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大钊同志(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人。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6页),同时也论述了教育的问题。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教育家。李大钊同志为革命事业战斗了一生——虽然他在世只有三十八个春秋,却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教育思想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在中国革命和我们党的历史上以及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今年是李大钊同志诞生九十周年。本文试就其教育思想作初步的探讨,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字守常(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人。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他最早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与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反动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是伟大的五四运动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著名的“二七”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英勇牺牲于北洋军阀的绞刑架上。李大钊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光辉业绩和战斗一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我们党的历史上树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早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家和理论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唤醒了诸多有志青年革命的热情,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学习研究李大钊,对于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主义”论战,是五四时期第一次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潮的公开激烈的战斗。斗争完全表明,革命的先驱者李大钊同志,是一名英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士。陈毅同志曾以“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的诗句来颂扬李大钊,实际上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他最公正的评价。可是万恶的“四人帮”,为了要把这位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打成“资产级级民主派”,竟然污蔑这次“问题与主义”论战是所谓“资产阶级内部的争论”,他当时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论文,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来欢迎十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历史的内容“既是整个的人类生活,既是整个的社会的变革;那么凡是社会生活所表现的各体相,均为历史的内容所涵括。”李大钊所论,对历史及其内容作出了科学的界说和正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使之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伟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朽的共产主义英勇战士。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感召下,在震撼中外的“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同志是最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人类最进步和最科学的世界观介绍给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人物之一。尤其是他在光辉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到彻底的共产主义者的根本转变,学会了用马  相似文献   

7.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 《邓小平文选》对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邓小平文选》第138页)我们学习了《邓小平文选》以后,感到这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著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肯定和维护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红线。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8.
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之史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上编)》修订稿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目讲到:“党的‘四大’的决议和‘四大’前后邓中夏、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毛泽东、蔡和森等先后发表的文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本文就这段话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全文转载情况统计[文章标题]论李大钊的十月革命观[作者]刘慧娟[原发期刊]《唐山学院学报》2016.4.10~15[全文载于]K4《中国现代史》2016第11期全文转载数:1篇索引情况统计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启示/梁柱//《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6第04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化溯源/王素莉//《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6第04期中外文化交流与多元借鉴中的学术传承/吴汉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6第04期辩证理解列宁与托洛茨基对农民革命作用观点的分歧/吕佳翼//《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6第12期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大钊同志的著作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如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所说,李大钊同志的遗文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本文仅就李大钊同志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革命宣传,探究社  相似文献   

11.
略论毛泽东的人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人口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同志一生没有专门的关于人口问题的著作,他的人口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做革命的促进派》等著作及其他许多讲话中.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无论是哲学史界,还是历史学界总是毫无疑问地把李大钊“五四”时期提出的“物心两面的改造”观当作二元论而加以否定。例如,吕希晨和王育民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指出:李大钊“有时还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残痕,特别是他受了达尔文进化论与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提出了“‘物质与精神两面改造’的二元论观点”;①研究李大钊的专家吕明灼先生在其专著《李大钊思想研究》中也指出:李大钊提出了“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1942年6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时至今日,《讲话》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讲话》旗帜,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候,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 《讲话》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它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在《讲话》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地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  相似文献   

14.
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崇高理想就是要把中国“造成一个极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驾乎欧美之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97页)为了使这一“最新式的共和国”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摸索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改造中国的根本出路的科学结论。1922年他在《国民公报》上发表的《对外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简要明确地概括为“事实求是”。所谓实事求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看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作风和态度,是无产阶级党性的表现。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他在新时期指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总结了群众的新鲜经验,集中了全党的集体智慧,进一步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邓小平文选》就是他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光辉结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毛泽东思想概念》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阐述的十分清楚。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十分清楚地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然而对这个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界的认识远非一致,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认识:一元说,又分马克思主义一元说,列宁主义一元说和儒家一元说;二元说,十分盛行的就是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一元两结合说,即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  相似文献   

17.
《人生漫谈》仍然是一本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坏书。一、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论,坚持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冯定同志的人性论是他谈人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他抬出“社会性”来顶替阶级性。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1933年5月写的《〈守常全集〉题记》中,一开头就追忆了他和李大钊同志相交的开始:“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进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他们的战斗友情,主要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建立起来的。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和《新青年》杂志编辑等职。当时,《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鲁迅和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同事,他积极参与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该刊重要的撰稿人,和李大钊“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他们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9.
《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必须改革》(以下简称《改革》)一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应纳入哲学教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历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哲学教材中搬出去”等观点。并引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我们认为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中“搬出去”,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观点。于是写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怎样改革》一文(发表在《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提出我们的看法与《改革》一文作者讨论。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把学史同爱国直接结合起来,认为它是爱国心的源泉。他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新史学》)而且他认为学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的演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更把历史同人类社会生活,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还说:“马克思述他的历史观,常把历史和社会关联在一起;纵看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看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李大钊:《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