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队纪录片创作群体以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和后来成立的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为核心,以各大军区记站为中坚,涌现了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作,连年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纪录片《望长城》,《毛泽东》,《中华之门》,《中华之剑》,《邓小平》,《孙中山》,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纪录片,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是画面加解说的模式。《望长城》的出现,打破了由一种模式统一天下的局面,使我国的纪录片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多元的时期。《望长城》被人称做纪实性纪录片,用意是为了与过去的那种“说主题”的纪录片区别开来。纪实,就是记录现实。它表明在创作中要把客观现实放在至上的位置。当今,能叫做纪实性纪录片的,大概有两大流派:法国的真实电  相似文献   

3.
无疑,直到《望长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才真正自觉地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而在此之前,即使中国电视纪录片曾不止一次引起过观众的注意,但观众的这种“注意”中,总是缺乏真正为艺术才具有的情不自禁的激动和迫不急待的投入!现在,观众在《望长城》中感受到了。《望长城》对理论界的冲击力,则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历史契机,一个能使我们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现状重新进行全面审视的支点.这个支点拥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能使我们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4.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场争论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言过其实,竭力夸大《望长城》的作用和地位,认为该片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里程碑,是一次革命;同时否定过去的电视纪录片。另一种评则视过去的纪录片传统为正宗,否定《望长城》的探索实践,认为该片拖拖拉拉,随意性强,既缺乏整体的宏观构思,又没有首尾一致的艺术风格。如果肯定该片,势必使电视纪录片走人无编导、无剪辑、无解说的胡同里去。  相似文献   

5.
“1991北京电视纪录片新作品创作研讨会”1991年12月中旬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进入新的求索阶段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同时正值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对全国播放。可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望长城》等一大批纪录片播出, 中国纪录片出现了作品风格多样化的局面,在创作方法、创作手段和作品风格变化的同时,作品题材内容也有所拓展, 对人生、社会、历史,以及现实热点广泛涉猎。中国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电视记者按照电视的自身特点和创作规律建构屏幕世界,也就是说在以“电视意识”进行创作方而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出现新的繁荣,特别是在表现人物方面,而且更多地把镜头对准普通人,使纪录片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观众.如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就是讲述了一个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即使象《望长城》那样气势磅礴的电视史诗,  相似文献   

11.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以其清新、真实、自然的纪实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纪实与真实、纪实性与艺术性以及纪实手法等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实践。尤其可贵的是,它在挖掘电子技术手段的表现力以及用原生状态的素材供人们哲理性的思考这两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给纪录片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现代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纪录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纪录片的创作之本是纪录意识,它的核心就是真实,但真实并不等于照搬生活,它只是摒弃虚假而不排斥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回归的思考     
回归的思考刘景琦从1988年起,上海电视台国际部开始认真对待纪录片创作,并且陆续制作了几部较过去质量好一些的作品。它们和煌煌巨制的《丝绸之路》、《话说长江》乃至近年的《望长城》相比,既无绝活,又无新招,未见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说有什么成果,也无非是我...  相似文献   

14.
纪实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 ,1 991年出现的《望长城》是一个现代标志。它对电视界的震动是巨大的———“这一声呐喊给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带来勃勃生机 ,使其向现代纪录片的品味大大地跨进了一步”① 。它一扫我国电视纪录片过去画面加解说、“随心所欲”和“全知全能”的作风 ,开始用镜头说话 ,开始了纪实手法的成功运用。人们称这是纪实美的回归。此后 ,崇尚纪实风格 ,崇尚纪实手法 ,逐渐成为整个纪录片创作的追求和特征。由于纪录片的推动 ,纪实手法也越来越受到了其它的电视节目的青睐。大量的同期声、跟拍、长镜头等的运用 ,纪实手法几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 ,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风风火火的年代 ,以《望长城》为转折点 ,在纪录片界逐渐形成了旗帜鲜明的“纪实”创作流派。《东方时空》栏目中大量纪实短片的涌现 ,无疑对纪实潮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后 ,是各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队伍群雄并起 ,佳作迭出。其中的一些佼佼者还在国际评比中暂露头角 ,捧回了一座座奖杯。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稳定持续发展时期 ,这种“纪录片现象”可视为一种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文化现象。应该承认 ,中国的纪录片热摆脱了过去虚假、说教的模式 ,领悟了纪录片必须真实的真谛 ,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  相似文献   

16.
杨蕾 《新闻前哨》2001,(8):13-15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始,以《望长城》为转折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逐渐形成“纪实”创作风格,随着《东方时空》栏目以及《舟舟的世界》、《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作品的出现,纪录美学作为一种创作观念已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纪录片创作中尚存在若干“误区”,比如,从理论上承认纪录片,应该是纪实与艺术并重,但实践上对究竟什么是纪录片所应追求的真实,纪录片能够到达怎样的真实,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要不要以及如何使用更加丰富的媒介和语言手段等,认识却比较模糊。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纪录片自身作一番考察,从源头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那么,电视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要偏靠哪一个特性,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电视品格?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  相似文献   

18.
论纪实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朱羽君教授以《屏幕上的革命》为题进行过述论,随后,《望长城》的总导演刘效札又与军事记者冷冶夫合作,写了一篇《纪实论》,以纪实的标准对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播出的2000部纪录片进行了总结.一时间,“纪实”的狂澜席卷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一些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言必称“纪实”,创作必模仿“纪实”,而不论自己是否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认识了“纪实”.更有甚者,一些编辑记者将“纪实”作为一种时髦去追去赶,不顾题材、内容是否合适.一律以“纪实”为准,还有一些人更以‘”本片无一句解说”为荣耀,将创作手段作为创作目的去追求,造成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本末倒置.针对目前情况,笔者欲就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纪实”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望长城》问世之后,加上一批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纪录片又先后在国际上获奖,中国曾经一度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不少频道设了纪录片栏目,不少台设了纪录片工作室,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又使不少人有了些困惑。在娱乐节目继续保持较高的收视率,电视剧不断有长篇巨作出现,谈话类节目近年来又异军突起的情况下,纪录片的收视率为什么迟迟难以提高?本仅以纪录片的创作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初以《望长城》为代表的“纪实性”电视片一出道,便构成了对中国电视界的整体轰动和冲击。之后,此种电视片以无可阻挡之势,在多家电视台遍地开花。 纪实是纪录片的一种表述方式,作为创作的艺术表现应该也必然是其表述方式.因为纪录片是依据事实获得主题后的一种创作作品.其中既有演出也有再现,它们是以逼近本质的程度多少为大前提而存在的。一份日本关于纪录片性质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纪录片是根据事实戏剧般地进行再现的一种节目,所以,由于拍摄日程或气象条件等原因导致无法拍摄时,作为再现的演出是允许的。作为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