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爱无憎     
王健 《出版参考》2006,(7):42-42
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个意思,是说对人所有的人重要“无爱无憎”。初初一看大惑不解,人与人、人对人怎能无爱无憎?且不说孔夫子和孟夫子悠久的教诲,即欧西各国先哲先贤,莫不倡导爱心、爱人、博爱、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李艳 《视听纵横》2003,(5):93-94
鲁迅先生说过,“能爱能憎才能。”艺术创作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激情,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播音创作也不例外,它也要通过准确、生动的有声语言感染人,来表达播音员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历史上的哪个人物?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还为中国扩大了很大的版图,享受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他的人生是很圆满的。释迦牟尼讲,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还提到"怨憎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老是如影随形跟在旁边,这是一种痛苦;还有"爱别离",和自己亲密的人分离也是痛苦;  相似文献   

4.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爱看书。听老师讲,书刊都要通过编辑们编辑才能出版。我想,编辑一定是些有大学问的人。后来又听说,许许多多好文稿,被一些不识货的编辑塞了字纸篓。于是,在我朦胧的印象里,编辑好象操纵着生杀大权的阴曹判官,对他们不知该敬还是该憎。  相似文献   

5.
有与无     
当老板的人,越富有的则越爱说“无”。爱说当年一无所有地白手起家,爱参加无私捐赠的慈善聚会,爱吃那些清心寡欲无肉食的素斋;刚起步没两天的小老板,越穷则越爱夸“有”。有一身名牌服装哪怕是仿冒产品,有一辆时尚轿车哪怕是分期付款,有一队漂亮女人的电话号码哪怕是从来没用过。  相似文献   

6.
李京 《视听纵横》2006,(4):95-95
一、播音创作呼唤激情 鲁迅先生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优秀的作品,在字里行间一定处处流露着作者的感情。艺术创作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激情,播音也不例外,播音创作必须要有激情。  相似文献   

7.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对圣贤、名著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恰当的原则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一部优秀的书稿,体例要严整,名称与内容要相符。这两点是刘知几审读的重要观点。这种观点对我们审读书稿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凡新颖别致的新闻,并非几何图解式,直通照说其爱与憎,褒与贬,而是只作客观而具体的描述,让事物本身来给人以启迪。这种记叙方法,通常被人称为“皮里阳秋”笔法。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翻开一篇篇文学佳作。读者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充满激情的灼热的心,作者的激情深深感染着读者,激励着读者,使人们从中得到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艺术创作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激情。文学是这样,播音也不例外,播音创作必须要有激情。  相似文献   

10.
郭宝山 《记者摇篮》2005,(12):26-27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狄德罗认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翻开一篇篇文学艺术佳作,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充满激情的灼热的心。他们热情讴歌世间美好的事物,淋漓尽致地揭露丑恶,痛心疾首地切中时弊,满怀信心地展现未来。作者的激情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使我们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艺术创作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激情。文学是这样,播音也不例外。播音创作必须有激情。  相似文献   

12.
自爱与自尊     
自爱者人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相似文献   

13.
散文需要写出情趣来,作者的感怀通过情趣而抒发,读者从情趣中受到情操的陶冶. 情,真挚的情感,笔到情到,是作者心境的写照.散文以情动人,尤其以真情打动人.常说.无惊人之笔.却有动人之心.这便是一篇散文的浓重情感的作用,刘勰在《神思》篇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每当作者写到真情流露之际.或憎或爱.或悲或喜.心境的变幻可说是  相似文献   

14.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遍观中外新闻佳作,之所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无不是情置其中,以情动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情溢于笔,让人热血翻滚,心潮沸腾;《公朴本色——郑培民》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到…  相似文献   

15.
取稿“不偏于憎爱”《文心雕龙》里有几句话,对做好编辑工作似有启发。兹抄录如下: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见《知音》第四十八) 刘勰在这里所说,系指文学评论而言。然而,“隔行不隔理”,对于编辑工作者,特别是对于文艺读物的编辑工作者,如何不以个人的艺术爱好来决定稿件的取舍,似很有借鉴意义。取舍稿件是编辑生活中的主要工作。它在诸编辑环节中,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占据重要的地位。稍有所失,不是错把珠玉当砾石,便是误把砾石当珠玉。那就失去了作为编辑工作者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朱乐云 《新闻实践》2010,(10):66-66
新闻报道在其事实以外,有其附加值,那就是依附在新闻事件中的公共情感。公共情感主要是指在受众心中引发的爱、憎、同情感、敬仰感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等。从人类的情感出发,报道新闻,能使传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真"是诚之精髓.大真无言,大真为美.古人治史,讲究"良史要以实录直书为贵",要做到"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出".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着作者强烈的爱与憎。因而,新闻图片就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产生了艺术的美感。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新闻性,又要有艺术性。两者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新闻图片美。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播音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以及临场考验,通常情况下,只有拥有实战经验的优秀主持人才能及时发挥出他特有的才能,沉着应对,化解各类危机,从而更好地完成主持任务。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内涵和语言掌控能力,还要进行无稿播音的特殊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播音主持能力。文章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播音主持的无稿播音等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其本质就是主持人通过运用自己的口语语体向大家传递想法的过程,同时还会在语言学视阈下对主持人的无稿播音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邓涛 《军事记者》2014,(12):61-62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求真悟道甘清贫"的方志敏(1899-1935),是新中国成立以以来《人民日报》重点宣传的"典型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