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富社会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喜剧 ,也是他创作早期到悲剧时期的过渡性作品。在这部戏剧中 ,作家忠于现实 ,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但是理想受到现实的冲击 ,他一次次地动摇、挣扎 ,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其理想信念呈波状下滑状态 ,最终大欢喜的结局终究不能挽救其理想在现实中破灭的事实。作家的思想及创作也必将在理想的破灭中升华。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对于他的悲剧创作,一般都认为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在不同程度上说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低潮和破灭。这是符合莎氏悲剧创作的实际情况的,但不是对莎氏悲剧创作的全面理解和评价。有的评论者虽然指出了莎氏悲剧中对资产阶级的揭露批判,但没有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容易使人因此产生疑问,即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却反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的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两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们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  相似文献   

4.
陈子昂《蓟丘览古》7首,作于他第二次从军之时,创作的原因是进谏不纳,反遭贬斥,故览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这是陈子昂晚期诗歌创作的力作,是他入仕多年来饱尝艰辛、大彻大悟后所发出的深沉感慨,蕴含着理想破灭后的失望.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与武周政权的决诀之情,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我国90年代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作中理想火焰的熄灭这一现象,值得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是作家对现实的灰色存在过于认同,没有从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物心态的微妙变化开掘出深邃的思想主题。文章也从一些作家作品对理想境界、理想人生、理想精神的描述中发掘了我们时代的思想光芒与人格力量。作家只有走出个人体验,拒绝萎琐,才能创造出既直面现实又有理想光芒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6.
弗罗斯特用传统的创作手法在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生活现象等现实问题的细致观察和沉思。这些诗歌真实地表明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和理想形成的独到见解。梦幻般的理想是他缓解人生压力的手段,是他脱离所面对的现实翅膀;现实虽然冷漠残酷,却是这种理想的坚实基础。他对现实和理想的认识过程也是他对其自我人生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蔡天星 《师道》2005,(6):33-34
现实中的教师好比是一位崇尚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就是精心设置的课堂教学,而“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学生。现实主义作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作家的情感好恶出发,按照作家的意志而不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现实中的社会发展趋势来安排作品人物的命运,这种作品充斥着作低劣的议论和抒情。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既是自己长期崇尚风格的延续,又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生活经历有关,也受到了柳青的影响。他始终注重以社会历史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一方面强调真实客观再现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强调历史性。在对时代环境的描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中,真正做到了环境的典型和人物性格的典型。路遥并不着意于现实批判,而是强调文学为人生服务。这种创作观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对其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衡量路遥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一批作品的相继发表,作为80年代新潮作家代表的余华逐渐开始了他的转型,他的小说开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坛上。余华迎来了他创作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是他小说理论转变在创作上的  相似文献   

10.
张炜是一位热衷于理想主义创作的作家,但他又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作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本文意在通过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人物生存的现实境域与对民间大地的幢憬,民间叙事的探索与现实语言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的揭露来阐述《刺猬歌》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既是自己长期崇尚风格的延续,又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生活经历有关,也受到了柳青的影响。他始终注重以社会历史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一方面强调真实客观再现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强调历史性。在对时代环境的描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中,真正做到了环境的典型和人物性格的典型。路遥并不着意于现实批判,而是强调文学为人生服务。这种创作观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对其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衡量路遥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12.
从叶圣陶开始,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才把笔触直接对准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真正继承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笔法并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现实主义使作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儿童文学领域,但也制约着作家的创作理念,影响着作家对儿童文学品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的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们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叶君健先生在从事长篇小说创作时,始终坚持严格的现实主义。忠实于现实生活,遵循艺术描写的写实性;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揭示现实生活的逻辑,即力求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在对生活本质真实的揭示中.显示作家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评价或说显示其倾向性,以表达创作主体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此即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也是其创作方法。用这些来衡量和观照《土地》三部曲,会清楚地感受到叶君健先生所坚持和维护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历代俄国作家在其创作上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从以细致冷静著称的传统现实主义到受现代主义影响的新现实主义,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政令僵化到新时期传统派文学的自由回归,俄国现实主义在理论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独立探索、稳步发展、辉煌高潮、衰落复归的完整发展阶段。在分析俄国文学各阶段现实主义的理论演变的基础上,认为苏联时期僵化的文学政策,束缚了作家的思维,同时在消费观念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下,文学领域也无法幸免,固守原有的文学理念,埋头创作已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因而,衰落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路遥是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代文坛的作家,他以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毅力进行创作。路遥的小说无可避免地带有他个人经历的色彩和影子,童年的过继让他对感情世界充满芥蒂,而初恋的挫折进一步奠定了他的虚无缥缈的人生观;两性之爱追求的破灭源于他婚姻生活的坎坷,因此他极力推崇母性之爱;路遥笔下理想爱情的命运也遭到真实存在性的质疑,无法在他的作品中拥有一席之地。爱情婚姻生活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他小说创作极其宝贵的素材,锁链着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作家的创作和审美深受科学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文学必须客观反映现实,抓住现实深处的规律,对现实要按照普遍规律典型化,这些概念和思路都与科学思想有关。现实主义的前提假设与当时人们对科学万能的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是现实主义的内在精神。对“科学精神”的崇尚也是改造黑暗现实的一个方面。现实主义的崛起与文学本身的变化和外国文学的影响也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也强化了文学与教化、实用的结合,没有将艺术的基础建立在生命本体上,其中的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研究会作为人生派的文学群体,其创作的指导思想虽然明确标示“为人生而艺术”、“遵循写实主义原则”,但具体到每个作家的创作实践却呈現出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景象。同是歌颂“爱”与“美”的主题,冰心的短篇是在温柔亲切的意象中坦露出主体审美倾向;叶圣陶的创作是于浪漫与现实的细致描绘中罩上理想主义的光环;而王统照则是用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爱”与“美”的理想破灭。  相似文献   

19.
雷平阳是当代华语诗坛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大量描写故乡和亲人的作品之外,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创作了一些关注都市民生疾苦、反映普通民众在城市之中生活实况的作品,体现了他宽广的创作视野和深切的民生关怀,也是对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对于九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来说,虽然其摆脱了此前“私人写作”促狭的视野,一己的悲欢,开始正面触及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但在这触及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的复杂和作家缺乏对现实必要的审视和反思,更无力上升到批判的力度,使得这批创作并未构成对现实的真正“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