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大学排行榜的研究、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基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与传统的大学排行榜相比具有排名内容的明确性、排名标准的统一性及排名意义的多重性等特点,初步提出要以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出发点来构建基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并建议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关键特征和学习力本质等角度来建立基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  相似文献   

2.
平心静气地看待大学排行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排行榜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大众的关注。面对各式各 样的大学排行榜,人们感到眼花缭乱,社会舆论也大相径庭。事实上,大学排名是建立在大学评价 基础上的排序,既然是评价,其结果受到评价目标、评价目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任何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结果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排名机构的大学排名结果大相径庭是 在所难免的。对大学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通过几个指标进行排名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尽管如 此,大学排名作为社会大众认识大学的工具又是必要的。就是说,社会各方面要了解不同排行榜的 侧重点,平心静气地看待大学排行榜。  相似文献   

3.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影响力不断扩展,成为个人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以及社会了解和监督大学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种重要途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于2011年推出了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回应社会需求.本文剖析了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在评价对象确定、指标选取、权重处理的最新进展,反思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存在的局限性,并从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国际显示度三个维度提出了国内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排行榜的研究能帮助和推进高等教育与市场对接,促动高校信息向公众敞开.分析和研究高校核心竞争力,指出大学排行榜存在排名指标相对单一,排名标准比较随意,排名方法不够规范等缺陷,提出基本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应以学术生产力、人才培养力、组织管理力和文化向心力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学评价的价值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洲  梅伟惠 《教育研究》2006,27(12):40-44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大学评价日益显示出现实导向作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大学排名”和“国际大学创新力排名”在中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评价目的、指标及权重设计各有特色,评价结果同异共存。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大学评价因其为各类群体提供办学信息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未来国际大学评价应逐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价理论,推动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的排名变化表明:研究认为,QS世界大学排名榜的评价指标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定位是否契合将直接影响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的排名表现。在此基础上,以香港大学的成功经验为个案,提出改善中国大学排名表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评价对大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谓大学评价排名化,主要指排名成为一些大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参与大学排名的机构愈来愈多,大学排名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广。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么多的大学排名是否必要?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所谓大学评价国际化,主要指21世纪之后流行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实质是评价机构用一个尺度或者说一个国际性的尺度去评价不同国家的大学。四大排行榜已经对一些国家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众多大学的办学理念、方向和行为、普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识等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世界大学排名评价的科研偏好、英语偏好、理科偏好的特征是值得认真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世界大学排名榜近十年的排名数据为依据,挑选排名前200名的亚洲顶尖大学建立数据库,从顶尖大学数量、排名平均竞争力和排名增长率三项指标的变化为标准,以分析中国大陆大学在亚洲顶尖大学群体中的竞争力,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大学在亚洲顶尖大学群体中的竞争力处于中下游。  相似文献   

9.
大学评价排行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的发展,而大学宏观教育质量主要体现为特色、综合性和一流。大学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学单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特色发展,大学多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综合性发展,大学综合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一流大学发展。本文仅就选择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对37所985工程大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
排行榜对大学的排名,部分依据于大学声誉。排行榜公布后,会对大学声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办学实力的提升,影响波及到大学在下一次或其他排行榜上的排名。大学必须对"排名"与"声誉"在排行榜之间循环互动的这种关系予以高度重视,在认真研判排行榜是否"权威"、本校排名与实际是否相符的基础上,迅速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