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
中医药所秉持的"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病后调理"的理念在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中医药在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在相关的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其中,在国家卫生部及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文件中就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我国自启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的工程己有十余年,中医药社区健康管理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论》和《中医基础理论》养生篇,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医四诊即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的中医辅助四诊诊疗仪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已从原来的"患病意识"转变为了"预防、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于是引起了"养生热"、"体检热",于是体检在大潮流下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越发起到关键作用的一项医疗服务,而中医健康体检立足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以中医体检服务团队为基础,用中医传统四诊技术为依托,并结合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从整体、动态、个性化和平衡的角度来对人体的体质、状态进行实时掌握,具有符合中医诊疗原则的突出优势。本课题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大环境下,探讨中医四诊对中医体检带来的优势、意义,结合多学科交叉、现代信息技术、机器学习等实现收集数据的客观化、标准化、量化标准,制定安全、高效、可操作、可推广的中医体检服务体系,为科研研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有两大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这就强调了中医是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是我国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理论指导和宝贵的资源。根据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以及国家十三五医疗规划的指导,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基础,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病后康复,恢复健康,这四个关键点进行探索研究,力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实现2020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立足当前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以基础设施性定位建设区域中医治未病信息平台的政策建议。融合上海和广东省的建设经验,提出由服务提供线、管理线、科研创新线、产业对接线等4条业务纵线,和区域指导中心、区域服务平台、区域基层服务点、家庭4个横向层面组成的"四纵四横"业务架构,为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09,(2):10-11
食物是神造的,药物是人造的。药片永远不能代替完整的食物。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中医治的是"有病的人",这是完全不同的科学理念。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医疗模式有很大的问题:现代医学过分专门化,使"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已经不是比喻,而是活生生  相似文献   

7.
杨亚龙 《大众科技》2022,(3):114-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群的生活节奏逐渐快速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生理、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心理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逐年攀升.心理障碍性疾病在中医属于情志病范畴,而中医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情志病中的应用,对于防止情志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与打造"健康中国"的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鄢军  郭君华 《西藏科技》2010,(12):48-48,57
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目的是达到重视治未病。  相似文献   

9.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中国在看病就医方面的诟病,调查显示,中国约有一半的居民有病而不去医治,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许多家庭都会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而现今推出的"先看病,后付费"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中国医疗改革历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文章就此模式的现状做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黄琼娇  李洪波 《大众科技》2021,23(8):81-83,139
随着人们自我健康管理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关注预防医学,关注自身健康发展.中医文化渊源流长,其"治未病"的思想更是贯穿始终.基于足太阳膀胱经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浅谈该条经络和治未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应用,通过调节经络达到运行气血,使人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达到"上工治未病"的标准,为治未病从足太阳膀胱经出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藏医预防保健学贯穿整个藏医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保护人体机能平衡积累了独特的保健方法,为建设发展好藏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提出几点思路。传承、挖掘藏医预防保健理论,在实践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大力培养藏医预防保健专职人员,提高预防保健技能;加强藏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知识和教育的宣传;完善"治未病"体制机制保障;促使科研带动治未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失恋之痛     
失恋真的会令人产生生理疼痛。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在爱情破裂时感到伤心欲绝的人可能在身体上也会产生真实的痛感。过去6个月中经历过爱情挫折的受试者接受了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在手臂上还佩戴一个能产生可忍受型痛感的装置.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在人们追寻健康的努力中,最应该了解的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这也是最经济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赛先生"和"德先生"的旗帜,对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西方身体知识和身体检查(以下简称体检)技术实践作为"赛先生"的体现,同样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被广泛传播和推广。通过具体分析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的身体素质、解剖学身体观的传播、科学量度观念与体检等问题,认为新文化运动对"赛先生"的推崇有利于具体的西方身体卫生知识和体检实践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体检实践的落实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西方身体观念的传播。这一时期的体检技术与实践既呈现出源自西方科学的医学特点,亦表达了救亡图存时代对国民体格强健的民族诉求。  相似文献   

15.
冶未病     
郭志红 《金秋科苑》2008,(23):72-73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在人们追寻健康的努力中,最应该了解的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这也是最经济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冶未病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在人们追寻健康的努力中,最应该了解的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这也是最经济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阙路晟 《大众科技》2014,(5):158-159
针对当前社区居民越来越重视"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对社区中医的需求颇高,结合国内面临中医全科医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需要现状,浅谈对在当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中集训队学生过度训练的早、晚期症状,检查特征及过度训练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过度训练进行正确判断、处理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农村尤为如此。面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一类难以治疗、经济消耗大、对家庭破坏深的疾病,普及"治未病"思想以及建立农村"治未病"体系是应对此难题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体现"治未病"的理念.目前将体质分为9类,其中平和质是健康体质,其余8种为偏颇体质,即亚健康状况.中医体质辨识不仅是体检人群亚健康状态早期发现和防治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亚健康人群的体质类型登记并追踪管理,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运动、药物治疗一系列方案,将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丰富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