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北极熊变瘦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与以往憨态可掬的祖先相比,今天的北极熊尽显“苗条”。科学家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发现,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科学家甚至担心,随着冰面继续融化,北极熊总有一天会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2.
北极熊变瘦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与以往憨态可掬的祖先相比,今天的北极熊尽显"苗条".科学家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发现,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委内瑞拉科学家发现,如果你拥有狗或者猫,你与你的宠物将会在生活习惯上越来越接近。在挑选宠物时,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倾向于选择长得像他们的宠物,因为人们对长得与自己类似的动物更信任。没什么比与你心意相通的人或动物在一起更惬意的事情了。奇幻北极光可能会消失在阿拉斯加观赏到的奇幻北极光可能成为绝景!因为北极磁场漂移的速度在过去一个世纪加剧,北极磁场在150年间已漂移1100千米,北极磁场会从加拿大北部漂移到西伯利亚。如果北极磁场真的漂移到西伯利亚的话,人们便很难在阿拉斯加看到奇幻美丽的北极光。科学家表示,这种漂移是正常波…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地球磁场的探索和猜想假如地球磁场发生反转,也就是地球的北极变南极,南极变北极,人类居住的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们的这种担忧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发现洋底地磁条信息之后产生的。根据测得的古地磁场信息得知,在过去的7600万年中,地球的磁场  相似文献   

5.
海阔天空     
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观测数据,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这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在北极地区的夏季,也就是北冰洋冰层覆盖率最低的季节,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1.22℃;海洋冰层覆盖面积逐渐缩小,海洋冰层温度每10年平均上升0.33℃。过去的100年当中,北极地区每年春天都要提前,秋天延长,北冰洋冰面的融化时间多出了10~18天。目前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北极地区气候的变化尤为突出。你所在的学校有塑胶跑道吗?你知道漂亮的塑胶跑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吗?在第二届中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06-I0007
[导读]中外科学家完整解读了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研究由华大基因、加洲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完成。中外科学家揭示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科技日报深圳5月9日电(记者刘传书)中外科学家完整解读了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9日,最新成果以封面故事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的海冰在融化,南极的气温在降低。科学家在5月6日发表一份极地气候研究报告中说,地球的北极和南极都受到太阳辐射和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水平不断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约生长着50万种的植物,在这种类繁多、丰姿多彩的植物界,有着许多趣事。其中有些还是当今科学之谜。发热之谜在几处终年严寒酷冷的北极,那里的植物能在冰天雪地里开花结实。科学家惊奇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北极降雨的影响新的发现提示,在过去半个世纪,北极已经成为一个更潮湿的地方,而人类至少负有部分责任。这一消息对气候研究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由于北极独特的地块结构以及它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北极气候的异常实际上可以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在绘制了北极地区平均历史  相似文献   

10.
永久阴影区 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星处在一个有利于观测其北极的位置,天文学家们抓住这个机会对水星北极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水星北极有发光的点,而雷达观测亦显示水星含有冻结的水冰。于是科学家宣布说,水星上有水,它们存在于水星的两极地区。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9,(6):9-9
丹麦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豹蛛”的体形在近10年间平均增大了8%至10%。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9,(4):112-113
A:地球磁极的方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倒转。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预测下一次倒转将于何时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场的南北两极的确在运动。对过去400年地球磁场的研究显示,在加拿大以北的北极地区磁北极平均每年移动约9.7千米。而近10年来,这一运动的速度不断加快,最快的一年移动了40千米。  相似文献   

13.
1997年8月1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百年6厘米·北极向南移》一文,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地球的北极正在以每100年6厘米的速度缓慢地向南移动。……实际上,在过去100年里,地球上发生的所有地震已使南极向北移动了这样一段距离。”地球的南、北极是什么?地球的南、北极是地球自身的旋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图1),地球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1秒(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地球旋转一周后再经过3分55.9秒才能转至前一天受日光直射的经度位置。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个经度线都得经过24小时,才能被日光直射。据1971年第15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决议采用的数据,地球的长半径(赤道半径a)6378.160km,短半径(极半径b)6356.755km,两者之差为21.405km。地球是赤道突出,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其扁率为  相似文献   

14.
姚昆仑 《百科知识》2000,(10):31-32
南北极环境的变迁 大家知道,地球的南北极是一个寒冷、孤寂的世界,只有少数动物能够生存。科学研究证实,处在夏日里24小时阳光照射,冬日里24小时黑夜的地方,是无法长出森林来的。而古植物学家从横贯南极的阿奇纳山高度为2134米、纬度为84度22分的地点发现了化石树干,这是在纬度80度至85度地带上,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的森林踪迹。这说明南极板块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过去也不处于极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永久阴影区 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星处在一个有利于观测其北极的位置,天文学家们抓住这个机会对水星北极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水星北极有发光的点,而雷达观测亦显示水星含有冻结的水冰.于是科学家宣布说,水星上有水,它们存在于水星的两极地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在南极东方站附近钻探冰岩芯.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在南北极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冰芯钻取计划,他们发现从冰川岩芯样品中,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含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霸王龙身长8米,头颅有2米,是中生代凶残的恐龙。如今,挪威的科学家在北极岛屿上发现了一只远古海洋爬行动物的化石,其凶残程度比霸王龙更甚。  相似文献   

18.
科技快递     
全球死海不断蔓延在过去50年里,科学家陆续在海洋中发现一些死亡地带。在这些海域,由于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海洋生物由于缺氧而无法生存。现在,死亡地  相似文献   

19.
细菌的指纹     
科学家们在调查前南斯拉夫大屠杀事件时,遇到一个大麻烦:凶手们为了隐瞒屠杀的真实规模,把受害者们的尸体从一个坟墓分散到几个坟墓之中,这样很难判断尸体最初的埋藏地点,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利用零星的线索,比如受害者身上粘附土壤中的花粉和矿物质来缩小目标范围,然而,大部花粉和矿物质的专一性较差,在好几处不同的地方都能被发现。因此,这些方法都不能准确分辨初始地点。  相似文献   

20.
王金元 《科学中国》2006,(11):41-41
挪威科学家最新公布,他们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发现了一种恐龙时代的海怪化石,一种巨型海洋食肉爬行动物,科学家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叫“隆物”。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如今是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一部分,距离北极大约966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