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她善良、坚强,封建社会严酷的现实使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蒙受奇冤。《窦娥冤》的悲剧意义主要体现于窦娥形象之中。窦娥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但是,其悲剧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窦娥为维护起码的尊严而本能地反抗了。  相似文献   

4.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勤劳、善良、正直、本分,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由人变成了鬼,然后在人群中消失。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读《祝福》我们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潸然泪下,却也为她那难能可贵的本能的反抗意识高声赞叹。也许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声炮响,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吉姆老爷》既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与人的孤独,又肯定并赞颂了人类对荒谬的反抗精神以及为寻求生存意义所作的一切努力。本文认为《吉姆老爷》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塑造了一个为重获尊严实现崇高而积极反抗荒谬的悲剧英雄一吉姆。吉姆一生顽强奋斗。最后以其悲壮的死确证了人的尊严与意义,振奋起我们的精神,呈现出一种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冲突和反抗是悲剧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以解决冲突达到和谐的,人类在对抗命运和死亡的冲突中升华,在压抑毁灭中不断反抗,而最终的反抗是无法消解的对抗.悲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体现的理性意蕴,最终可以使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词人群起数词、词学个体韧性反抗制约者、词作传达出矛盾的价值观等方面来看,北宋词浸润着悲剧精神。然而这种悲剧精神由于民族意识、哲学思想、时代风习的反作用,渐趋淡化几至消解。  相似文献   

10.
人生屡屡贬谪的遭际直接影响着苏轼及其门人的思想,使得他们都有一种反抗命运悲壮,体现在他们的诗词上,就是一种悲剧精神,特点就是忧愁哀伤和孤独悲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