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第2版《是“不齿”,不是“不耻”》一文中,对“不齿”的解释是:“这里的‘齿’,是提到的意思;‘不齿’,就是不愿意提到”。这个解释有两点错误:一是单音词“齿”,在古今汉语中从来就没有“提到”的意思(有的词书曾把“提到”列为齿的一个义项,但却举不出书证),在这里应作“并列”讲;一是双音词“不齿”,从先秦到现代也从来没有“不愿意提到”的用法,在这里是“不与同列”的意思。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应是  相似文献   

2.
高一课本《师说》“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注释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此有补充说明的必要。“齿”,《辞海》释:“④并列.《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孔颖达疏: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相次列亦名为齿.”《辞海》释“不齿”:“②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汉书·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颜师古注‘齿,谓齐列如齿. ’《诗·鄘风·蝃(?)  相似文献   

3.
囫囵吞枣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锦囊小语:宋︽湛渊静语︾白延有一个人听人说吃梨伤脾,吃枣能补脾,但枣核却损害牙齿。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人高兴地对人说:“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既能补脾又不会损害牙齿。”旁人说你的主意真好,真应了古人“囫囵吞枣”这句话。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也!”遂绝倒。“囫囵吞枣”是古人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议从啮合力的本质出发向学生讲解斜齿圆柱齿轮或蜗杆一蜗轮啮合力方向特别是轴向力方向的判定方法:啮合力是啮合齿面问的相互推力,主动轮的啮合齿面是其前齿面,从动轮的啮合齿面是其后齿面,各啮合齿面所受的啮合推力必然自该齿面外方作用于该齿面。采用这种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啮合力的理解,又不需要死记新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师说》中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句。下表是几个本子对“不齿”的注释:  相似文献   

6.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三册韩愈《师说》“君子不齿”,注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注的后半是对的,前半颇可商榷。“齿”有“说到、提及”的意义,如“齿及”、“齿数”之类。但这儿的“齿”却是“并列”、“同列”之意。这又有二解。一为引申义,齿是年龄的标志,人可以按年龄在一起排大小,诸侯也可以凭  相似文献   

7.
“不耻”与“不齿”字音相同,极易混淆。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准确地区分它们呢?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8.
韩愈《师说》一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句,课本注释为:“【不齿】不屑一提,看不起。”我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9.
Dina 《学生电脑》2007,(12):I0008-I0013
猪齿父终于见到了校长,但却不得不面对一个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事实——云娜老师是坏人,是跟大BOSS一伙儿的,大BOSS曾经是校长的得意门生……意外的意外是,原本在猪齿看来是坏蛋的家伙——欧润吉。竟然是个“好蛋”,不不,是个好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里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齿危发秃”语,课本末加注释,人们对此的解释又不相同。《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新编高中古文注释评析》和(高中第六册语文参考》等都把“齿危”译为“牙齿松动”或“牙齿动摇”。对此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危”字没有“松动”、“动摇”之意,而且“齿”字在此也不是指“牙齿”,它指的是“岁数、年龄”,因此“齿危发秃”说的是年龄大,头发秃了。这种说法看上去似乎能够言之成理,但仔细考虑,又觉得不够妥当。  相似文献   

11.
“不耻”和“不齿”读音相同,很容易用混。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句: ①她到底认为,母亲和男人是纯粹的功利关系,一旦发生在婚姻外,就是最最令人不耻的交易了。(《双人床》,《当代》2005年2期)  相似文献   

12.
《学生电脑》2010,2(9):4-4
照片、个人藏品、私密信件……新栏目“猪齿家的晒台”,让猪齿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抛出几块砖,要引出你排山倒海的玉,邀请你来晒晒你的宝贝!“晒”也是一种精神——只有想不到,没有晒不到!  相似文献   

13.
《对〈师说〉几条注释的补充》(载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85年6月号)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其第三条对“不齿”的补充,似乎值得商榷。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将“不齿”注释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补充》批评说,课本注释过于简略,没把问题说透。说“意思是看不起”,似还“引申”得过去;但直接释为“不屑一提”,(按《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4.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引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笑人齿映曰狗窦大开”——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引自《幼学琼林·身体》,内容庸俗低级。原文是“笑人齿缺,胡为狗窦大开。”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口)象个狗洞大开着。”不应用它采教育儿童。“上九潜龙勿用”——引自《易经·乾卦》。“上九”原文是“初九”,“潜龙勿用”即所谓“龙德而隐者”。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作官,以  相似文献   

15.
成语“咬牙切齿”是形容一个人极端愤恨或仇视。不过我们这儿讲的只是一个动作,一日三餐,谁不在“咬”牙“切”齿呢?  相似文献   

16.
《学生电脑》2007,(1):2-2
电饭煲?电饭煲!电“饭”“煲”“煲”“煲”煲…… 电饭煲三个字突然回荡在编辑部,猪齿人们个个面露喜色,BOSS拿着一张调查表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我们找到组织了,找到组织了啊!”  相似文献   

17.
“谢公屐”,又名齿屐,是晋朝诗人谢灵运创设的登山、下岭、履平地的三用木屐。此种木屐底部前后凿二个糟或洞,另外刨刻二块木齿榫,又名屐齿。登山时把屐齿分别装进左右二只木屐底部的后槽洞;下岭时把屐齿从后糟洞取出装进前槽洞;履平地时不用屐齿。时人把此种齿屐称为“谢公屐”。  相似文献   

18.
喜欢柳永     
喜欢宋词。   但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不是豪迈的苏轼,优雅的李清照,高贵的李煜,而是柳永。   是的,我喜欢柳永。喜欢柳词的人不少,但喜欢柳永的人却不多,因为他一生中那些为士大夫所“不齿”的经历。   是的,我喜欢柳永。但绝不仅仅喜欢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仅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喜欢透过他的词句读到的他的人。   柳永一生参加了 4次科举,但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第一次应试不第,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中,…  相似文献   

19.
“幸运52,在下李咏祝好运常在!”作为中央电视台二套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幸运52》的人气十分火爆。而《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可以说是男主持人中的一个异数:一副新疆人的模样,身着合体的黑色西装,右手握拳,从额上甩出去的、改造过的“西式军礼”是李咏的“注册商标”;咧着大嘴,一脸“赖”不拉叽的笑,一口“铁齿铜牙”,像上足了发条似的浑身是劲儿。然而就是这位央视“坏小子”,把节目现场气氛搞得红红火火,也看得电视机前的观众浑身带劲儿,被鼓动得直想去现场“幸运”一把。李咏有着让一个娱乐节目雅俗共赏的天才,他的…  相似文献   

20.
老人掉齿     
《家教世界》2013,(10):40-40
两口子带着爷爷去医院看病。丈夫看到挂号单上年龄的“龄”错印成“令”了,就对大夫说:“这个‘令’字漏掉一个‘齿’字。”“是漏掉个‘齿’字”,大夫说,“因为我们这是老年人门诊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