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艺批评的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文艺批评的功能.文艺批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它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批评,向欣赏者传播文艺信息.文艺批评的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释义与评价.前者指批评家探求与挖掘文艺作品意义的功能.文艺作品的意义潜藏在艺术语言或隐或显的表现与传达之中.后者指批评家对作品审美价值鉴别、审度和判断.这种评价既有对具体可感形式的审美评价,也包括对作品思想内蕴的审美评价.文艺批评的传播功能就是在释义与评价的动态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西文艺批评,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人对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和由此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艺批评方法论比较隔膜,因此评价或失之过低,或失之过高;而中国对西方的文艺批评,一般亦持上述两种观点。中国和西方的文艺批评方法论,都立足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艺创作,发展演进的道路不同,各有不同的建树。所以,中西文艺批评方法论应互相认识,互相对话,这才是坦诚的、建设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周扬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具有关键的意义。”为发展文艺批评,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政治标签与艺术分析要搞好文艺批评,就应当下苦功夫。认真地对文艺作品进行艺术分析,而不要滥贴政治标签。大家知道,文艺批评是研究文艺作品的一门科学。它的重要任务在于指导读者和观众正确地理解文艺作品,使文艺作品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同时还要帮助文艺作家总结经验,提高创作水平。一部文艺作品问世以后,它究竟是“好”还是“歹”,“好”在哪里,“歹”在何处?真正的文艺批评必须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论述邓小平的文艺批评观,要与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从宏观中去把握。邓小平的文艺批评观,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文艺批评标准,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的完善和发展;邓小平提出文艺作品的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意义重大。强调文艺批评的建设性是其文艺批评观的基本特色;他还指出文艺批评应实行艺术民主和以防“左”为主。邓小平有句名言:“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这就是邓小平文艺批评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是在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族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环境中形成的.西方文化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对比,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并期望能对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应该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在此还原成一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秉赋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状况的反思.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各自的情况来看,连同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本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7.
文摘     
新时期文艺的繁荣,文艺批评立下许多功劳.它不仅承担了文艺领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历史任务.而且还为创作界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不仅为继承优秀民族文化、恢复新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廓清了道路,而且还为文艺的对外开放和大胆创新给予了切实的理论保障;不仅为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且还为文艺思想的兴盛和文艺作品的传播拓展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同时文艺批评的自身有了长足的进步.理论领域思想活跃.  相似文献   

8.
刘帅一 《海外英语》2011,(8):306-307,309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流派繁多,更迭迅速,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内容。同时,也正是因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这种多元复杂性,给人们欣赏文艺作品带来了一定难度。以解读电影《狮子王I》为例,不同批评理论有其不同的分析侧重点和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的指导思想综合地来分析这些侧重点和结论,不拘泥于某一特定流派的理论,可以得到对作品较客观立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神话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传统文艺批评思想不能给予其客观的评价。西方文学界给予神话以很高的评价,并有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引用西方的思想理论,对我国古典神话进行研究,能更好地展示出我国神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学,研究者面临的文化环境和指导思想都是不可更易的。第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环境,以及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艺批评传统。对此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接受它们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进行时代的创造性变革。第二,建设当代中国文艺批评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从文化类型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一种外来文化,它的批评原则、思维方式、具体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批评对象,具有区别于中华本土文化的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原理对建设当代中国的文艺批评学具有指导的有效性,要使我国的批评学建设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和中国固有文艺批评的结合点,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