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秦素萍 《天中学刊》1998,13(5):60-61
美,无处不有,数学中也有美.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具备对现实中的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能力,懂得美和审美的常识,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的事物,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在教学中实施美育.这对于丰富教师的讲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大有神益.数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数学理论本身的美和数学实践中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能提高教学效果.1数学理论中的美教学理论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数学公式中的形式美、数学中的语言美和数学构思中的美.1.1数学公式中的形式美著名的欧拉(Euler)恒等…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数学美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数学美、强化数学美教学。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并非枯燥、干瘪和乏味。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和谐性、奇异性等诸方面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一个结论(定理、公式、图形)、一种证明、一项计算、一份答案,如果看上去很美,差不多可以说它是正确的。我们要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  相似文献   

5.
美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中,存在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而且也存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存在于数学之中,然而,要揭示数学中的美、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数学发展的研究和科学地进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是人们共同认知的概念,但是数学美思想,却并非是人们共同认知的思想。运用数学美思想解决中学数学问题,解法新颖。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开放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并非高不可攀.化神奇为平凡已成为笔者与我校创新实验班课题组同仁们的共识.下面是课题组关于学习不等式证明的一个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8.
数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美,可以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也客观存在于我们教材的各个角落,数学教师应善于挖掘蕴含于数学之中美,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美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应时代要求.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次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人们常说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并非数学美的本质属性,只能算是数学美的外在特征.本文从数学和美学角度分别论述了数学美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作为数学学科的属性和作为美学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数学的艺术魅力。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还很少。特别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某种过渡形式的趋向。往往掩盖了数学的美丽色彩。遮蔽了数学文化光芒.以至丧失了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地展现数学美.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数学课堂上.下面就一道课本  相似文献   

13.
艺人蔡依林在一首歌中唱道:“人不爱美,天诛地灭.”在人的不同审美观念下,对美的认识也就各不相同.常听到人们大加赞赏艺术的美、音乐的美、大自然的美,可人们常被数学的抽象和严谨所误解,少有人会发现数学的美.殊不知,数学美是内在的、自然的、简洁的、抽象的、和谐的、奇异的.它的美等待着人们去体验、去探索、去研究、去发掘、去运用.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然而,在数学的真理之中也凝结着数学的美,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美.乃至对数学产生很深的情感,这无疑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极大的成功,那么,什么是数学的美?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观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运用数学呢?我们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话,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老师都找到了一些感受,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集中表现在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相似性和奇异性之中.奇异关、和谐美、简单关、对称美、相似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正是数学领域的种种美感,激发了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与动力,构成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心灵感应,从而投入到“再创造”的活动中,奠定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为此,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精心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的概括简洁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概念、定义的确凿深刻美,推理、运算的节奏简捷美,图形的对称美、相似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中,提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即“数学课程应当反映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美是以数学符号呈现出来的形式美,真正体会数学的人都会由衷感叹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奇异美.  相似文献   

19.
数学从表面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理性的,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生活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主要表现为简单性、和谐性、奇异性和抽象性.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掘数学美,本文就一堂习题课中的审美活动谈点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