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女举39名运动员的经期情况进行统计,将每月经期和平时的训练量及强度作对比分析。研究初步结果:举重运动员经期的训练情况可分为三大类型,其中经期做适度调整的比例较大。建议经期训练不必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中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密度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是构成运动训练量的要素。其中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训练要素。运动强度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竞技体育比赛实际比的是运动员能否在单位时间内产生与运动项目特征吻合的最大输出功率。因此,在专项训练时必须强调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3.
在上高原前,首先要打好专项训练基础,要安排2~4周的训练量较大、强度中等的训练,强化力量训练,打好有氧、力量和专项训练的基础;高原训练的第一阶段(第1周)为适应期,训练量比较小,让运动员尽快适应高原的环境、气候,避免运动性伤病和传染疾病,第3周的训练将是整个高原训练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周的训练里要完成2~3次高质量的强度训练,力量训练在整个高原训练期间也要占据很大的比重,同时特别注意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提出高原训练期间应注意女性的生理特点,尤其要注意经期对女运动员的影响和高原特殊环境对女运动员体脂变化的影响;高原训练中营养的补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高原训练的负面效应,应注重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提供合理均匀的营养;把握好高原训练结束后参赛的时间,距比赛时间3~12天下高原为宜,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高原机能未消失前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4.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基础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训练过度问题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不断增加,其目的在于提高运动成绩。不少运动员往往想模仿与高水平运动员有关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以及其它一些指标,而忽视了并非所有运动员都能承受同样训练负荷这一事实。在不考虑先天素质和增加训练量前提的情况下,肌体是很容易超负荷的。  相似文献   

6.
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月经与参加比赛和训练安排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现代花样游泳项目进行科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人们所关切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部分花样游泳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比赛情况的分析研究,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月经规律,从而使游泳运动员在经期参加比赛时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罗马尼亚女子中跑运动员在各次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涌现出一批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罗马尼亚女子中跑的训练特点是一切为了提高技能水平。在训练量方面,罗马尼亚运动员比其他国家女选手要大。一般认为,年跑量:800米运动员为4600公里+500公里=5100公里,1500米运动员为5000公里+500公里=5500公里。罗马尼亚女选手均超过以上指标达500公里。在训练强度方面,罗马尼亚专家们与一般传统的中跑训练观点不同。传统的训练观点认为,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训练强度应降低,而罗马尼亚选手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亦大。甚至在重大比赛季节,她们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很大。例如著名女运动员麦列什斯库1978年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女运动员经期能否坚持训练和参加比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现在已不需要再来讨论经期能否参加训练和比赛,而是如何使女运动员在正常经期提高其适应训练比赛的能力的问题了。经期能否参加训练比赛,主要在于机体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训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东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较好,训练内容的结构安排较为合理,总体训练量符合训练大纲的要求,但训练强度较大,有氧训练比例偏低,无氧训练比例过高,素质训练手段单一,教练员对功能性力量训练重视不足,运动员对整理活动的执行情况不好。  相似文献   

10.
对兰州理工大学中长跑运动员张宝强,徐夫才,那旭昇等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第2届全国大学生越野锦标赛校中长跑运动员的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更合理地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象:女子马拉松运动员3名,年龄:23.25±2.5岁;运动等级:国际健将1人,健将2人。研究方法:监控法、测试法、监测法、数据处理法、统计学检验法。结果与讨论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km);(2)高原训练期间训练强度的监控(min)。本研究所采取的训练量的安排为,第一周为适应周,训练量比较小,从第二周开始训练量大幅度提高,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适当调整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为,不论是5km还是40km的训练强度均高于以前高原训练的最佳强度。2.高原训练期间CK变化规律的分析血清中CK(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12.
速滑和短道速滑女运动员月经不调与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近10余年速滑与短道速滑女运动员月经不调临床资料,冰上女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经常出现月经不调,并伴有各种症状,多为过度训练所致。通过对28例患有月经不调的女运动员随访观察,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对月经不调这一医学问题进行了论证,认为月经不调是制约女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辩证施治。月经不调治疗单靠医学手段难以奏效,必须通过调整训练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雷蕾  韩栩 《精武》2012,(9):8-9
本文对士子篮球队员生理期参与训练和比赛的相关问题和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女篮运动员在生理期参与比赛和训练的情况,以及在生理期进行训练和比赛时遇到的问题,主要从女置队员生理期期间接受训练的情况、使用药物改变生理周期的情况、运动强度对身心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基层士篮教练和士篮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举重运动员伸膝装置承受的应力负荷比其他项目运动员大得多,如果下肢训练强度过大,训练量与训练内容的安排过于集中,以及采用某些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极易诱发伸膝装置的损伤。本文通过多学科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防伤措施,特别强调了发展大腿后侧肌群力量及训练课后放松股四头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赛艇运动是典型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有氧代谢可直接影响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变化又能反映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状态,8周HiHLo、HiLo和LoLo训练后,通过对运动员VO2max、VO2max/kg等有氧代谢主要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低氧训练组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均有所增长,由于训练模式的不同增长幅度各异,总体表现为HiHiLo组提高幅度大于HiLo组;LoLo组有氧代谢能力没有明显变化。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幅度不一,这与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安排与控制密切相关,且应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按照运动员个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模式、训练量及训练强度,以期获得较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短道速滑运动员发生运动性损伤的几率较高,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成绩的提高。从训练预防与治疗等角度分析,认为思想麻痹大意、预防意识不强,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不当,训练量和强度过大,错误的技术动作,心理状态是引发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体能训练,安排合理的训练内容,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加强心理训练和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地的监督管理等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和体育医疗工作者提高伤病预防重视程度,解决运动损伤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化,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与训练量,更快地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成绩,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出成绩的年龄问题,它是制定多年训练规划时首先要解决的难点。探索与研究女子跳高运动员不同年龄运动成绩的增长规律,找出最佳成绩年龄段,对跳高运动的发展以及指导运动实践有重要意义。1 研究对象国外研究对象10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世界纪录或是在重大世界性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优秀女运动员;国内研究对象6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中国或亚洲纪录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量与强度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就要求运动员的心脏具有很高的机能水平.在运动医学领域中,近年来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运动训练导致的心律失常,已有许多报导.心电图描记在运动医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探讨运动员特有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专家访谈和统计法对我国优秀花剑运动员的体能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花剑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强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在安排训练时,应体现强度高、低结合类间歇性练习方法,练习的时间结构上也应体现间歇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恢复过程,了解恢复过程的特点,对于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运动量和确定训练间隔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不同训练程度的运动员所能承担的训练量各不相同,同一运动员由于各时期的机能状态不同,其负荷量也不一致.在各项训练中,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对运动员所能接受运动量的能力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和确定合理的训练间隔.训练实践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是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最有效的手段.运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