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一届高考阅卷合上了大幕。伴随着对“套话作文”评分标准的存疑,部分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下完成了对标准的执行。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仍对“套话作文”不以为然.用他们的话说.“参加高考,不背几篇作文怎么能行?”,“我们一直就是这么教的,没有套路,作文怎么教?”,“学生就知道课本上的屈原、陶渊明、苏轼、文天祥.你能不让他写吗……”  相似文献   

2.
苏轼教作文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他所作的《题西林壁》一诗,本期刊登一篇《苏轼教作文》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三情”主题教学的意义 1.“三情”主题教学 苏轼诗词,从情感分类,理想之情、兄弟之情和爱情这“三情”在其中体现得非常鲜明,每一类都有大量的经典之作。而且,针对这三种感情,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都有生动的小故事。因此,以此为切人点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苏轼的人生并学会鉴赏苏轼作品。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4.
一苏轼的《泗州僧伽塔》诗云:“耕田欲雨割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化应须日千变。”这首诗寓抽象于具体形象,以“耕田欲雨割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作比喻,生动地阐述了利与害的辩证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所以苏轼告诫人们不要求神拜佛,因为“造化”不可能日千变。正确的态度是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难作文”,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学生的通病。每当语文老师把“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撕挠腮,皱额锁眉.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甚至过了几十分钟还是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阅历太浅,知识面太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了解除学生的痛苦.收到疗救的功效.我选择了一系列开启学生动笔作文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上期安徽擂台赛方罢,便有江苏豪杰、扬州市新华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徐年虎遍邀扬州高手献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然是人杰地灵。于是,四位少年英雄给我们带来了独具魅力的扬派功夫。请看:【擂台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往往能充实一个人的心胸,能改变一个人的处境,能使一个人的气质高雅,有时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书与人的关系实在密切。请以“人与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7.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8.
巢谷守信     
赵荡敏 《小读者》2012,(7):17-18
巢谷是北宋四川眉山人,他和苏轼、苏辙从小就是好朋友。一次.苏轼说:“巢谷.我们将来做了官.一定不会忘记你。”巢谷说:“做了官.我不一定去找你。如果你们落难了.我一定会去看你们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  相似文献   

10.
清代盛大士说过“画有四难”云云。本文借此“四难”作为视角,对苏轼《月梅》图进行鉴赏评析,并于欣赏之中揭示其创作特色: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少面多,栩栩如生;二是以为正,奇、安相济,画势均衡,险不入怪;三是经营惨淡,布势天成,浑然画面节奏的律协和,生机勃勃;四是意境深邃,“物我相融”.这些意见时研究作为北宋“文人画”领袖的苏轼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三年级作为作文的起步阶段,往往令教师、学生、家长都“头痛不已”.我认为,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真实的情境体验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习作欲望,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拥有鲜活灵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苏轼作为书法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思想深受儒、道、释三家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道家思想出发,阐述其对苏轼的书法创作心态及具体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对创作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和“无意,”而在具体创作上则表现为苏轼独特的执笔方式和“无法”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广为人知,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然而,“龙”的英文是“Dragon”,  相似文献   

14.
超越苦难     
在我们学生眼中.高中生活是种困境,如何走出网境,或许可以借鉴苏轼的达观。苏轼的一生有几次大起大落。苏轼总结自己一生时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似文献   

15.
钟义民 《学语文》2009,(6):41-42
近年来大量实践表明,写作的复古思潮正日益盛行,学生每每提笔言必称古人古事.从屈原、司马迁一路写到李杜、苏黄、郑板桥、龚自珍,感觉就像是在陈述中国古代文化史。有人曾专门统计,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是屈原、陶渊明、苏轼。堪称古代文化名人的高调亮相。当然,引述文史人事并不为过,它的功用在于增加文化含量、提高文学品位、挖掘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可称之为“代圣贤立言”“为中华文化造像”,自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善于取舍,叙议适当,也不失为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6.
论苏轼文艺思想的庄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文艺思想的渊源问题上,庄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受庄子“心斋”“坐忘”说的影响,苏轼注重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心胸的培养;2、在庄子“法天”、“贵真”思想的启发下.苏轼创建了“文理自然”的创作风格论;3、受庄子技道并进思想的影响,苏轼非常重视艺术创作技巧规律的训练和探讨;4、受庄学言意观的启示,苏轼在形神问题上,不仅追求“传神达意”,还追求形象之外的无穷意蕴。  相似文献   

17.
包凤华 《江西教育》2004,(24):33-33
情节增补法.由于表达的需要,有些课文常用略写和虚写。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作者原意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增补的情节内容具体化。如《丰碑》一课中讲将军看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  相似文献   

18.
[题目回放]以“亮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佳作展示1]淡妆浓抹总相宜文/赣州考生首先,我想跨越时空,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也许徐志摩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心中的康桥。”也许达·芬奇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也许苏轼会说:“吾之亮点也,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也想说一句:人的亮点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应发现自己的亮点,也许没有徐志摩、达·芬奇与苏轼之成就高,但相信自己的亮点,通过行动…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诗中的"病兽"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诗中存在着大量的以“病马”、“瘦马”为代表的“病兽”意象。这类意象作为苏轼审美情趣的凝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苏诗中的“病兽”意象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这类意象的审美内涵及苏轼钟爱这类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材料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