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师长假家访,这项举措也不是毫无道理.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众说纷纭.笔者猜想正是在传统家访渐渐淡出视野的背景下,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了班主任必须在国庆假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通知,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通知中的"必须"改为"建议"或"倡议",并请学校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报教育局备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电影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师;电视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师;电脑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师;然而,教师永远是教师。电话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家访;网络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家访;有一天,可视电话出现了,又会有人说它将取代家访;然而,家访永远是家访。  相似文献   

3.
提起家访二字,许多人总把它与班主任连在一起.至于校长的家访很容易为人所忽视.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如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时间对老师们进行家访,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校长的家访作用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4.
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如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时间对教师进行家访,其意义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校长家访的作用主要有三:1.有助于更多地了解教师信息,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工作。一个学校,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教师人数较多,教师的有些情况校长往往难以掌握。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动态的,校长仅从教师档案中或平时在校表现来了解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实地走访教师家庭,就可能捕捉到更多的教师个人信息,如家庭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就能更客观地认识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素质,这对于学校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和调动教师积极性具有不…  相似文献   

5.
教师正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形成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今这种家访却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而恰恰相反,家长“校访”的却越来越多。笔者曾对50名学生家长、50名中小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家访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家长说:我们欢迎家访。现在有的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堂教学,片面认为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了,别的都无关紧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会合,面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情况进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付诸实施,有助于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家访永远是家…  相似文献   

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建设一支厚德善教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校长要想赢得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全面理解和对学校工作的全力支持,就要深入教师,以心换心,知己知彼,把家访教师作为校长履职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家访教师"、"家访教师的内容"、"对教师怎样进行家访"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还要不要上门家访?怎样家访?这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对此,笔者所在的合肥市稻香村小学从去年开始,在全较大范围内开展家访活动,目前全校学生中教师家访面已达到80%。根据对家访过程结果的相关调查分析,笔者以为,新时期家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必要途径,而且应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改进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一所普通初中担任副校长,平时在外出学习和开会中偶尔能接触到一些女性校长。2002年2月底,笔者来到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班上女同学中就有一些是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干部。在交流工作体会时常常有人慨叹:“现今当一名校长不易,当一名女校长很难,  相似文献   

9.
程华 《上海教育》2006,(7A):45-46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 ,一场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全国大地逐步展开 ,这就是教师聘任制。然而 ,在具体的教师聘任中 ,常常出现许多的偏离或歪曲 ,最明显的在于教师的聘任权属于谁的问题上。有人以为 ,权力当然是属于国家教育管理机关 ,因为目前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都是国家在掏钱 ;有人认为应属于学校校长 ,现在是校长负责制 ;还有人认为应属于全体教师 ,教师是国家的主人翁 ,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等等。我们认为 ,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实施中缺乏相对具体的指导方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社会组…  相似文献   

11.
家访是幼儿园教师经常做的工作。许多教师认为家访是教师联系家长的最好形式之一,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但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里家园沟通的方式很多,没必要走进家庭进行家访。如何看待家访?家访对幼儿教育有何重要意义?成功的家访应该如何开展?怎样才能使家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本期“热点聚焦”刊发了部分读者的来稿,对此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年轻教师做家访没有老教师做家访的那股子劲了,不少老教师也表示,自己的家访也不再像当年那么勤。原来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家访,现在做起来却越来越难。一份针对家访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因为学校的"三令五申"才去做家访的。40%左右的农村学生和85%左右的城镇学生没接受过教师的家访。种种情况表明,家访,正经历着静悄悄的"变脸"。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话、网络普及,现在许多班主任开始用电话和QQ进行学生家访。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出于交通、路途安全等原因,这种形式的家访越来越被教师所采纳接受。作为城郊结合部的一名初中教师,近三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多次尝试,并有许多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秋季,我县教育局开展了一项"千师进万家"活动,即我们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到所教学生的家里了解情况,以便制定详实有效的教育方案。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校长,笔者也参与了这次家访活动,然而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许多学生竟然不知道如何表述去他家的路线,低年级学生是这样,高年级学生也是如此。在向学生问路时,笔者听到最多的话莫过于"到了那边,然后再转到那边",因为学生们表述得不够清晰,家访教师要打好几遍电话才能找到学生的家。  相似文献   

15.
"家访不家访无妨",是一些家长对当下教师家访的感叹。持有这种消极态度的家长尽管只占少数,但却从某一层面反映出现在教师家访的不足与缺憾,理应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关注与反思,从而找寻其问题"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家访时评论学生要适度蔡理明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家访的内容虽很多,但几乎离不开评论学生。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发现教师在与家长谈论学生时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夸耀式,一是告状式。两种都易犯对学生评论失度,轻率下定论的错误,从而导...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都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你说我说话家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胤 《学前教育》2004,(3):36-37
家访是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情况和思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家访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是什么在影响家访工作的开展和实效性呢?让我们来看看教师和家长双方对此都有什么看法吧!  相似文献   

19.
一个老“知青”子女的转变──记我的一次家访柳芳里中学周东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体环境,在家庭中,学生家长一般都处于天然的“权威”地位,其思想意识,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家访成为教育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在的家访较之过去有了...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激情。笔者以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生活质量低下,比如校长与教师的关系疏淡,教师的成就感、自由度、受关注的程度不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不强,等等。目前,中小学除了普遍存在教师校园生活机械、单调、平庸和乏味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