAT技术的作用和好处,以方便我们在架设局域网网络时,实现与Internet互联时充分使用NAT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Internet的目益普及和飞速发展,接入Internet的局域网数量目益增加,造成IP地址严重短缺。尽管国际上正在筹划给IP地址“升位”——采用新的IPv6标准,扩充IP地址的容量,但由于以往应用的惯性和需对设备进行升级,IPv6的全面使用还有待时目。对此,可以采用的技术是设置代理服务器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由于校园网络用户数相对较多。使用NAT技术的效率比代理服务器高几十倍,并且不需要改变客户端配置,因此NAT技术成为目前校园网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下一代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居于主导地位。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与现存的IPv4技术相比.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加安全的安全性能以及更加灵恬的扩展性,它必将促进远程教育的纵深发展。本文在介绍IPv6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远程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互联网IPv4地址资源业已枯竭。为了使网络运营商在平滑引入IPv6的同时继续为用户提供IPv4服务,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已对一些基于隧道的IPv6过渡方案进行了研究。其中Dual-Stack Lite(DS-Lite)方案提出了一种通过IPv6网络提供IPv4服务的有状态隧道过渡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现有的IPv4网络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地址资源短缺,路由表膨胀,服务质量难以保障,配置和管理复杂,移动性支持不够等等。虽然现在有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如:NAT  相似文献   

12.
国内高校网络都接入教育网,教育网速度慢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很多高校都采用双出口的方式提高校内用户访问Internet速度,但从Internet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源速度还是很慢.校园网内部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校内访问很快,在校外访问速度却很慢,以致无法正常访问.此外,图书馆购买的一些数字资源访问时限定了IP地址范围,校内可以访问,校外却无法访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VPN+NAT技术的解决放案.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IPV4地址资源紧张问题,NAT技术应运而生。NAT技术将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外网的公有地址,从而实现和Internet用户的通信,在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的同时,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细节,防止了部分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安全作用。由于NAT技术的复杂多样性,造成复杂网络中应用的复杂性,NAT技术的综合使用要兼顾内外网各种要素,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避免网络漏洞,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的接入方式有两种:内网和公刚。以内网方式上网的计算机得到的IP地址是Internet上的保留地址,并且以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通过一个公共的网关访问Internet。内网的计算机可向Internet上的其他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但Internet上其他的计算机却无法向内网的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  相似文献   

15.
IP地址是给每一台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惟一的32bit地址(目前的IPv4网络协议下是32位,下一代IPv6网络协议下是128位)。Internet是通过IP地址来准确定位的,通常先按IP地址中的网络号net-id找到相应网络,再按主机号host-id找到相应主机。若局域网上有两台主机IP地址相同,则两台主机相互报警,造成混乱,形成IP地址盗用。IP地址盗用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使用,给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计费等带来了巨大影响。一、IP地址为什么被盗用IP地址被盗用的原因非常多,主要有以下三点。1.IP地址的缺乏。随着Internet…  相似文献   

16.
根据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在TCP/IP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要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这样才能进行正常的通信.而目前IPv4中所有可用的IP地址已面临耗尽,很多电信部门提供给一个客户的最大IP地址数只有16个,这对于一些稍大型的企业(比如校园网)来说,是远远不够用的。基于此,可采用3种通信方法,即NAT、NAPT和代理服务器来缓解IP地址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通信网络具有连接通信主机、数位设备多和业务种类多等特点。因为IPv4地址面临枯竭,IPv6地址使用迫在眉捷。利用现有IPv4网络为承载网络,在边缘网络实现IPv6化,是当前解决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一种解决方法。为了实现IPv4与IPv6的业务服务兼容,可以6to4和区分服务来解决两类地址转换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CerNet2主干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一谈起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特点时有很多误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址无限论”,其典型说法就是“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可以分配到一个IP地址”。诚然,Ip地址空间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一定要说因为IPv4地址即将消耗殆尽而选用IPv6,显系牵强。驱动IPv6进入实施阶段的因素很多,而IPv6拥有IPv4不具备的湍到端的安全才是Internet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分析IPv6的特点与安全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由于Ipv4地址的匮乏,面临着地址瓶颈。而IPv6可有效地避免IPv4内部网地址管理不善的难题,这使得IPv6成为下一代网络业务承载网的核心技术。下一代网络(NGN)是针对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是一个建立在IP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是一个真正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  相似文献   

20.
IPv6节约能源     
IPv6的应用迟迟得不到推动,所有问题的关键是NAT延缓了IPv4地址缺乏的问题。 最近,HeiseOnline报告指出,欧盟将于5月末发布一个声明,号召25%的欧盟用户在2010年的时候可以访问IPv6,声明包括4种IPv6使用方式,报告中表彰了德国在这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