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幼儿的想像较少地受到理性的束缚,大胆、自由、无拘无束,但是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有意认知和生活体验的积累较为贫乏,因而难以展开丰富、生动的想像。我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去观察和积累各种表象,并注意促进幼儿想像的丰富性、生动性。各种各样的圆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圆”这一系列活动时,我首先引导幼儿积累关于“圆”的多种表象。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存在着“圆”:圆圆的硬币、圆圆的饼干……可在你没有有意识地引导时,孩子们不会特别关注,于是我组织了一个活动———“圆圆的世界”。我让孩子围坐成一个圆圈,听我讲述大千…  相似文献   

2.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习怎样观察。那“观察”是什么意思呢?生:“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师:是吗?在十字路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绿灯,那谁能告诉我这三色灯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久才有人回答,几乎把几种排列顺序都猜遍了)师:(故作惊诧地)你们没看见过红绿灯吗?(全班摇头否认)刚才有的同学说“观察”就是看,但是红绿灯你们都看见过了,为什么说不出它们的排列顺序呢?看来,“看”不等同于观察。下面,我带你们到公园去实地观察一下吧!(学生兴致盎然,我带学生来到公园大门口)师:谁先来说说公园的大…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表述:“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你讲我听”、“你授我记”、“你主动我被动”、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积累呢?一、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平时教学中我从三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每人建立一本“浪花集”,指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摄取生活中一朵朵奇花异葩。记录形式,...  相似文献   

5.
罗素早就指出:“艺术要使儿童过上美好生活。”杜威也强调:“教育即生活的观点。”生活是一种财富,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与创作素材。由于儿童自我回忆和结构能力的薄弱,儿童对自己生活观察行为的调整能力显得不足,对生活的观察十分散乱,不能主动地去观察一些有意义的题材。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艺术观察力,  相似文献   

6.
精灵豆:“妈妈!我今天当了警察、医生、记者还有厨师,一共赚了8块钱呢!”“这是我亲手做的饼干,带给你尝尝。”听到以上的话语,你可别以为他们是在过家家。这可都是“孩儿国”的小公民们真正的工作。要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就跟我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7.
狐狸和野兔     
靳青 《中学生英语》2006,(7):8-9,17
一天,狐狸来到野兔的家,他对野兔说:“快和我一起来,鹅太太生了几个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吧。”野兔说:“不,我不想去。”狐狸说:“你真懒惰。”野兔说:“是的,我是很懒惰。”狐狸说:“那你愿意骑到我的背上去么?”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呢?我的体会是: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思维火花“燃”起来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个大环境,写作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学生写作的选择范围也就越大。只有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  相似文献   

9.
国庆节放假的时候,爸爸因为奶奶身体不好回老家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两个人。妈妈为了维持生活,每天起早摸黑,不辞辛劳地干活。有一天,我和妈妈理芹菜,我问妈妈:“妈妈,这芹菜是不是要去批发掉?”“是的。”妈妈回答说。我想:一车芹菜要一百多斤吧!妈妈肯定踩不动三轮车,就算骑得动也很吃力啊。我得去帮她推车。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一个人在家里很害怕,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去批菜?这样,一方面我就不用怕了,另一方面我可以帮你推车。你看行吗?”妈妈说:“不行,小孩子不能起得那么早,不然身体会累坏的。”我说:“不…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个性的体现。“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只有热爱生活。热忱地投入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品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地有所感动。因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积累情感.常写观察日记。常读那些人文性较强的时事文章。因为那里面有作者细腻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独特的感悟、淳朴的表白。我想,那些感动了自己又感动了别人的文章也一定能够感动阅卷老师.无疑这一切.已经为你中考作文奠定了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蚂蚁和狮子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看见一只蚂蚁正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小家伙,你这是往哪里去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狮子一听就来了兴趣,对蚂蚁说:“你给我带路,我来背你,我们一起去吧。”狮子看蚂蚁面有难色,说:“我跑得可比你快呀!”蚂蚁说:“狮子先生,  相似文献   

12.
潘娜 《学语文》2009,(3):40-41
星期天,多啦A梦对大雄说:“大雄.我们去打电脑游戏吧?”大雄正目不转睛地看电视.只吐出一个字:“去!”多啦A梦不高兴了:“什么?你要撵我走吗?”大雄转过头来说:“我的意思是,我同意去打游戏。”多啦A梦转怒为喜:“你早说清楚嘛!我还以为你是不耐烦呢!”  相似文献   

13.
王艳兰 《学语文》2008,(5):50-50
观察能力.就是观察周围事物及生活的能力。存整个写作过程中,观察起着“龙头”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作文素材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生提炼作文主题的前提和基础。于漪老师曾这样概括:“教语文,忽视生活的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那无疑是沙上建塔,底气极差,虽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非常重要。结合教学实践,我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归纳为“六要”.述之于下,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4.
还是短些好     
泥鳅见了黄鳝,说:“你长得真长啊!能告诉我长长的秘方吗?我会谢你的!”黄鳝答:“我算啥!你去问问蛇吧!”泥鳅去问蛇,蛇说:“我算啥,你去问问井绳吧!”泥鳅去问井绳,井绳说:“我算啥,你去问问懒婆娘的裹脚布吧!”泥鳅去问懒婆娘的裹脚布,裹脚布说:“我算啥,你去听听某领导作的报告就明白啦!”泥鳅溜去听某领导作报告,几个小时还没完,  相似文献   

15.
温莺 《小学生》2005,(5):38-39
小记: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琴的?你是怎样爱上钢琴的? 李云迪:我4岁时开始了手风琴的学习,5岁就获了奖,但7岁放下了手风琴而改练钢琴。我并不是从小就立志要当“钢琴大师”的,小时候也只是喜欢音乐,有一次看见别人弹钢琴,觉得非常好听,就决定去练钢琴了。  相似文献   

16.
马明霞 《辅导员》2009,(12):39-39
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创设了“小练笔”形式,作为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呈现出个性的魅力,切实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放寒假的前几天,妈妈告诉我:“过几天你就要坐飞机去上海外公家了。”我急忙问:“真的吗,我怎么去呀?”妈妈微笑着说:“我工作离不开,你爸爸又不在家,你自己坐飞机去吧,我把你当‘小邮包’邮去。” “我自己怎么行呀?”我又激动又担心。  相似文献   

18.
小猪学本领     
1.小猪长大了,妈妈对他说:“你该独立生活了,先去学一样儿本领吧。”小猪说:“我一定要学样儿特殊的本领!”2.小猪出门去拜师,遇上黄牛说明来意,黄牛说:“跟我学犁地吧。”小猪说:“这本领太一般!”启蒙7编辑李全7.妈妈批评他说:“一般本领你不肯学,特殊本领又学不来,只好啥本领也没有了。”特殊的本领!”3.小猪遇上小马说明来意,小马说:“我教你学拉车吧。”小猪说:“这本领太平常啦!”4.小猪遇上毛驴,毛驴说:“你跟我学驮货物吧。”小猪说:“这本领没出息!”5.一只仙鹤落下来,小猪说:“你教我学飞行…  相似文献   

19.
黄淑兰 《学语文》2006,(4):36-36
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一、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想象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只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胡编滥遣,文章怎么写也写不长,惧怕老师规定字数。老师只要说:“不少于600字”,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要“啊”的一声,感到很惊讶,觉得要求过高,显得愁眉苦脸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留意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20.
提起学生作文,现在不少人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大力提倡生活作文。在他们的作文题目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在你的生活中……”,“写出你生活中的思考……”等等。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惟一源泉,作文的源泉还应有阅读、情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