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韦魏  杨静 《新闻世界》2011,(7):150-151
近年来,公共领域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我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报刊公共领域,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本文以邹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为例,讨论了当时报刊公共领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思想与品德,表现在他的言论中,更表现在他的行动中;表现在他生活的公共领域中,也表现在他生活的私人领域中。研究一个伟人或哲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研究其生活私人领域,对于全面地了解其思想与品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有的伟人或哲人,言论与行动,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活动,内外如一,公私一致,有的则大相径庭。本文以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为个案,从其家庭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三个方面,作一剖析。一、家庭生活严复一生主要住地有四,家乡福州、首都北京、北洋水师学堂所在地天津与上海。严复自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简单地说,就是指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市民可以自由表达与沟通意见,以形成民意与共识。它是介于私人领域和个体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公共领域,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评判,呢发端于古希腊城邦广场,历经文艺沙龙、咖啡屋和书友会等近代公共领域,发展到资产阶级代表型公共领域的兴盛时期,最后在现代商业运作下日趋衰落。  相似文献   

4.
陈小康 《新闻世界》2011,(5):150-151
近代报刊的诞生,为建构报刊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期间,通过设立"信箱"栏目,就社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近代报刊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崔波 《编辑之友》2008,(3):75-77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换》等著作中,哈贝马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出现及其所导致的个人解放,由商会、俱乐部、咖啡馆、出版社、报纸和杂志等公众意见“场所”所构成的公共空间日益扩展,它既是瓦解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性因素,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雏形。“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相似文献   

6.
余玉 《声屏世界》2014,(5):64-66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是形成公众意见的社会生活领域。新闻传媒扮演了公共领域的建构者的角色,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网络中与公共领域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形态是网络论坛。  相似文献   

7.
厉国刚 《新闻世界》2013,(4):141-142
在微博空间中出现的生活新闻化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形态,而且导致新闻消费有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它打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使公众舆论的力量得以真正体现,旧的新闻传播情境被改变。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复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的重要观点,是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的,足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它把人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从传统的以物质生活丰富宽裕为主要目标,拓展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9.
方晨 《新闻大学》2021,(3):32-48
追随詹姆斯·凯瑞革新新闻史书写方式的思路,乔治·尼禄提出了“公共领域史”的新路径.公共领域史的提出是基于美国当代公共生活衰退的现实,希望通过对美国不同时期公共领域史的梳理提出对当下的预警,唤起人们回到公共生活.新闻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标志,不仅要描绘公共领域,而且要代表公共领域.借助着行动者、行动者关系和制度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对互联网深刻介入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变化,许多人持乐观态度,认为互联网及其技术进步将使公共领域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相反的声音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民主媒介的观点很难成立。目前,谷歌正在全球推行其“云计划”。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其结果可能给人们的公共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杭成 《视听界》2009,(5):97-97
所谓“大民生”,是指更多地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以及从民生的角度对国计所进行的解读和诠释。对地市级媒体而言,“国计”更多地体现为当地政府出台的各种民生政策。“大民生”强调新闻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作用,培养百姓的公共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从创建良好舆论氛围的功能来说,“大民生”应该成为民生新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直接导致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媒体公共领域业已成型并且对公众生活方式和认知思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基本内涵和网络媒体公共领域构建与治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刘同彪 《文化遗产》2016,(6):96-102
美国民间生活中心(American Folklife Center)是美国最大的民俗档案馆,该中心以展示和收集美国民间生活文化为主要目的,藏品涵盖民间音乐、口头叙事、民间舞蹈、物质民俗、社区生活与庆典仪式及口述史等类型的丰富多样的民俗资料。民间生活中心为学术研究,特别是民俗学研究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田野资料,它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展示、教育培训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史及管理经验对于中国的民俗档案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媒介公共性的思考来源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是相对国家并独立其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存在于涉及国家的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的私人领域之间。公共领域的目的就是让民众有能力对公共领域本身和国家诸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媒介公共性的含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和介  相似文献   

15.
宫玉  程芸 《新闻世界》2012,(6):249-250
现代社会的传媒公共领域已由大众媒体扩展到了网络媒体,网络公共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2003年的一系列新媒体事件引出网络公共领域的内涵,继而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种种弊端,并对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建构与完善网络公共领域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关文献的讨论,勾勒城市读书会的理论脉络,从阅读主体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连接、读书会的交往与互动、自我对生活世界的探索三个维度描绘城市读书会的公共生活特征。在日益个体化、分散化的社会结构和现代城市不断剧变的情境下,城市读书会在人们寻找公共生活的自我位置、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参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骁 《新闻界》2006,(5):110-110,126
网络媒体能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或者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存在的可能性一直是遭到质疑的。什么是公共领域呢?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也叫公共性,他是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①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公共领  相似文献   

18.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主要是分析资产阶级公共理论,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对历史中曾经出现的公共领域进行了比较性分析。他认为公共领域作为一种历史形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古希腊城邦形态的公共领域。它的公共生活的开展主要在广场通过语言交谈或参加如摔跤等公共实践活动进行。第二种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代表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也作公共空间,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民主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公共领域意指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公众对公共权威、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评判,可以形成某种公共意见。随着大众传媒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凭借其在空间上的延展广度和传播中的易受性,拥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重心的确定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促成了我国社会从政治型向经济型的转变,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的“经济化”趋势。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或公共问题,影响着并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传统的政治、文化等领域,这样的时代背景为经济新闻报道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经济新闻的产生和读者的需求都呈现爆炸式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