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兴章 《资源科学》1986,8(2):31-36
新疆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的垂直地带性明显于水平地带性。海拔高的地区气候凉爽,降水量较多,而在海拔低的盆地腹地气候炎热干旱,介于两者之间的山麓及盆地边缘是温和气候。本区作物布局应依据海拔高度对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的影响合理安排,在海拔高度高的地区适宜种植喜凉的春小麦、马铃薯、油菜;而海拔低的盆地腹地应种植喜温、喜光、耐旱的棉花、甜瓜;介于二者之间的山麓地区,盆地边缘适宜种植甜菜、大豆、小麦、玉米、油葵、啤酒花、红花;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发展水稻。  相似文献   

2.
雪上一枝蒿喜冷凉环境,特别耐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适宜生长在海拔3000—3500米高寒地带,而且药材产品的药理成分特优,现分三种基地提出如下种植技术要点:根芽种苗基地1.土壤选择:必须选择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冷凉地区的沙壤土、灰汤土,最宜是荒草坡草地开生荒种植,有利保持物理药性成分稳定。2.整地理墒施肥:对选择的地块进行深翻整地,清除杂草,理墒为平台式或平沟式整地,对中下等肥力地块每亩可施500—1000千克腐熟打细的农家肥。大小地块播种,必须划墒留有排水沟。3.土壤消毒:在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王庆林 《青海科技》2001,8(4):47-4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属高海拔冻土区,多年冻土连续分布范围大约550公里,冻土稳定或基本稳定,20世纪60和70年代对青藏公路桥涵调查观测表明:永久性桥涵冻害严重的不超过5%。其桥涵冻害现象主要为融沉、冻胀、破坏、桥墩台及涵洞混凝土冻融剥蚀。 多年冻土地区气候严寒,冻结期长达7-8个月,正常施工期每年只有5-7个月。大部分地区属新开发区,交通条件较差,材料物资供应困难。由于高原冻土地区一般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严重缺氧(海拔5000米时含氧量为海平面的57%),气候恶劣,每年大风天达90天,年平均…  相似文献   

4.
阿里地区地处高原,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由于受气候、海拔及地势结构的影响,当地的大部分农区目前没有种植春小麦,种植油菜品种单一,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选育出更适应在阿里种植的春小麦及油菜品种,2011年从拉萨农科所引进春小麦和油菜共7个优质品种,在阿里地区普兰县西德村和科加村进行试验试种,通过对各良种的产量性状和生育期指标的调查,科学评价了各新品种在本地的进一步再试种价值,以期为阿里地区良种选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农业地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鸿 《资源科学》1981,3(2):7-13
一 在世界农业地理上,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辽阔的土地面积,罕见的海拔高程,复杂的地表形态,多种多样的生物气候环境,使高原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 海拔高是当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色。在本文讨论的地区范围内,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面只占全区总面积15%,3000—4500米的地面约占35%,4500米以上的地面约占50%,其中有许  相似文献   

6.
西藏油菜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用Shannon-Winener,Greerberg多样性指数和Pielal均匀度指数分析了西藏油菜的品种,表型,生境,垂直分布,地理分布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西藏油菜的品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但不同生境,不同垂直高度及不同的地理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海拔3500-4200米的西藏中西部地区集中了西藏93.81%的油菜品种,在海拔3500米以下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品种数量渐趋增多,在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品种数量逐渐减少,表现出西藏油菜品种丰富的多样性和相对集中性,同时,提出西藏中西部地可能是我国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起源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水蜜桃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医用价值的水果。本论文以陕西引进的二年生水蜜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蜜桃栽培方法、生长情况、果实产量、适应性等方面研究分析,以确定该品种水蜜桃在青藏高寒地区的适应能力,获得青藏高寒地区水蜜桃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水蜜桃在青藏高寒地区种植。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水蜜桃可以适应海拔3800米左右的青藏高寒地区生长良好。青藏高寒地区水蜜桃引种试验研究对提升西藏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西藏林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凤庆县位于临沧地区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高坡陡,最高海拔3 098.7米,最低海拔919米,年平均气温17-16℃,降雨量1 307.4 mm,是一个立体气候突出的典型山区农业大县,国土面积97%属山区,42万总人口有40万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9.
秦建国 《今日科苑》2014,(7):124-127
<正>引言1984年夏季,我部队奉命从新疆到西藏阿里地区中印边界参加国防建设,战士们由海拔1000多米的新疆库车一直到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脉——西藏狮泉河阿里山地区,驻扎在海拔55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一路上的高原反应,已经让战士们疲惫不堪,头痛头晕,严重缺氧反应,尤其是我们这个梯队,在海拔6600米的叠布林冰达坂上,因大雪封山被困3天3夜,这是我终生难忘的。许多人都奄奄一息,呼吸微弱,行动迟缓。寒风刺骨。当时的恶劣  相似文献   

10.
临沧地区位于云南西南部。区内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500米,海拔高差达3000米,立体气候明显,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5%,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长期以来,全区农技推广工作在提高粮食产品、数量的思想指导下,把粮食增长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九五”末,基本实现了粮食自求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代表绿色和平组织去了珠穆朗玛峰,准备拍摄海拔5800米的中绒布冰川,却发现那里的冰川已经消融得面目全非。这样极高海拔的地区也已经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丽江坝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4,6(2):60-67
丽江坝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北纬26°52′,东经100°26′,海拔高度2400米,坝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约13万亩,水利条件较好,是滇西北主要的粮、油、经济作物产区之一。这里纬度较低,地势较高,气候特殊,阐明丽江坝的气候特点,分析作物的气候适应性,不仅有利于该坝及其西南温凉地区合理地安排作物,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以便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而且对我国温带北部地区喜温、喜凉作物种植比例结构调整,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拉萨市东部三县及夺底沟海拔3700~4100米区域进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半湿润气候下限的植被指示特征,并对拉萨地区的高原地带性植被问题形成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席承藩 《资源科学》1980,2(3):38-43
红壤、黄壤以及其他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土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这些土壤,对该地区生产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对我国资源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黄壤在江南和华南大都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在贵州高原多分布于1000米的高原面上;在云南高原多见于海拔1800—2200米的原面上;在云南西部中甸高原于海拔3100米的原面上还可见红壤残留。  相似文献   

15.
严寒地区冬季耗热量较大,为了降低耗热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尽量使建筑朝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合理选用围护结构,突出地区气候特征与气候适应性对节能住宅建筑热工设计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住宅热工设计计算中室内外计算温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地区的西藏区域的气候效应尤为显著。西藏那曲地区的气候多变,位于海拔4000多米位置的那曲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主要以西藏那曲地区为研究区域,对其雪灾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其雪灾气候的趋势,为做好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海蚕豆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海拔1700-2800m间的黄河湟水,隆务河河谷及两岸的丘陵地带。依蚕豆的自然生态适应地区可划分为东部蚕豆主要生态区,海南半干旱蚕豆生态区,柴达木盆地干旱蚕豆生态区和海北及青南蚕豆次生态区。东部蚕豆主要生态区因海拔的垂直分布,气候特点,又可分为三个生态副区,即温暖川水蚕豆生态副区,干旱浅山蚕豆生态副区和高寒脑山蚕豆生态副区。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又叫朝阳花、葵花,在苏联种植很多,是主要的食用油料作物。在我国过去种植较少,且零星分散,只有在东北、内蒙、山西和河北的北部等地,群众有大面积种植的习惯。1953—54两年,政府先后两次提出增产油料作物,号召全国人民利用不适于粮食生产的盐碱荒地及田边、地埂、路旁、沟沿、宅园等空隙荒地,积极种植向日葵、蓖麻等油料作物。许多地区都开展了种植向日葵的运动,不少的机关、团体、学校、部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地貌     
《科技新时代》2006,(5):14-15
位于天山山脉脚下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只有-155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处海拔远低于海平面的地区之一,这种低海拔也造就了它神奇的地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牧交错带粮食作物,采用贝叶斯准则进行生态气候适应性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初步分析得出粮食作物在半干旱、干旱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从而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系统辨识。介绍了该地区各种作物种植优势问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