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济的“寄托说”揭示了比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侧是近代王国维评价意境特征、意境高下的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2.
自从王国维提出诗的境界说以来,学术界关注诗境的问题不断得到延展,朱光潜、叶维廉对此都有不同的论述.本文对他们的诗境观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他们对王国维所提出的“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问题的论述.以期对诗歌的境界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庄子意境论出发,从中、西方文论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中有关“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三个美学概念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将“诗人之境”分为诗人“所感之境”与诗人“所写之境”。在具体分析中,又将读者“所得之境”区别于诗人“所写之境”。这种区别是值得注意的。在艺术活动中,意境确实显示了不同层次和形态,考察意境的不同层次及其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意境的特定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将“诗人之境”分为诗人“所感之境”与诗人“所写之境”。在具体分析中,又将读者“所得之境”区别于诗人“所写之境”,这种区别是值得注意的。在艺术活动中,意境确实显示了不同层次和形态,考察意境的不同层次及其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意境的特定审美特征。 1 考察“常人之境”不是本文的任务,让我们先从诗人“所感之境”说起,什么是诗人所感之境?我认为,在客观景物或强烈感情的刺激下,诗人主观与外在客观猝然碰合的那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境界”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它实际上探讨的是文学本源的问题。文章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真”与“不真”、“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六个方面对其“境界”理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人间词话》虽未有其准确含义,但这对概念自提出至今,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探究。本文在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不隔"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其中隐含的自然生命观,以及在自然生命观下回归生命主体,并探讨个人感觉表达的可能性,如何才能达到"不隔"之境。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三境"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一词乃王昌龄首提。王昌龄“三境”说之“意境”概念的内涵已经构成了我们现在’意境说之“意境”的基本内涵。准确、全面理解王昌龄之“三境”说,对于我们把握规范“意境”内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意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范畴。“意境”乃“意中之境”;境生象外、境缘于情、境赖于思为其主要的审美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0.
“入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审美评价依据的重要标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先生在探讨诗词创作构建的意境时提出的重要概念,陶渊明以其任真自得的人格和悠远空灵的诗心创作了大量浑然自成一体的诗篇,无论创作的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其毫无斧凿之痕的率真自然的诗风都印证了诗歌“入神”境界的深远.  相似文献   

11.
诗歌创作成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但意境的创造尤为重要。意境的创造又有“实境”与“虚境”之分。“实境”为根本 ,“虚境”的创造以“实境”的创造为基础。只有在“实写”的基础上适当地予以“虚写”,方能达到虚实相生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自提出至今,众多学人对其内涵进行了探究,但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立足于“境界”这一审美形式,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所提出来的——那么,不站在对《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境界”内涵的理解上,仅摘章寻句的求解,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13.
诗词中意象和意境都是虚境与实境的统一,但二者相比,意象仍停留于“象”,偏于“实”:而意境已超然“象”外,得“境”之环中,偏于“虚”。“虚”“实”概念在诗词鉴赏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感性和理论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说意境     
张寒烟同学:应你来信的要求,下面谈谈意境及其相关的问题。所谓“意境”或“境界”,是概括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地的审美范畴。它的构成有二:一是客观物境,一是主观情思;并且只有既缘情又体物,情思与物境二者相融洽一致,才能构成意境。我们鉴赏古代诗词作品,就要领会作者怎样通过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由于意境在鉴赏古代诗词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有关意境的一些常识。1.意境的种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说…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隔”与“不隔”论,称道“不隔”,反对“隔”。文章从文学的民族特点、文学风格多样化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作者写作风格具有多样性,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同样存在多样性。文学只要基调健康,至于“隔”还是“不隔”,是没有定格的。  相似文献   

16.
诗贵意境。陶渊明的诗便重在意境。陶渊明以其“无我之境”之独特诗风,开辟了诗歌领域的新境界。总观陶诗“无我之境”之特色,当含有物我关系,美的形态,情感状态,自然人格等四点内容。本文对陶诗意境特色内容展开论述,并简要分析了形成陶诗“无我之境”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散意境的营构缘起千古诗论,较之诗境,境的内涵在于以求“实”之境,传融“情”之“理”。在表现形态上,境所包孕的意象连续绵密,境界的展开有明显的铺垫或泻染过程,主要呈现为舒展,散落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8.
白石词以清刚淳雅著称,开清空一派,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王国维却对白石词颇有微词,其中一个观点就是“犹有隔雾看花之恨”.我认为此之“隔”并不能称为遗恨,这是白石词至真至纯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9.
吕天成《曲品》之“境”,由于受传统诗学“意境”理论的影响,仍体现为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但运用于戏曲领域,充分考虑到戏曲的叙事性质,因此,吕氏之“境”,其涵义又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但不能因此就说吕氏之“境”就是一种成熟的戏曲“境界”理论,这从版本学的角度也可以得以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长使此身适其“境”“境”字组成的词有虚实之分。实指的,如边境、环境、处境;虚言的,如梦境、情境、意境。人皆处其“境”,人亦有其“境”。“家境”是说经济状况,“心境”是说心理情绪,“境界”是说思想觉悟。如此,一个人总得受其“境”的制约。“境”可以造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