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将鱼引开法 在窝外的水面上,顺风撒一些糠麸、面包渣一类的漂浮诱饵,借助风力,慢慢(徐徐)地漂走,诱使中、上层小杂鱼随风抢食游离窝点。大鱼在底,底窝就能发挥作用,自然容易吞食钓饵了。 二、以鱼制鱼法 1.放生法:当钓到小杂鱼后,小  相似文献   

2.
钓鱼打窝是为了提高上鱼率,但不分水情盲目打窝,既造成浪费,也未必效果好。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打窝规律,写出来和广大钓友们共商。水清、水瘦打浑窝。主要原料有麦茨、碎豆饼、玉米掺和塘边泥草、牛粪等。水浑、水肥打清窝。主要原料有大米、小米等。水面小、泥底、有水草打清窝,反之打浑窝。水浅诱饵宜少,水深诱饵宜多为好。去年5月2日,我到一小塘垂钓,钓点水深1.2米,水呈黑绿色,周围水草很多,我以曲酒泡碎大米断续打窝,鲫鱼频频上钩。下午3点,一瓶大米用完,改用蒸熟的麦茨掺玉米掺续窝,结果只钓上几尾小杂…  相似文献   

3.
甯夕雨 《钓鱼》2005,(5):36-36
野钓中常见钓友在鱼不咬钩或鱼上钩迟缓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把大量的诱饵投进窝点,结果是窝点里鱼星不断地泛上水面,但鱼仍旧不咬钩,钓友甯夕雨著文,《摆脱野钓中的误区》帮你摆脱这个困惑。  相似文献   

4.
鱼钓鱼     
刘洋 《钓鱼》2011,(18):64-65
鱼钓鱼,在我们海员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用鱼作诱饵,是真正的用鱼去钓鱼,大海航行,抛锚时才能垂钓,习惯称海上垂钓,二是有的海域鱼多,水下之鱼遇到食物,唯恐抢不上,有时鱼坠刚沉到海底,一条鱼立即就上钩了,往上提线时,突然又感觉很重。钓到大鱼都是鱼拉我放,鱼不拉了,我才能提线。可是又突然感到没那么重了,等提出水面一看,原来只剩...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不投诱饵钓“白水”鱼上钩率不高。但如多投诱饵鱼吃饱了会游走;少投诱饵鱼吃光了也会游走。如何投诱饵才能使鱼不游走,而滞留在钓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传统钓鲫饵传统钓,多是在自然水域和半自然水域(笔者对稍加改造、有人管理但不喂饲料的天然坑塘、旧河道的称谓)进行。虽不免碰上鲤、草等鱼,但绝大多数是野生鲫鱼。因此,在饵料配制上宜以广谱性的钓鲫饵为主,特别要在色、形、味、活上狠下功夫。饵料只有合乎鱼的口味,对鱼才诱惑力强,才会聚鱼前来进窝和吞饵上钩。一、诱饵。诱饵的主要目的是把鱼从四面八方引诱前来聚拢窝点,因此,在配制诱饵时应在"香"字上狠下功夫。但香气是虚的,可闻而不可食。北方钓鲫鱼常用的主要诱饵有酒泡小米、碎大米、玉米掺、芝麻粉、豆饼屑…  相似文献   

7.
1992年第四期《中国钓鱼》(总第33期)“鱼的知识”专栏刊登了《鱼在被钓过程中的通讯奥秘》一文,说经常有人垂钓的河塘,鱼特别刁滑,甚至只吃诱饵,不食钓饵。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整整18个月的实验,发现鱼不仅具有生物通讯,而且有一定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7,(10)
诱饵的作用是诱鱼,聚鱼。有的钓友认为:撒的诱饵越多越好,所以到了塘口,不惜花费大量鱼饵,其实不然。笔者的观点是:诱饵使用的量,应与水面的大小、鱼头的密度、鱼种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野钓沟渠,使用诱饵聚  相似文献   

9.
酒糟(这里主要指玉米酒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鱼饵。说它价廉,在此地1元人民币可以买到2.5~3千克,足够一个垂钓者使用一天。且一年四季均可以使用,故为广大钓友所喜爱。 下面就它的物美方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新鲜酒糟不仅具有曲酒的清香味,且酸甜度适宜,是垂钓草鱼及鲤鱼的上好饵料。既可以作诱饵,又可以作钓饵;不仅适用于手竿,又可作海竿串钩饵;把它捏碎掺在糟食里,又变成爆炸钩饵的成分之一。同时用酒糟作诱饵撤窝子,使鱼真假难辨,大大提高垂钓效果。如果作诱  相似文献   

10.
炎热的盛夏季节,垂钓鲫鱼,,比起春季、秋季难钓,尤其是城市中公园的池塘更为难钓,对于难钓的鱼,常将它归类于刁滑之鱼。造成鱼刁滑的原因,最主要是公园垂钓人多,鱼口味杂,鱼没有饥饿感;其次是气温、水温升高,超过了鲫鱼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环境,由于温度升高,池塘水体中的溶氧量稀薄,部分鲫鱼上浮到水面抢吸空气中的氧来保命;第三个原因,公园池塘的水质,一般属略带有酸性的肥水,肥水鱼盛夏垂钓更比较困难。盛夏公园滑鲫的主要表现特点是:钓、诱饵的质量再上乘,  相似文献   

11.
水底打窝器     
传统的打窝方式是用打窝器在水面倾倒,诱饵从水面自由落入水底。其间,受风向、水流等诸多因素影响,诱饵到达水底可能已移位或成了“一盘散沙”,诱鱼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严实 《钓鱼》2010,(14):12-13
酒在鱼饵中的运用由来已久,都是添加在诱饵中,作用是刺激鱼类的嗅觉。如用酒泡米打窝,留鱼久,一个窝钓半天,虽不能钓快鱼,却能持续均衡上鱼。不过鱼类的摄食行为有个特点,就是先食碎屑状食物,后食颗粒。所以鱼聚窝后不会马上咬钩,要等到碎屑状的诱饵吃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李哲  周清 《钓鱼》2007,(5X):37-37
诱饵的作用是诱鱼,聚鱼。有的钓友认为:撒的诱饵越多越好,所以到了塘口,不惜花费大量鱼饵,其实不然。笔者的观点是:诱饵使用的量,应与水面的大小、鱼头的密度、鱼种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野钓沟渠,使用诱饵聚鱼量既不能太多,也不应太少,得有个量控制。为什么沟渠野钓不能使用太多的诱饵?  相似文献   

14.
一、诱开法诱开法是利用麦茨、干酒糟等易漂浮于水面的诱饵将鲦吸引到水面觅食离开钓点的一种做法。诱开法做起来简便易行,用料易得。如发现黄鲸闹窝,将诱饵撒在钓点水面即可。如遇小风天气,效果会更好。诱饵随波移动,餐鲸也会随诱饵漂移而远离钓点。二、避开法避开法是防止塑鲸闹窝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根据黄鲸喜在浅水域活动的特点,直接选择较深的水域做钓点,专钓大鱼。三'钓出法钓出法是在塑鲸闹窝以后,换小钩挂小饵将塑综钓出的一种做法。在钓费鲸过程中,每钓上一屠,将浮漂下调一段距离,使钓饵;逐渐移出钓点。当浮钓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一、空中钓鱼 云南瑞丽的野塘、荷池之中生活着一种肉质肥美的小型淡水鱼:细长、白鳞,最大者不超过500克,当地傣家人称之为“马刀鱼”。该鱼食性凶猛,护子性强。水底中钓不到它,只有在水面上10~30厘米处才能钓到。钓时,以黑昆虫穿钩,长竿短线。将钩送到水草丛中,轻轻抖动竿尖,“马刀鱼”即跃出水面抢食,频频上钩。 二、搅水钓鱼 云南潞西的田间水沟中,有一种类似江鳅的鱼,该鱼一般在300克以下,肉质极佳,为当地名鱼,是傣家人待客的上品。该鱼头两侧长有一对坚硬毒刺,刺人极疼,当地人称之为“挑手鱼”,该鱼只有…  相似文献   

16.
张铨 《钓鱼》2006,(12)
解字说词从查阅的相关资料逐一进行分析筛选,从中理出了一缕较为清晰的头绪来。垂钓的对象是鱼(即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垂钓它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不致鱼钩沉底”。从《独钓》诗可以看出,这个东西在唐代用“羽”做成,“羽”沉知鱼咬,“羽”浮(漂)鱼未食,“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红楼梦》中“苇片”代替了“羽”,并称之为“漂儿”,《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有“漂儿”,并明确指出“漂儿”是“鱼漂”的方言。可见,古代的垂钓者已经把“羽”、“苇片”等称之为“鱼漂”了。“鱼漂”的不同称谓不仅有历史的痕迹,还随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垂钓中,投撒诱饵打窝,是钓友们必施的诱鱼手段。除诱饵的诱鱼效果外,打窝的方式是否适合水情、鱼情,也会影响钓获量。近几年来,在我们吉林省辽源地区,兴起一种有效的打窝方法──送窝。送窝,即将诱饵通过水上运输工具,运送到钓点投放的打窝方法。因其具有诱饵集中,在钓点周围形成强诱鱼区,被诱引的鱼群集聚于钓点,发窝后会出现接连上钩的特点,所以倍受钓友们青睐。一、适用范围:大中型水库、湖泊,水面较大、较深的不流动水域。二、适应钓法:海竿、拉礁和长度手竿(6.3米以上)的深水垂钓。三、运送工具:小木船、汽垫子、…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一次野钓中偶然发现“锅巴”是一种诱鱼性强、留鱼持久的诱饵。本人曾用它来做诱饵,在很多野塘多次钓获丰收。  相似文献   

19.
看罢山东青岛彭达胜钓友《一钩钓俩,你信不信?》一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五期),使我想起了耳闻目睹的几件奇事。倒插门2004年5月7日,我和钓友老邓、老祁到水磨沟泉水塘钓鱼。西北角靠路口置了一个存鱼的网箱,网箱宽度一米二三,长度近两米,箱无盖,箱沿高出水面30余厘米。箱内水浑,箱外有鱼蹦。老板向我们介绍,该塘水面十五六亩,水深1.2~2.5米,总体上是两边深,东边浅,但西北角浅,是个例外。该塘头年未清塘,里边存有五六百千克成品鲤鱼,节前又放进去一吨鲤鱼,其中有80条3千克以上的大鲤鱼,这几天上鱼很好,昨天还有一位钓友上了4条大鲤鱼,网箱内存了10条大鲤鱼,说是等会钓友来多了,当面放进大塘中。老板正在介绍,塘对面就有人  相似文献   

20.
抢钓春节     
春节至正月十五,正是鱼市旺季,所以一般大的养殖湖、水库、宽河道都在这段时间前捕鱼,从上年12月至春节前几天,是捕鱼的高潮。有的钓友以为,这段时间出钓十有十空,因为人家到处拉网,鱼已受惊,恐难钓到鱼。其实不然,在拉网捕鱼时,只要掌握好时机,出钓时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因很简单:大水面的养殖湖及水库捕鱼时,首先要赶鱼,即将鱼朝一个方向赶,使鱼集中,然后分段围网,一片一片地网鱼。所以,垂钓者要观察赶鱼的方向,抢在捕鱼者前下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