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董泽华  毛文慧  王婷 《湖北体育科技》2022,(11):982-985+1002
目的 北欧腘绳肌训练是增强腘绳肌力量、预防腘绳肌损伤和复发的常用手段,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屈膝肌群在北欧腘绳肌训练中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 招募9名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运用红外高速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测试实验,测取受试者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肌电学数据并处理分析。结果 在进行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中,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肌电变化趋势呈现较高一致性,半腱肌最先激活,腓肠肌(外侧头)激活程度最高。结论 在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中,小腿三头肌与腘绳肌肌电变化趋势相近,屈膝肌群在动作运动控制中存在一定协作关系。腓肠肌作为远端双关节肌,在动作过程中能够向近端关节肌肉传递力量、分担内部力矩,配合腘绳肌稳定膝关节,增强运动中的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种不同深蹲模式进行肌电测试,以期探讨不同模式下动作的合理性,为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不同模式的肌电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2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2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直肌、股外侧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二头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模式深蹲动作的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的积分肌电数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动作模式3优于其它两种动作模式。在深蹲训练中强调臀部肌肉的主动收缩,才能更好的提高下肢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伸肌群爆发力量同步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子体操运动员做爆发式起跳后的高度,达不到技术动作所需的要求,与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在发力瞬间达不到同步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MMG)来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最快速度不同强度(75%、60%、45%1RM)的伸膝动作及45%的疲劳测试,记录向心期不同强度的MMG讯号。研究结果:老年组的绝对/相对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皆明显低于年轻组(P〈0.05),而相对最大爆发力比最大肌力下降的比例高达46.2%;各强度的MMG振幅与平均功率频率皆小于年轻组(P〈0.05),显示老年组的肌纤维以慢肌为主,并发现老年组75%强度时的MMG振幅下降,表示老年人因高负荷募集不到快肌所致;MMG中位频率则无年龄差异。研究结论:老年人在静、动态力量表现有肌力流失的现象,老化对爆发力影响远超过对肌力影响,MMG讯号反应肌肉收缩的力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速摄影、表面肌电图(sEMG)测量以及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对12名体育专业男生进行研究,获取踝关节主要屈伸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等速肌力与sEMG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用sEMG来直接评价肌肉用力情况时需进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及最佳标准化方式。结果表明:相同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力矩值与平均振幅(MA)的变化趋势呈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在0.6以上;不同收缩形式、不同收缩速度下,均方根振幅(RMS)、积分肌电(iEMG)值会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跳深动作下肢肌肉sEMG标准化后的值与跳深腾起速度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标准化后以最大随意等长收缩(MVIC)的标准化值与跳深腾起速度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肌,左、右腿振幅峰值最小的都是臀大肌;(2)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有效放电时间最长的都是胫骨前肌,最短的都是臀大肌;(3)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贡献度最大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结论:(1)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重心转移和蹬冰2个阶段都出现近似的振幅峰值,两者处于共激活状态,因此在训练实践中也要同步发展股后肌群力量;(2)单步周期中,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在腿部肌肉中有效放电时间最长、做功 最大,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大,臀大肌有效放电时间最短,做功最小,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小,但在训练实践中,胫骨前肌的作用被 低估,臀大肌的作用被高估;(3)运动员左、右腿单步周期动作模式一致,但摆动期左腿更主动,蹬冰期腿部肌肉的具体协调模式不同,在实践训练中设计练习方式时要注意左、右腿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表面肌电可以记录神经电信号,从而反映肌肉活动,常被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以及康复治疗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脊柱的三维改变,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后的儿童身上。表面肌电由于具有灵敏、便携和无创的特点,也常用于分析脊柱侧弯患者的椎旁肌激活情况。通过对比不同严重程度脊柱侧弯患者在不同动作模式下、干预前后、手术前后的椎旁肌肌电激活特征,可为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复杂性三维畸形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研究提供更详尽的信息。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动态腹直肌训练动作对腹直肌下部锻炼效果的影响,为腹直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让受试者做屈腿卷腹、直腿卷腹、屈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健腹轮、下斜板仰卧起坐7种常用的徒手腹直肌锻炼动作,同时应用ME6000-16表面肌电仪对左侧腹直肌测出做每种腹直肌锻炼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对其信号的时域指标平均振幅AEM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腿卷腹动作AEMG标准化值最低为0.327±0.160;仰卧两头起AEMG标准化值最高为0.805±0.190。卷腹、屈腿仰卧起坐、俯身滚动健腹轮之间的AEMG标准化值也较低,且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腹直肌AEMG标准化值较高的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动作差异显著。结论:仰卧两头起,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高。仰卧两头起的刺激程度最高,俯身滚动健腹轮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董洪园  李春  苏玉林 《体育科技》2010,31(3):68-72,80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3)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一些队员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错误。应参考科学的肌肉动员顺序使技术动作合理化,提高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训练体干肌的方法有多种,验证QOM(Quality of Motion)训练法中所提倡的,利用自重不费力进行体干运动而达到身体活动能力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提高等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是一名无运动经验的25岁男性,对其实施为期1个月的QOM训练。使用表面肌电仪(EMG&MotionTools)及加速度仪(GYRO SENSOR),以大腿股直肌、大腿股二头肌、臀大肌、腹外斜肌以及与人体神经反射活动的身体转动和平衡反应高度相关的胸锁乳突肌作为肌电实验肌肉。测试项目有QOM HipLeg Swing训练和车轴移动式Power Bike训练、步行动作测试、前后摆腿测试、功率自行车动作测试、跨步实验、重心动摇实验。【结果】通过QOM训练后各测试肌肉的最大自主收缩肌力(%MVC)均符合QOM训练提出的理念;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的可动度均向理想目标变化;身体重心的动摇面积缩小。【结论】(1)通过体表关联肌训练可以间接反映体干肌的训练效果(2)QOM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活动效率、增加髋关节活动度。(3)QOM训练能够使身体重心稳定性提高,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分析羽毛球杀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方法运用表面肌电的测试方法,以二级6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以起跳杀球动作为依据,研究选取上肢和躯干两组肌肉。结果三角肌、斜方肌、肱二头肌、背阔肌放电较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在起跳引拍阶段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放电最大,为获得杀球高度表现出积极动员;肱三头肌、三角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放电大且肌肉利用率和贡献率较高,为完成杀球关键动作至关重要。结论训练中应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而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把手类型自行车在不同坡度路面骑行时上肢肌群的用力变化特征,为自行车专业选手和骑行爱好者针对性专项训练或比赛, 以及动感单车制造商标注器材使用方法和锻炼效果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8名健康男性大学体育专业志愿者,骑行不同把手类型(下弯型、平直 型和上翘型)的自行车,分别在模拟下坡4°和上坡4°地面上以60 rpm的转速行驶,阻力设定为功率120 W,检测骑行者上肢相关肌群(身体右侧的腕 伸肌、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背阔肌)表面肌电平均振幅。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把手类型对骑行者腕屈肌、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坡度对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把手类型和 坡度除了三角肌AEM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外(P<0.007),其余各被检上肢肌群AEMG均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平直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腕屈肌肌 肉激活;上翘型把手在上坡4°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下弯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肌肉激活,但要视 坡度情形而定;坡度增加可以显著提高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肌电测试优秀太极拳运动员做搂膝拗步动作时,用意识引导动作和无意识做动作时下肢肌肉产生的肌电变化,从肌电、运动学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状态下做动作,肌肉被激活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及肌电值等肌肉活动特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说明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意识引导动作对人体肌肉运动产生良好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正脚背踢球动作中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参数,探讨踢球动作腘绳肌拉伤危险时相,同时探究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素质与踢球动作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踢球动作中腘绳肌拉伤机制。方法:以15名足球专项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受试者,采集180(°)/s动作角速度下的等速腘绳肌向心(Hcon)、腘绳肌离心(Hecc)、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Qcon);采集受试者最大力正脚背踢球动作运动学和肌电数据,根据腘绳肌肌肉起止点和髋、膝关节中心的相对位置获得肌肉起止点坐标,从而获得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肌肉-肌腱复合体(muscle-tendon unit,MTU)长度,以MTU拉伸速度和标准化MTU长度为分析指标。采用样条插值法对各指标按踢球动作周期阶段进行3次归一化处理。结果: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在正脚背踢球动作小腿前摆阶段和触球随摆阶段处于激活状态并被拉长,进行离心收缩;触球随摆阶段3块双关节MTU拉伸速度、肌标准化MTU长度、肌肉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小腿前摆阶段(P<0.05),标准化MTU长度在触球随摆阶段中期达...  相似文献   

16.
女子抓举技术动作的肌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肌电测试仪对江苏省女子举重队现役队员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分析,选取8块在抓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浅层骨骼肌在抓举过程做同步肌电测量。运用相关软件得出8名运动员在3个不同重量的抓举全过程中8块骨骼肌的积分肌电值,得出三角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女子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测表面肌电仪记录运动员各种出拳技术过程中相关肌肉的电活动,建立运动员不同出拳技术时肌电特征模型,结果发现:在拳击的各种出拳技术动作中,主动肌的积分肌电百分比要显著高于拮抗肌,拮抗肌能够积极参与到出拳技术动作中;在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中,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的电活动最活跃,分别为15.7%和18.0%;在勾拳技术动作中,肱二头肌、三角肌前束、背阔肌电活动较强,分别为15%、14%和17.4%;在后手摆拳技术动作中,三角肌外侧束的做功百分比最高为16.7%,其次为肱二头肌13.6%、腹直肌13.7%、背阔肌14.3%.鉴于不同出拳技术动作的不同,各块肌肉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不同蹬地动作下肢诸肌群拉伤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征集218例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诸肌群运动性拉伤的临床资料,按水平速度类、垂直高度类、水平与垂直结合类三类运动项目,进行综合及分类比较分析,发现三类运动蹬地动作所造成的下肢诸肌群拉伤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规律,或可为下肢肌群运动性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上腹部(腹直肌)肌肉肌电变化特点,找出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减少训练调控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右侧和左侧(腹)肌肉的肌电图,观察分析肌肉肌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仰卧起坐运动中左右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左腹直肌积分肌电大于右腹直肌积分肌电,左右腹直肌的振幅、肌电均方根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左腹直肌的收缩强度较大,左腹直肌比右腹直肌先进入疲劳,左右腹直肌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肌内效贴贴扎小腿腓肠肌对纵跳动力学特征及小腿其他肌肉活动的影响,本文对10名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运动员进行无、有贴扎纵跳实验,每组5人随机进行纵跳实验,重复3次,选择最佳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肌内效贴能够提高纵跳高度(P<0.01),增加最大蹬伸力和最大缓冲力(P<0.05),对蹬伸时间和最大蹬伸力梯度也有影响(P<0.05);同时,在蹬伸阶段,肌内效贴贴扎使双腿内侧腓肠肌积分肌电(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增加(P<0.05),使一侧胫骨前肌iEMG和RMS减少(P<0.05)。但在缓冲阶段,对小腿各肌肉IEMG和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肌内效贴使部分纵跳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对小腿内侧腓肠肌肌肉活动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