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其受力决定的,也就是说,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与它的运动状态相适应.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已知力可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反之,已知运动情况也可求力.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必考内容之一.本文就此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因此,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而要迅速准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就必须掌握受力分析的各种方法.受力分析的方法很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物体的运动,而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它的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决定的.因此,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两个分析:分析受力和分析运动情况.进行这两个分析时,总离不开研究过程.因而研究物理问题时,要重视分析过程,并从中寻找关键状态,进而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求解.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力学复习中,深刻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它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与相应运动过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也是高考各项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之一。首先要深刻领会与熟练掌握的是根据受力条件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其次是根据物体运动情况与力的特点分析物体所受外力情况,我们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具体例子,谈谈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性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意义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所受外力作用和其运动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和初位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同一力学  相似文献   

6.
物体怎样运动(包括运动性质和运动轨迹),取决于它所受的合力和初始条件。牛顿运动定律提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F=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恒力(1)F与v0在同一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2)F与v0成某一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变力(1)F的方向始终与v在一直线上变变速直线运动(2)F的大小不变,方向总与速度垂直匀速圆周运动(3)F的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相反简谐运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探求物体的受力特征是动…  相似文献   

7.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本文以典型试题为例,归纳这两类问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受力分析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是历年高考中物理学科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动力学中,运动物体由于其位置、运动情况等的变化,其受力情况有的会发生变化,使得其受力情况比静力学中的更具复杂性·因此,在对运动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一、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可引起其受力情况变化例1如图1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定,则物体从A到O将怎样运动…  相似文献   

10.
在动力学问题的解题中有两个基本的分析,一个是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一个是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分析是物体运动情况分  相似文献   

11.
冯菊明 《中学理科》2007,(12):60-61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热学、电磁学中都有涉及.高考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只有两种情况: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对于在运动中两物体追击问题和一个物体两次不同受力情况,两次不同运动情况以及正交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力变化的题目仍应予以重视,再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弹簧和实验问题这几年有所侧重,连接体问题亦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动力学的问题中,除了支承物(路面、地板、滑轮)之外,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关连而运动,这些物体称为“连动体”。连动体运动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有包括两个物体的,也有包括两个以上物体的;各物体之间有用绳、杆或弹簧等等连接的,也有甲物体直接托负着或推顶着乙物体的,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有完全相同的,也有完全不同的。这表明,同一连动体中各物体,除了具有共性之外,还各有其个性。“隔离法”就是对各物体(称隔离体或单元)分别研究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方法。它  相似文献   

13.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4.
米冬亮 《学周刊C版》2014,(2):194-194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关键,因此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具体步骤如下:一、确定研究对象,即分析哪些物体受力。二、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即分析受力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等状态。三、找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全部力,不遗漏、不重复。通常按下列顺序分析。(1)重力。作用于物体的重心,方向总是垂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在研究地面物体受力时,首先应把物体重力考虑进去。(2)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一般分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16.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各种不同受力情况下运动规律的科学.因而弄清物体受力情况是解决一切力学问题的前提.由于力学问题还要延续到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所以受力分析就成为整个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同时,科学受力分析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下面谈一下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弹力和静摩擦力往往是最难确定的.为了突破了这个难点,深化对弹力和静摩擦力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弹力和静摩擦力的“适应性”特点,并在教学中分层次,有步骤地让学生体会、掌握它们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对弹力和静摩擦力变化的复杂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适应性”是指: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发生变化时,物体受到的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表现出它们对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 动力学这一部分内容在中学物理力学部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它是静力学和运动学两部分内容的枢钮,也是这两部分内容的发展和延伸。静力学研究的是受力平衡(表现为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而动力学研究的是一般受力情况的物体。从这个角度来讲,静力学只是动力学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静力学研究了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学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动力学阐明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它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动力学是前两部分内容之间的一个枢钮。 其次,将动力学继续拓展,可进一步讨论力的两种基本的积累效应。第一种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9.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受力情况决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情况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受力分析要注意按顺序分析,一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力,避免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