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何存中小说的创作历程、创作得失以及创作主体的艺术追求的轨迹,在评论界何氏创作评论中作了首次性的整体把握。其中着重评析了主要创作阶段──第二阶段的创作情况,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化、作品主题的多层次开掘、艺术方法的多样化等方面,总结了何氏的创作成就,揭示了何氏创作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全篇并简略勾勒出何氏“寻找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在创作轨迹、表现视角、关注对象三个方面体现了她对于自我的忠实。  相似文献   

3.
从李少红执导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三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电视剧创作走着一条不同于当下电视剧创作的较为独特的道路。她把女性视角和唯美追求内在地统一于自我的艺术建构之中,利用唯美的影视语言谱写女性的诗篇。李少红的“艺术电视”给中国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以现实主义为最高追求的作家,柳青在创作的起步阶段就明显地显示出重视生活、关注人生的特点。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历史命运,构成了柳青早期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这些作品虽然明显存在着思想上、艺术上的不足,但仍然能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研究柳青早期的短篇小说创作,对于全面认识和评价柳青的创作,对于把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路遥是当代名作家,为学事业奋力拼搏、英年早逝。他的创作道路显示了作家坚强的人格力量,对广大读有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一、定位——找准人生的坐标点。二、到位——确立自己的艺术自我。三、超越——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四,升华——生命夭折而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6.
高志  赵静 《现代语文》2006,(12):57-58
郁达夫是一代小说宗师,不仅由于他的主情浪漫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中蕴涵的个性自由、自我忏悔以拯救内在生命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可具体归纳为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这三大思想意识在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轨迹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这三大意识也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7.
余华是当下中国作家中能够与世界文坛平行对话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存在着由书写暴力、书写苦难到书写超然的人性的嬗变过程,这个过程涵括了先锋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他的作品主题的流变勾勒出了余华小说创作中心的位移轨迹,体现了不同阶段的文学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主题流变体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先锋文学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余华是当下中国作家中能够与世界文坛平行对话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存在着由书写暴力、书写苦难到书写超然的人性的嬗变过程,这个过程涵括了先锋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他的作品主题的流变勾勒出了余华小说创作中心的位移轨迹,体现了不同阶段的文学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主题流变体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先锋文学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段革命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翠革命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注重自娱是李渔创作心态特色之一,并衍生出独特的学功能观:强调舒张思想个性、自由展示才情、追求自我快适而无须虑及学外在价值。在其诗歌创作与戏曲创作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而又各各不同:诗歌创作关注自我适意而轻视外在规范、外在功能;戏曲创作则偏尚想像移情、舒郁解愠等情感层面的行之乐,以及由艺术技巧的纯熟而带来的理性喜悦。李渔重自娱的学观念与晚明人的人生态度及创作态度一脉相传,而与传统的学功能观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正时代重要的文学流派——白桦派的创作主题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主题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活跃的民主主义社会思潮紧密联系的。本文试图对其创作主题的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探索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电影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探索景象。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扛起了反叛传统创作理念、创作原则的大旗,在审美观上追求真实,在哲学观方面对人进行深刻的剖析,表现出自在、坦然的生命意识,在创作原则方面,大胆地强化观念、细节、造型,淡化主题、情节、人物。这种探索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银幕时空,就探索创新而言,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作为电影——这种大众的艺术,过分追求创作主题的哲学理性、创作手段的主观个性,而失去大量观众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4.
书法教学中,从临摹到创作是一个颇难过渡的阶段和环节,临摹与创作是一对互相依赖,互有渗透的矛盾关系,在临摹过程中应体现创作意识,创作过程中应再现原碑风范。写实性临摹中要抛弃自我,写意性临摹中要寻回自我,张扬自我,通过集字法创作和再度创作,寻找创作灵感,走上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5.
揭示花间词的思想本质和艺术个性,重视人品与词品关系的探索,感情是诗歌的骨干,要求评论的对象首先是艺术品,花间词表现了词人们各自的思想轨迹、美学追求和艺术品质,其评论也同样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波澜、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莫言个体的艺术活动,对中国当代作家和作品的历史与现状考察,具有真切的借鉴意义。本文就从考察作家创作心理入手,纵览当代作家莫言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境况,解释其文学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根据,把握其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和创作的艺术态势,力图从一个新的“窗口”探视莫言复杂的精神、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新时期内蒙古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得益于创作队伍“宠辱不惊”的稳健的艺术风格,执著的创作精神及较高的文学素质。表现在它拥有一支由多民族的几代作家构成的、以稳健执著的创作精神共同创造了新时期内蒙古小说繁荣的队伍;和这支队伍坚执于地区特点,以稳步丰富文学自身的执著精神而创作出的一批又一批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以及其在艺术追求上所表现的沉稳与扎实,不但在创作中保持发扬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而且使之得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艺术美学的高度,较为全面而深刻地评析了当代云南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个性;全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云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艺术追求。作者力求勾勒出云南儿童文学在全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派,以追求情绪的朦胧美为其创作的艺术支点。一方面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注重隐喻、意象、象征、暗示;另一方面又深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追求意趣、韵味、淡远、蕴藉等,从而形成了一种中国化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最高阶段,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自成面目。文章就如何实现书法学习的创新,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