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产几丁质酶液态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球孢白僵菌Bb174产几丁质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麸皮和蚕蛹粉作为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以不同比例的麸皮和蚕蛹粉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麸皮和蚕蛹粉分别为5%,培养温度28℃,接种量10%,装液量10mL,起始pH6.0,添加0.3%NaNO3对产几丁质酶有利,最高酶活力为4664U/mL。  相似文献   

2.
通过摇瓶培养法对真姬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进行研究,得到产胞外多糖适宜的条件为:真姬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适时间是8单位,最适pH为6.5,的最适温度为26℃、摇瓶转速为130r/min、最适装液量为50%、最适接种量为15%.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巴氏梭状芽孢杆菌产1,3-丙二醇(1,3-propnaediol,简称1,3-PD)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2%酵母膏+3.4%K2HPO4+1%(NH4)2SO4+50%甘油+0.015%FeCl2 7H2O 0.2%(v/v)微量元素溶液;接种量5%,发酵温度30℃,发酵初始pH值7.0,恒温箱培养48小时,1,3-丙二醇产量达32.45g/L。  相似文献   

4.
通过筛选从土壤和腐朽树木中得到了4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MF1、MF4、TF3和TF9,经初步鉴定分别是绿色木霉、青霉属、康氏木霉和黑曲霉。通过对TF3发酵产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其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是麸皮-纤维素粉复合物,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是30~32℃,最适初始pH范围是6~7。  相似文献   

5.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具有产壳聚糖酶能力的菌株,获得两株产壳聚糖酶菌株,对其中的一株非芽孢杆菌Yg菌株进行产酶试验并对其酶活性以及酶解最适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Yg菌株所产壳聚糖酶具有较强的降解壳聚糖的能力,不同产酶时间所得酶液中,产酶36h所得酶液的酶活力最强;用产酶36h所得酶液降解3%壳聚糖,酶解最适pH值为5.5—6.0,最适温度为50—55℃,10%的酶量完全降解3%的壳聚糖所需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6.
通过筛选从土壤和腐朽树木中得到了4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MF1、MF4、TF3和TF9,经初步鉴定分别是绿色木霉、青霉属、康氏木霉和黑曲霉.通过对TF3发酵产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其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是麸皮-纤维素粉复合物,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是30~32℃,最适初始pH范围是6~7.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产溶栓酶纳豆菌的筛选、鉴定及最适固态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在经初筛获得 1 5株产溶栓酶菌株基础上 ,经复筛确定一产酶活力最高菌株 -B .N .1 0 ,并对该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B .N .1 0菌株进行固态发酵 ,其产酶最适温度、时间分别为 30℃和 2 4h  相似文献   

8.
对自行筛选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考查了碳源、氮源浓度和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组合为:果胶添加量0.3%、NaNO。添加量0.6%、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碱陛果胶酶酶活力达到6079U/mL。  相似文献   

9.
通过筛选从土壤和腐朽树木中得到了4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MF1、MF4、TF3和TF9,经初步鉴定分别是绿色木霉、扩展青霉、康氏木霉和黑曲霉.通过对TF3发酵产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其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是麸皮-纤维素粉复合物,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是30~32℃,最适宜初始pH范围是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拟青霉液态发酵法生产β-葡萄糖苷酶,并用其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方法液态发酵,TLC法.结果确立了产酶的最适温度及最佳培养时间.结论发酵培养最适温度为28℃,发酵培养72h时酶活力最高.10%的大豆异黄酮经发酵液转化后经薄层定性鉴别,游离型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真菌木聚糖酶生产和应用研究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ASPERGILLUSNICER)菌株固态发酵的产酶过程研究表明,培养3天产木聚糖酶活力达最高,SephadexG-100,DEAE-SephadexA-50。经分离纯化后获得三个组分,X1X2,X3,它们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50,50℃和3.5,4.5,5.0.木聚糖酶相关性质和应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杏鲍菇(pleurotus eyngii)降解啤酒糟液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运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啤酒糟、玉米芯与麸皮的不同组分、氮源、pH值、培养时间、转速、装瓶量等对产木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并对其粗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3%啤酒糟、1%麸皮和1%玉米芯,氮源为0.5%酵母膏,pH值为5,培养时间为8d,转速为160 r/m in,接种量为10%,装瓶量为100 mL/250mL时,酶活力最高。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在pH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但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升至60℃时酶活力损失6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纳豆菌液体发酵条件。通过蛋白凝块溶解时间法测定纳豆激酶活力,筛选出最佳培养条件。液态发酵选用甘油、乳糖以及木糖与葡萄糖的混合糖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麦芽糖;用酵母膏、干酪素、胰蛋白胨和黄豆汁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麸皮进行发酵产酶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并在此基础上变换不同的碳、氮源浓度,筛选出最佳的碳、氮比。试验结果表明:液态发酵最佳条件为,甘油10%,酵母膏2%,明胶0.5%,NaCl 0.5%,KH2PO4 0.1%,K2HPO4 0.4%,MgSO4 0.05%,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培养,测得的纳豆激酶活力相当于尿激酶1081.22IU/mL。与此前报道结果800.50IU/mL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培养法根据植酸钙溶解圈的有无从34种已知菌种中得到28株菌在0.1%植酸钙平板分离培养基上有明显的透明圈(占已知菌的82.4%),从中选黑曲霉,白地霉,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四株在0.1%植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进行产酶动态分析,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2]、在0.1%植酸钙为磷源的合成培养基中,白地霉、黑曲霉均在培养6天酶活最高;酿酒酵母、毕赤酵母培养3天酶活最高;黑曲霉产酶最高,可达9.6IU/ml;毕赤酵母7.21U/ml;酿酒酵母6.0IU/ml;白地霉最低,酶活仅5.0IU/ml.  相似文献   

15.
金鱼淀粉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鱼肠及肝胰脏为材料,匀浆抽提离心得粗酶液并对酶性质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肠淀粉酶与肝胰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pH值分别是6.8,6.2;最适底物浓度分别是0.02%,0.03%最适温度分别是35℃,30℃.并进一步研究一、二价金属离子和重金屑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一价金属离子K^+、N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二价金属离子Mg^2+、Ba^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Ca^2+对酶活力具有促进作用l重金属离子Hg^2+、Cd^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从土壤中选育一株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芽孢杆菌的方法。经筛选,最终找到一株高产CGTase的菌株SC3—2,鉴定该菌株为嗜碱性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其产酶条件的探索,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为碳源,以黄豆粉为氮源,在pH值为6.5,30℃的条件下培养36h,菌株所产CG-Tase的酶活力可迭5046U/mL。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A3木聚糖酶固态变温发酵及曲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曲霉A3是一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本文研究了其在变温条件下的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情况,得出该菌利用麦秸、玉米芯和麸皮为原料.从33℃培养24小时后变温到28℃,可使酶活达到7200IU/g干培养基,产酶期比28℃恒温培养提前14小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曲盘扩大培养,酶活达到5118IU/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从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米曲霉菌种,对其进行发酵培养;再对米曲霉的发酵干曲中性蛋白酶进行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加入生理盐水,置于恒温(30℃)下,提取30 min.硫酸铵沉淀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浓度为80%.该中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该酶在40℃下的稳定性较好,该中性蛋白酶pH稳定范围为6.0~8.0;NaCl和EDTA对中性蛋白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适冷菌产低温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株分离自黄海深海海底的产纤维素酶海洋适冷茵进行了产酶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接近自然海水盐度、温度20℃,自然pH条件下,茵体生长和产酶较好。所产纤维素酶为诱导酶,主要作用底物为CMC-Na和微晶纤维素。以1%球磨Avicel 1%蔗糖构成的复合碳源产酶活力最高;最适氮源为1%蛋白胨 1%酵母膏。  相似文献   

20.
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α-羟基乙酯为基质来固定α-胰凝乳蛋白酶,并对所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性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7.7,在30℃-45℃区间酶活力可以实现连续可调:经8次连续催化,固定化酶活力无明显下降;储存49天后,固定化酶活力变化不大,为进一步的研究固定化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