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不少地区频繁出现,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等大城市,雾霾天气在冬季几乎成为常态。同时,雾霾的成因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关于雾霾的成因,有"气象条件说","汽车尾气说","燃煤说","工业污染说","综合说"等几种。笔者认为,这几个说法均有一定依据,但也有其值得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2.
抗雾霾肺功能健康食品系列产品主要是增强肺功能,提高人体正气,从而增强人体抵抗预防雾霾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抗雾霾肺功能健康食品的几大类:抗雾霾清肺饮品、抗雾霾清肺茶和抗雾霾清肺食品,并对以上三大类产品进行简要的点评。  相似文献   

3.
正与中国、日本不同,韩国自古有个说法叫"东国无猿",意思是"不是猿猴栖息之地"。但因为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十二属相的概念也进入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韩国,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赋予猴子的寓意并不相同。新罗时代的人们喜欢随身携带猴陶俑来避邪驱鬼。朝鲜半岛上发现的最早以猴为主题的文物,就是5至6世纪新罗时代的陶俑。高丽时代,上流社会的文人喜欢佩戴猿猴配饰的徽章,因为那时朝鲜半岛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是照搬汉字。他们利用"猴"与"侯"的谐音,祈祷自己早日升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以来,至少已出现4次全国大范围的高污染雾霾天气,全国143万平方公里未能幸免。以往冬季,虽然雾霾天气也很严重,但像今年这样数千公里雾霾笼罩却很罕见。"雾霾笼罩,不能简单将其归为自然现象。"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认为,我国大范围严重雾霾形成与细颗粒物,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长途奔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雾霾"、"PM2.5"、"大雾"等字眼频繁的出现在主流媒体上,社会各界对于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已经达到了高点。作为近来最为常见、影响最为广泛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一直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吁治理雾霾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因此治理雾霾成了各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雾霾的成因出发,进行治理问题的探讨,希望对雾霾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由于环境受到巨大污染,雾霾已经成为国人心中驱赶不走的阴影。向雾霾宣战,人人有责,刻不容缓。在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风景秀丽的"科学岛"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科学家王素华正以他特有的方式,冲在这场战役的第一线。构建神奇武器开关——迅速锁定氮氧自由基雾霾,人人皆知,但雾霾是怎么形成的?雾霾的成员都有哪些,造成雾霾危害的"罪魁祸首"都有哪些?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空  相似文献   

7.
正"雾霾天一来,我就咳嗽。"随着冬季的到来,雾霾天开始频繁光顾。而与雾霾天一起来的还有各种"雾霾病",尤其是咳嗽患者大增,以至于人们把这种咳嗽称为"雾霾咳"。医学概念并没有"雾霾咳""雾霾咳,其实医学上没有这样的概念。"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邢春燕表示,但雾霾确实会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
作为一名中学生,作者通过实际生活中对雾霾的观察和感受,联系学到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对雾霾的特点、形成和特殊的天气变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作者认为:雾霾是微颗粒物一种特殊的"胶体"存在状态,拥有"胶体"一些性质,具有"微颗粒无限制态"、连续性、广泛性和难于消散的特点;雾霾的成因复杂,会受到地理、气象和污染排放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像胶体受到非稳定剂的作用会发生聚沉一样,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使雾霾中的微颗粒发生聚沉,从而达到治理雾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速封路、满城口罩、出门迷路、学校停课……自10月底以来,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东北,京津冀地区、山西、陕西、山东等地遭遇"十面霾伏",部分城市能见度甚至仅有100米,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也难逃雾霾弥漫,以往雾霾并不多见的中部城市长沙PM2.5数值一路上扬,空气污染程度连日高居全国前列,甚至连风光秀美、有"中国空气最干净"城市美誉的三亚,由于受外界污染物质输入影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据报道,雾霾净化塔每小时能净化3万立方米的空气,可捕捉收集空气中至少75%的PM2.5和PM10雾霾颗粒。有专家据此计算,在严重污染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2014,(6):F0003-F0003
这是一幅中国人的抗霾图卷,不同人群各自展现风格迥异的民间智慧抵抗雾霾。但这也谈不上励志故事或生存正能量,很多人的抗霾方针就是不去管它,他们不是无所畏惧,他们中是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14,(5):F0003-F0003
这是一幅中国人的抗霾图卷,不同人群备自展现风格迥异的民间智慧抵抗雾霾。但这也谈不上是励志故事或生存正能量,很多人的抗霾方针就是不去管它,他们不是无所畏惧,他们只是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科学流言榜     
<正>"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三北"防护林挡风导致雾霾肆虐?流言: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少了,雾霾却多了。有人怀疑,"三北"防护林在阻拦沙尘的同时把风也挡住了,从而导致雾霾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我所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雾霾特别严重。往年当雾霾来袭、别的同学纷纷戴上口罩时,我还不屑一顾。但去年我也受不了了,很不情愿地戴上了俗称"猪鼻子"的口罩。听说去年的防雾霾口罩卖得特别好,我禁不住想,为什么各级政府采取了诸如机动车限行、公交车免费、限制冬季燃煤的使用等很多措施,雾霾仍没有减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颗粒浓度高的雾霾天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然成为从中央到基层、从政府到百姓的热议话题。"雾霾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逐渐演变为对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及各地政府"消极作为"的综合影响,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特别是雾霾治理的总体效果并不显著,雾霾污染依然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梳理出国外支持雾霾防治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即加大雾霾防治财政支持的力度,实施雾霾防治相关专利的快速审查通道,构建"官"产""学"联动机制,完善技术引进、消化政策等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指出中国可以从构建完善的支持雾霾防治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加强雾霾防治专利申请制度建设,创建"官、产、学、服、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技术引进政策的使用效率,建立完善的技术转让、转化政策体系,改进雾霾防治人才政策,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等方面来优化中国支持雾霾防治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4,(1):51-51
近日有报道称,荷兰人丹·罗斯格德想出了一个治理雾霾的新点子:用静电来消除雾霾。据称,北京市政府也有意引进该项目用以改善首都的天气。那么,这项技术对治理雾霾天气作用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18)
近几年全国各地雾霾天气频发,尤其是河北省雾霾污染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为了解决雾霾污染,人们从多方面对雾霾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依据中文文献讨论了河北省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法国达能集团收购"依云"并开发了"依云"矿泉水产品,依云矿泉水在全世界水市场竞争中由于成功的经营策略和传播表现使得依云以高价格出售却依然可以从众多矿泉水品牌中脱颖而出,依云的成功在于它罕有的综合价值以及依云坚持"单一"的概念并对所传播品牌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演绎.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4,(3):1-1
今年两会期间,雾霾成为人们和媒体格外关注的话题,本刊也在新年第一期推出雾霾专题。或许看腻了各大媒体的报道,会有人觉得媒体小题大作,也有网友甚至是明星评论媒体过分关注,他们认为,美国、英国历史上都有过雾霾,但是现在他们国家的人们生活的照样很好,因此我们也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