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计划生育工作不好做,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同样,计划生育的宜传报道工作也不是一件易事.难在哪里?这是因为人口新闻政策性强,群众对有关方针、政策的提法十分敏感.如果舆论导向稍有偏差,轻则会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重则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不利于我国的国际影响,也有可能引发预想不到的严重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要避免在计生宣传中发生上述问题,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娴熟掌握人口政策和法规以外,在报道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为什么在计生宣传中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怎样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谈几点浅见.一、在计划生育宣传中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我们的要求.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人口严重压迫生产力的情况下,为了寻求人口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组织的、法律的等诸种手段对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这与许多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转变有着显著不同,这是一个充满曲折和矛盾的过程.也正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一些群众对现行的生育政策有一定抵角,这就需要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如果  相似文献   

2.
江苏海门县三星乡新镇村一位村党支委、妇女主任成为葡萄专业户富裕后,组织12户贫困户一起种植葡萄,共同致富。于是,有一位作者从妇女干部带领贫困妇女致富的角度写了一篇报道,又从党支部带领贫困户脱贫的角度写了一篇报道,再从专业户富裕后不忘扶贫共同致富的角度写了一篇报道,结果三篇报道在不长的时间内都被新闻单位陆续采用了。江苏南通市合纤厂连年效益甚好,于是在报纸上看到报道说这是该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在广播中听到说这是该厂重视科技兴厂的结果,在电视里看到说这是经营管理有方生产责任制落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今年一月四日播发的《城乡全力以赴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一稿,是我們对改进綜合报道的一次尝試。这里写的是集体采写这篇稿子的經过,中間也談到我对改进新闻写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角度是作者落实新闻主题的一种特别方法,是我们动笔写稿的首要一道"工序",角度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动笔写新闻之前,一定要仔细揣摩,选准报道角度,将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亮点"拎"出来。公款吃喝是近年来老百姓最痛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之一,为刹住这股不正之风,新闻媒体曾宣传过许多正面典型,但纵观大多数报道,其切入点都没有离开如何学习文件,如何提高认识、落实政策、健全制度等等。《河北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反映农村干部端正党风、不搞公款吃喝的新闻故事却独辟蹊径,颇具新意。这篇稿子题目为  相似文献   

5.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提出,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其中提到破解舆论监督难时,他指出:"破解舆论监督难就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闻工作中有所谓“批评难”的问题,不少记者感到写批评性的报道是一大“苦恼”。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这种稿子不好写,不易登,登出来麻烦多。这是实情。然而,如果全面地看问题,“批评难”也不光是难在外界的阻力大,也有难在新闻工作者这一方的。古语说:“事有不成,反求诸己。”解决“批评难”的问题,我们也不妨“反求诸己”。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在编辑部组稿、编稿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荣誉性、表扬性的稿子多;季节性、应景性的稿子多。不仅如此,而且大多缺情而少味,多了些呆板、冗长、单调,少了些生动、活泼、明快。 军事新闻作品以其浓郁的军味独具魅力。作品不仅体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政方针,而且反映部队官兵火热的军营生活,报道领域广泛而丰富。如何搞好宣传,避免报道中的言之无物、套话连篇、高高在上现象,让读者喜读爱看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将文章写得有情有  相似文献   

9.
经常被报道的单位难报道,经常有记者出入的地方难写稿,难就难在新闻要出“新”。当我读到新华社播发的《石河子的年轻人好精神》一稿时,不觉眼前一亮,妙!一个人人都在写,却又写不出来的石河子,被彭红和蓝学毅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该文作者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论述了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内在关系,透视了提高报道质量的规律。现在不少报道人员脱离生活实际,或者肤浅地感受生活,因而写不出高质量的稿子,却叫苦稿子难上,甚至使偏劲,搞不正之风,这就很难走出困境。读读这篇文章,会有顿开茅塞之感。  相似文献   

11.
宋弢 《青年记者》2007,(23):51-52
刚刚从事新闻工作时,写新闻稿件特别是综述性稿件时,最深的体会就是难写。常常握笔踌躇,一两天写不出一句有用的话,当时的痛苦现在想起来还很真切。而且写出来的稿子,自己不满意,别人不爱看。当时很深切的感觉是:你自已觉着好写、像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稿子,读者看起来也会觉着好看;如果写起来很难、感觉下了大工夫的稿子,通常读者也会觉得难读。但具体为什么,一时也想不明白。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各级新闻单位对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作了大量的报道,特别是反映干部们如何深入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但对干部下乡工作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下乡干部有些什么苦衷却很少有记者去反映。新华社6月6日播发的记者来信《谨防下基层干部变成“采购员”》,就对这些问题作了很好的反映和分析,入情入理,令人信服。稿子开篇点题:“下基层的机关干部不要变成当地的‘采购员’。”这是记者近日在湖北省城乡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是舆论宣传的一个大主题,有关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很多。文章写多了,难免出现空泛、老套的毛病,给作者带来难写的困境,给读者带来不愿看的心情。沈宝明同志以《小红匾》为题,反映沾化县流钟乡沙洼村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的纪实报道,(见1989年8月11日《农民日报》,可以说是一篇反映农村精神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初开始学写报道时,还能隔三插五地常写些稿子。但是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不知为什么,反而觉得新闻稿越来越难写了,往往十天半月写不出一两篇稿子,觉得写一篇稿子很费心思,很累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今后应该怎么办? 湖北驻军某部 杨兆峰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2月7日,人民日报集中采用了新华社两条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稿件:《辽宁农村8500个计划生育中心户发挥作用》、《银川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不让银川成为外来个体户超生“避风港”》(见1987年12月6日、7日《新华社新闻稿》)。这两篇稿加上这两天播发的《沈阳市和平区工商局与个体户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效果好》(见1987年12月4日《新华社新闻稿》),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内容上突破了老套套,抓住了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新思想、新作法。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基本国策。然而,近几年,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发展各种农工经商的商品经济,给本来工作已很难开展的计划生育工作带  相似文献   

16.
石增海 《新闻知识》2001,(10):51-52
我是一家县级电视台的编辑,除了组编本台记者的稿子,组编全县15个乡镇40多名通讯员的稿子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七年来的编稿体验,使我认识到,农村通讯员生活工作在最基层,他们情况熟,感觉广,占有得天独厚的报道优势,农村新闻主要依靠他们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但由于农村通讯员没受过专业训练,在文化水平、新闻敏感性和政策理论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现状,表现在写稿方面,写基层成绩的“表扬稿”多,报道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活动多,报道会议多,而反映普通群众的创造与贡献、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乡土风味…  相似文献   

17.
第一篇新闻稿的发表告诉我:初学写作,要在短上狠下功夫。那是一九八四年十月的「天,领导把新闻报道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想,新闻有啥难写?连续二十天,我一下子采写了十多篇,却篇篇都没能变铅字。在我灰心之时,《河南计划生育报》登了我的第一篇新闻,是写民兵宣传计划生育的。拿出样报一看,原来我写的千余字的稿子在报上变成一百八十九个字的简讯,经过仔细对照,揣摩,才发现只有登出来的一百八十九个字有新闻价值。我想新闻就是要短,只有短,才能使你用最精炼的语言。在短上下功夫@张英俊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不易写好,加上驻外记者采访上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把国外举行的会议(包括国际会议)报道好更难。大型国外会议,不外是开幕——听取主席报告——围绕议题代表们一个接着一个发言——通过决定(或宣言)——宣告闭幕。能从这一套会议程序和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报告、讲话和文件中沙里淘金,“淘”出一些真有新闻价值、值得一读的新闻就算不错了,否则就很可能写出不痛不痒,以至套话加空话的报道。令人高兴的是,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这次对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报道,不仅写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闻,而且颇有声色,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20.
报纸要使读者乐于接受,就要注意研究读者心理,了解他们的口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版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要根据读者的口味组织版面,这样才能提高时事宣传的效果。从接近性上找读者口味,读者对越是接近自己的新闻越愿意看。我们在选发新华社稿子时,凡有安阳的稿件必登,报道河南的消息也尽量登。尺管有些稿子新华社报道前,本报已经登载过,我们还是对新华社的稿子再接着发表,这些都在本市产生了较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