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  相似文献   

2.
15世纪,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结果,阿尔勃勒喜特赢了,于是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阿尔勃勒喜特很快引起人…  相似文献   

3.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相似文献   

4.
一条腿站立     
他们家在农村,一共有五个孩子。虽然生活非常勉强,可兄弟五个都考上了大学并顺利毕业。一个农村家庭,怎么供得起五个孩子读大学?原来,他们家是以梯队精神来实现目标的:当老大考上大学的时候,老二主动休学一年,和父亲种菜卖菜供老大上学。当老二考上大学,老大又用两份家教的报酬供弟弟……就这样,他们兄弟间相互支持,一一完成了学业。而且这兄弟五个并不只是团结向上、学业优秀,他们大学毕业后,无论在哪个行业、部门工作,个人能力、人品素养都相当出众。记者采访到他们如今是当地中学校长的大哥,问道:“你们的父亲施行了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Part1.内容介绍在阿尔切街18号的那座房子里,住着邓巴家的5个兄弟。他们的母亲去世了,父亲离家出走,留下了这5个男孩,迷茫地面对一片狼藉的生活。5兄弟中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名叫克莱。他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待在屋顶,总是几近折磨自己地跑着步。当那个被兄弟们称为“谋杀犯”的父亲突然回到家,请男孩们帮他修一座桥时,所有人都拒绝了,只有克莱答应了。  相似文献   

6.
祈祷之手     
烟寒  采薇 《当代电大》2006,(5):14-15
公元15世纪的时候,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着一户有着18个孩子的家庭。18个孩子!哦,要知道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家庭啊!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每天为了这一大家子人的一日三餐忙得焦头烂额。他是一个金饰匠,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还尽可能地帮左邻右舍做些杂事,以获得一些报酬,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要超过18小时。  相似文献   

7.
安杰洛·路易吉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贝加莫市,他的父亲老安杰洛是一个著名富翁,经营着一家大型广告公司。老安杰洛共有三个孩子,从他们很小的时候,老安吉洛就喜欢把他们带在身边,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学做生意。他希望将来孩子们不仅可以完好地传承衣钵,而且能把广告公司发扬光大。安杰洛一边读书,一边跟着父亲学习经商,虽然他是三兄弟当中最为勤奋的一  相似文献   

8.
源于爱心     
在一个边远的小镇上,生活着阿迪和鲁道夫两个同龄兄弟,他们的父亲是这个镇上的一位普通的鞋匠。从小两兄弟就跟着父亲认真地学修鞋技术,而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只知道整天到  相似文献   

9.
回归     
《中学生(作文版)》2011,(1):I0002-I0003
伊万和安德烈与母亲在俄罗斯北部的一个小镇过着平静的生活。一天.离家十多年的父亲突然归来.打破了两兄弟的和谐生活。他们既对这个陌生的父亲充满怀疑和好奇.又对当年他突然抛开母亲而耿耿于怀。第二天,父亲带着他们去到一个地方找寻一些东西。在路上,小伊万开始表现出对父亲的不满.认为他们没有父亲的生活也过得很愉快。  相似文献   

10.
阿迪和鲁道夫是同龄的两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位鞋匠。从小两兄弟就跟着父亲认真地学修鞋,而不像其他孩子整天到处玩耍,因为他们家境贫寒。父亲的鞋摊需要他们帮忙,这样日子才能过得稍好一些。两兄弟12岁那年,他们基本上都能不依靠父亲的指导而完成整个修鞋的工作,只是出价还价方面还得靠老道的父亲。这一天,父亲有事外出了,留下两兄弟在修鞋摊上。这时,有一个衣着不整的年轻人来取鞋。阿迪找出他的那双已经补好的鞋:两只鞋的鞋底都断裂了,可是当初年轻人却拒绝换掉整个鞋底,他只吩咐阿迪在断裂的那半边鞋底垫上一块车轮外壳,因为这…  相似文献   

11.
最小的老师     
"查尔斯,你只要把上午的功课做完就能出去玩一个小时了。"父亲说。没过多久,查尔斯就做完了。10岁的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听到父亲这样说,他就出去玩了。对于像他这样年纪的小孩,玩耍是非常具有诱惑(huò)力的一件事。他最爱到附近的那条河上的渔夫家船上看他打鱼。渔夫打鱼,他的妻子纺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尽管生活贫苦,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他们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上学问题。因为他们都不识字,自己不能教孩子,而且他们也没有钱送儿子去学校。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大卫·布伦纳出身贫寒。小时候,当别的孩子为没有小汽车、没有好玩具向父母纠缠不休的时候,他却在为一顿饭、一双鞋子发愁。12岁那年的圣诞节,他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得到了家长赠送的精美礼品,惟独他的父亲没有给他任何东西。那天回到家,大卫显得很伤感。他小心地告诉父亲,自己也想得到一份圣诞礼物。父亲看着儿子,过了半天,才把手伸进口袋摸出了一枚硬币。“孩子,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希望你去买一样和别人不同的东西。”正在这时,一个卖报的人从他们家门口经过,父亲说“:去买一份报纸吧,或许刚好上面有你喜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挨过家长一次打、一次骂,你或许不相信。或者你会以为不是孩子太听话,就是大人对孩子太放任。对这样的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您心中一定没数。那么,如果我告诉您,一个留美博士——奚敏就是从未挨过父母打骂的孩子,他已从清华大学取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工业自动化两个学士学位后,又考取全额奖学金,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读工业工程博士,这您相信吗? 世界上绝没有不经教育就成才的孩子。奚敏的家长把对他的教育重点放在了理想教育上,奚敏的父亲奚福贵是辽宁省朝阳市机械电子局副局长,母亲费世梅是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他们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志向要远大。奚敏小时,母亲非常喜欢给他讲故  相似文献   

14.
开心频道     
【职业病】我是一个护士,每当我带着刚当父亲的人去看他们新出生的小宝贝时,我都要他们猜猜孩子有多重,很少有人能答对。这次我也同样问了一位父亲,他没说什么,抱了抱孩子,掂了掂,然后报出了一个精确的数字。我看了看笔记,竟然准确无误。"你太厉害了,先生。"我说。"这没什么,因为我是个卖肉的。"■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杨鑫芳采集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让孩子使用因特网是父母的愿望,但是他们的担心也并非多余。当孩子在网上畅游或者与网友聊天时,他们接收的信息除知识外,也不乏凶杀、色情等孩子不应浏览的内容。专家告诉我们,可以采取措施让孩子远离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只取其精华。监视孩子网上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监视。顾名思义,只要孩子  相似文献   

16.
事情发展成这样,各兄弟都急得扯破了衣裳,只得把东西装回驴子上回到城里去。犹大和他的弟兄们进入约瑟屋里时,约瑟还在屋里。犹大走到他面前说“:请老爷明察,求你准许我说句话。我们有个年迈的父亲,他老年时得了这个儿子,这个孩子的同母哥哥已经死了,他现在是他母亲剩下惟一的孩子,所以父亲深爱他。他看到儿子没回来,就会死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奴仆们让白发老父忧伤而死?老爷,让我替这孩子做你的奴仆,让他和兄弟们返回家中吧。”约瑟再也无法在他的随从面前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喊到:“你们都给我走开!”这样,当约瑟与兄弟们相认时,没有一个外…  相似文献   

17.
开心词典     
职业病我是一名护士,每当我带着刚当父亲的人去看他们新出生的小宝贝时,我都要他们猜猜孩了有多重, 但很少有人能答对。这次,我又问了一位父亲同样的问题,他二话没说,只是抱起孩子掂了掂,然后就报出了一个精确的数字,我看了看记录,竟然准确无误。“你太厉害了,先生。”我惊叹。“这没什么,因为我是个卖肉的。”那位父亲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18.
当家长的或成年人经常与幼儿开玩笑,摸摸他的嘴巴,拉拉他的耳朵,“抢”他们手上玩或吃的东西,笑说他们是个笨蛋,或者在他们名字前加个猪、狗之类的称呼,以激起孩子天真的反应。对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正>450年前,纽伦堡市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金匠,叫杜雷尔。杜雷尔有18个孩子,为了餐桌上有足够的食物给孩子们,他除了做好金匠的工作外,还得找一些其他的工作赚钱,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生活的艰难,让杜雷尔的两个年长的儿子——艾伯特和达莱克产  相似文献   

20.
“两代人”畅开心扉的交流真的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叙述——“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赵小凡由衷地告诉我们,从童年起父亲给了他独特的爱;孩子长大了,他父亲赵丽宏先生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当他看到儿子赵小凡如愿以偿地走进美校,他说:“看到儿子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父爱的博大在于它不是一种索取,它在变得更宽仁、更富于人性的品质之时,他们获得了比一般父子更多的幸福!——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