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近期中考试了,小聪总觉得自己的习作写不长,于是向刘老师请教写作诀窍。刘老师笑了:"哪有什么写作诀窍呀,你所说的‘写不长’,实际就是写不具体。"刘老师要求小聪用一篇文章为例一起探讨,于是小聪念了他最近的习作:  相似文献   

2.
正刘老师:怎么把网名"迷茫中人"改成"犯贱"了呢?犯贱:老师,你眼真尖,怎么知道会是我?刘老师:老师自有妙计识破你。犯贱:你真厉害!那确实是我,是我发狠起的名。刘老师:那你一定是在情感上遇到麻烦了,所以给自己起了一个近于自戕的网名?犯贱:正是,我爱上了咱班的一个男生,他让我魂不守舍,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3.
崔发发总爱迟到,开学第一天迟到了,班主任刘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第二天又迟到了,刘老师只好让他在全班作检讨。第三天他又迟到了,急匆匆跑到教室前门时,隐约听到刘老师的声音,进还是不进?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刘老师好像没有注意到他,从教室后门急匆匆走了出去。机不可失,他从前门一下窜到了自己的座位。刘老师回到教室后照常上课,不仅没有发现教室里的变化,还在下课前"糊涂"地表扬了崔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写教案,抬头看到刘老师气冲冲地推门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低着头的学生。只见刘老师“啪”地把书摔在桌子上,往椅子上一坐,双手抱胸,很生气地说:“说!怎么回事?” 学生甲和学生乙各说各的理,都想为自己解释。刘老师一拍桌子:“一个一个说!”又指着学生甲,“你先说,为什么拿书砸他?”学生甲很委屈:“他老拿手戳我。”刘老师又转向学生乙:“是不是这样?”“是,但是……”还没等学生乙把话说完,刘老师就伸手制止住了他:“不要找借口!不管你什么理由,上课也不能打扰别人,你知不知道后面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回去把这节课的生字一个抄十遍!”学生甲得意地看了学生乙一眼,走出了办公室,学生乙却站在那里不动,眼里的泪水似掉非掉:“老师,我……”刘老师再一次打断了他的话:“不要再说了,回去抄生字!”  相似文献   

5.
王大伟 《湖南教育》2004,(16):15-15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介绍了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老师     
<正>柳林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师范学校当起了老师,上课第一天他就发现,学生中有一个是他读小学时的班主任。这位老班主任叫刘大华,已经50多岁了,他和别的学生一样,平时在乡下小学当老师,星期天就来师范学校接受培训。柳林很不习惯这种师生倒置的角色,练习本发到老班主任时,他不由自主地念:"刘老师。"下面"哄"的一声笑了,柳林说:"他就是我的老师嘛。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刘老师一直教我。"刘大华说:"现在我是你的学  相似文献   

7.
“愿您每天都给人一个新感觉。”这是刘老师从教五年时,一个弟子在送给他的贺年卡上的祝辞。恐怕那名学生也没想到,一句祝辞,竟在刘老师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此,刘老师把它当作学生对自己教学特点的一种认可,或者是一种鼓励。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懈地努力追求这种境界。推陈出新,大胆创新,他也真的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善意的谎言     
<正>星期三的下午第二节课,刘老师(英语老师)叫住了我,告诉我一件让他十分头痛的事:上一节课,他发现一个叫邹小江(化名)的男同学正在做语文作业,刘老师提醒他,邹小江却突然暴怒,对他大声吼:"干啥子!"刘老师心平气和地说道:"把作业收起来。""不收,你想干什么?"邹小江继续咆哮道。他决定威胁他:"再不收,就把作业撕烂!""撕就撕,我早就不想读书了!"邹小江发狠了:怒目圆瞪,直起身体,像一头随时准备战斗的雄狮。刘老师迅速按捺住  相似文献   

9.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却无动于衷。我认为教育效果甚微的症结是老师忽视了感情投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小学六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捣乱学生,他的学习也很差。我们都不愿跟他在一起。班主任刘老师却主动接近他,给他讲道理,他却不加理睬,仿佛“对牛弹琴”。有些老师见刘老师岁数大,又百病缠身,劝刘老师:“不要在这样的学生身上伤脑筋,就随他去吧,反正也毕不了业!”刘老师只是微微一笑,又继续工作了。  相似文献   

10.
下面是我跟一个画眉毛、打口红的女同学的两次谈话:第一次谈话刘老师:"姚萍,今天停你的课,要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嗯?"学生:"……"’刘老师:"你看看你,烫一脑壳的卷毛,还涂口红、画眉毛……"学生:"我没有画眉毛!"刘老师:"那么口红呢?卷毛呢?嗯!?"学生:"口红怎么样?教英语的向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还烫头发!"刘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老师     
柳林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师范学校当老师,上课第一天他就发现,学生中有一位是他读小学时的班主任。这位老班主任叫刘大华,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和别的学生一样,平时在乡下的小学当老师,星期天就来师范学校接受培训。柳林很不习惯这种师生倒置的角色,发练习本发到老班主任时,不由自主地念:“刘老师。”刘大华:“现在我是你的学生,你叫我的名字好了。”在柳林的记忆中,刘老师是无所不知的,现在他才知道刘老师的知识少得可怜,许多很普通的练习都不会做。柳林很同情刘老师,常常给他开小灶。可刘老师的基础实在太差了,有时柳林讲了两三遍,他还听不懂。…  相似文献   

12.
合约爱情     
古保祥 《课外阅读》2012,(22):21-22
深夜时分,小姨打来电话,紧张的声音传来:"妮妮,她居然恋爱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妮妮,一向乖巧的小女孩,今年刚刚15岁,竟然爱上了自己的班主任刘老师,一位大学刚刚毕业的新老师。"……他文秀的气质像王力宏,谦虚  相似文献   

13.
这天,刘老师提前来到教窒,准备给学生辅导。可一进教室,却发现黑板上贴了一幅漫画,画的正是他自己,而且把他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刘老师心中很是恼火,原本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这学生真不像话,竟然搞恶作剧,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转念一想,惩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 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呀。于是,刘老师决定“软处理”。平静了一会儿,刘老师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了一番,对大家说:“你们别说,还真有点像,我长这么大,还没人给我画过肖像呢。我要把这留作纪念,作者要是不介意的话,下课给我签个名。现在上课。”几天后,那位“肇事”的学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刘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宽容待学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师生冲突。这个案例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师的心理行为会受到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与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密切相关。教师职业有许多特点。教师需扮演多重角色:对学生,他们是领导和管理者,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又是家长的代理者,要负责照顾学生;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与感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应付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海丽 《中国教师》2014,(24):95-96
<正>刘老师从今年9月份开始担任高一班主任,新职务、新环境和新学生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好在刘老师之前担任过学校的兼职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学有所涉猎,利用这一优势能帮助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学第二天刘老师开了班会,主题为"新学期新征程",内容为分享故事和实例,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为主。经过这一设计,学生们对高中生活充满了期待,班会气氛融洽和谐。此案例中,刘老师根据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利用  相似文献   

15.
心灵地震     
<正>"刘老师,你要小心点!"清早,办公室里的一张小纸条,在老师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竟然有学生写条子警告老师,谁这么胆大包天?刘老师是有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老教师,今年还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她怎么可能被学生威胁呢?年级组长眉头紧皱着,他把那张纸条收起来,没有让刘老师看到。校长接过那张触目惊心的纸条,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刘老师可  相似文献   

16.
胡守文 《师道》2004,(5):31-32
多年以前,他还是一个青涩的高二学生,却早已迷恋上了学,尤其喜欢古典诗词。教语的刘老师当时大约50多岁,清清瘦瘦,也十分偏爱唐诗宋词,自然对他这个品学兼优又与自己臭味相投的学生喜爱有加,师生情谊格外深厚。刘老师藏书颇多,为了让学生们汲取更多的营养,豪爽地叫班长定期到  相似文献   

17.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善良。他便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常教导我们说:"学问,学问,又要学又要问。"他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知识系统等方面进行角色更新。那么,教师的角色是怎样新的定位?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转身的尴尬     
刘老师是一位性情温和、和蔼可亲的女老师,她讲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和学生相处得还算融洽。可就在刘老师准备把自己教育学生的心得讲给被学生气得大发脾气的同事听时,一件令她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20.
张爱国 《班主任》2014,(4):63-63
正"这就叫兄弟!"初一(9)班,上午大课间,班主任刘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季文龙正用胶带帮王淼粘书皮,非常认真,一圈又一圈,几乎用去了胶带的一大半。刘老师问:"胶带是谁的呀?"季文龙笑着回答:"我的呗。"这时,刘老师故意抬高嗓门对王淼说:"王淼,看见了吧,这就叫兄弟!"其他学生都投来赞许的目光。一年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