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联合国于1988年提议每年11月11日所在的一周为“科学与和平周”(1990年的“科学与和平周”是11月1日-11月17日)。为了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使和平的意识深入人心,使科学和科学家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起,首都科学界和学术界于1989年11月10日召开了“21世纪的科学与和平”学术座谈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了进一步推进科学与和平问题的学术研究,探讨在国际格局重新划分的条件下维护和平的理论及实践,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湖南出版社、“科学与和平文库”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室、《科技日报》副刊部、《科研管理》杂志社等联合发起,首都科学界和学术理论界于1990年11月11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科学时代的和平与国家战略”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围绕科学时代的和平问题,特别是对在国际格局重新划分的条件下世界和平与国家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分析了科学时代的和平的特征,回顾了国家战略理论及其实践对和平的影响,探讨了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益而研究中国的国家战略的课题。为了共同深入探讨“科学时代的和平与国家战略”这一主题,本刊现将这次座谈会的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摘要刊登如下。这些发言只是一种学术探讨,不全面乃至不正确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希望赐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我国国家科技战略思想强调“科学技术应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实现这种战略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并在作为上层建筑的科研体制和科技政策中体现这种关系。一、科研组织化演化的社会经济基础现代科学研究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这种组织化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考察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容易看到在17世纪以前科学增…  相似文献   

3.
利用ESI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学中能量评估技术对我国“985工程”中37所大学的科研能量及效率进行评估,得出三个结论:一是“985工程”大学的科研能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985工程”大学之间科研能量和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三是科研能量与科研效率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我国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有质量的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4.
1.因家发展战略需求对科学进步的牵引作用 科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经历了从“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与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已经成为国家的事业,科学社会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支持条件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已经取代私人基金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资助者,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用于研究与发展的科技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3%左右。 作为大科学时代的象征,无论是出现于二次大战中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还是冷战中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都是…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物理模型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劳动是社会的“一般劳动”,是一种“生产的特殊方式”。因此,社会的科学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科研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它们在通常意义下仍然遵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原则。由此,我们  相似文献   

6.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每年组织编写“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呈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该系列报告2003卷已于近日出版。《2003科学发展报告》分9部分:“科学回顾与展望”,“科学前沿介绍”;“2002年诺贝尔奖评述”;“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科技战略与政策”;“中国科学发展概况”;“科学家建议”;“附录”。介绍了世界科技和若干科学前沿热点领域发展态势;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世界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和科学工作;一些国家21世纪初的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科学院有…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学的体制化是“实验型”科学知识生产制度及其意义不断展开的历史过程,也是科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的过程。要深刻理解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必须从这个影响深远的历史进程出发。“求真知”的科研文化和“致实用”的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共同构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的必要条件。但在这两个文化要素之间存在着冲突,具体表现为科学的“功利性”和“自主性”之间的摩擦与对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几种重要的科学发展战略构思的历史联系及内在趋势进行了疏理,确认中国跨世纪科学发展战略的主题将与社会的协同进化,这是由国际性科学与民族性文化之间矛盾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科学变革的时期,中国文化利弊并砘,时代需要一代兼顾中西,继往开来的新型科学人才从事兴利除弊的工作,从而呼唤着一训开放的人才政策,以确保科学积累沿着个人积累与社会积累的良性循环轨道进行,沿着人才链与人才生态结构进化的方向前进。而这种政策环境的改造涉及一个民族文化的系统“反省”。因此需要从社会系统进化的角度对科学发展战略与运筹之间辩证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并对一训“全面、综合而自为”的科学战略观与科学进行发初步的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自创立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两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体制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SF和NSFC分别成立于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之下,对二者的创立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NSF和NSFC都创生于两国科研体制转型的关键阶段,是政府支持科学的制度探索;另一方面,二者在政策提议的主体、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共识塑造中的结盟和争论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两国深层社会结构的折射。总的来说,NSF和NSFC的成立分别表现出“理念先行”和“实践先行”的特点,各自在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下构建了国家支持科学新途径,深刻地改变了政府与科学的关系。“政府如何支持科学”这一命题不仅是NSF和NSFC创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各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并表现出新的内涵和特征。面对科学这一没有止境的前沿,中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社会各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反过来 ,是社会造就了科学。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 ,将科学当作一个“文本” ,放到它赖以生长和存在的社会“语境”中去考察 ,提出了“社会语境”的概念。这样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文本与其语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社会语境”的涵义、结构、性质和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