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初中第三册2001年版“自:从,由”。按此“自”表处所,宜训“在”;不表起点,不宜训“从”。《古书虚字集释》“‘自’犹‘在’也”,并云“‘自’‘在’一声之转”,即古音从母双声也;又“‘自’犹‘于’也”,例证在在。《广释词》亦“自犹‘於’,介词”。如:  相似文献   

2.
卷六“乃迺”字条说:“‘乃’犹‘于是’也。《书·光典》曰:‘乃命羲和’是也。常语也。……”又说:“‘乃’犹‘然后’也。《书·禹贡》曰:‘作十有三载乃同’是也。亦常语。”案:这两个意思分不开。说“今年元旦”,本来该指日出那个时间上的点,比方说,六点二十三分零九秒,可是人们连一号整个儿白天甚至于前半夜都算元旦,英语的then,既当于是(时)讲,又当然后讲。古汉语的“乃”有两种意义也不奇怪。又说:“‘乃’犹‘而’也。《春秋》宣八年:‘十月已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  相似文献   

3.
李先华 《学语文》2002,(4):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收有《庄子·逍遥游》一文(节选)。《逍遥游》开头有一段话描写鲲鹏之巨大,其文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何谓“垂天之云”?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晋人崔(?)云:“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近人蒋锡昌《(逍遥游)校释》云:“按《说文》:‘垂远边也。’俗书边垂字作‘睡’。《广韵》:‘唾,边  相似文献   

4.
(一)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叔向贺贫》初中第六册) 课本注曰:“越,超过。”越,为“超越”,乃是常训;“使越于诸侯”句不作如是解。今案:《尔雅·释言》:“越,扬也。”郝懿行云:“《诗》‘对越在天’对越即对扬,犹云‘对扬王休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八云:扬,越一声之转,故发扬之转为发越,飞扬  相似文献   

5.
《楚辞》中的“兮”字,原是楚国的方言。郭沫若《楚辞·离骚》注译:“‘兮’,古音读‘啊’”。孔广森《诗声类》云:“‘兮’,古音当音‘啊’”。自此以后,十多年来各类古典文学选本对“兮”字的注解,都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注云:读“啊”或“呵”。如新近出版的程嘉哲《九歌新注》云:“把其中(指《九歌》)的‘兮,字都按古音念成  相似文献   

6.
金屋藏娇     
旧题汉班固撰《汉武故事》:“(胶乐王)数岁,长公主嫖(她是汉武帝刘彻的姑母)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即后陈皇后)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相似文献   

7.
能个能个,一写作“宁个”,作指示代词用,其义犹如此、这样或这么。俗言“你莫能个整”,意即你不要这么弄(做)。近人张相在其《诗词曲语汇释》卷三《能》(一)条云:“能,摹拟辞,犹言这样也。”“如许也。”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三《语辞》云:“皮日休诗:‘贫养山禽能个瘦’。[按]:此亦吴语,犹言‘如何至此’。”按:能个或宁个的本字应为“这么”。这,《广韵》作鱼变切,《集韵》作牛堰切,音彦。据《广韵》,当读“彦”;依《集韵》,可读“念”。故彦、念、能、宁,四者相谐,实乃“这”之讹也。么,《唐韵》作亡果切,《集韵》、《韵会》均作毋果切,又作眉波切,音摩。窝、摩、个相谐,故又为“么”之讹也。  相似文献   

8.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此处“趋庭”指承受父亲的教诲,但为何“趋庭”释为承受父亲的教诲呢?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孔子在庭前教育孔鲤不学《诗》就不善于说话,不学《礼》便无法立身处世,孔鲤听从父亲的教诲,便学《诗》、学《礼》。“趋庭”也称“庭趋”,明李东阳《麦舟图》诗:“亦知…  相似文献   

9.
关于杜诗用字的妥贴、确切,过去在许多文评、诗话中曾流传有不少佳话。欧阳修《六一诗话》云:“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莫能到也。”又刘凤诰《杜工部诗话》引王彦辅云:  相似文献   

10.
折角典出《汉书·朱云传》:“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齐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后用来指能言善辩。如隋朝于仲文《答谯王诗》:“折角挥谈柄,重席吐言泉。”折桂典出《晋书·郤诜传》:“(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后用来指科举及第。如唐代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五》,属乐府旧题,古辞不传。黄节《魏文帝诗注》云:古曲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数篇,“《古今乐录》以为是古诗,朱乾《乐府正义》谓疑即此《十五》,而文帝拟之也。”其诗乃为曹丕游猎遇虎而作。朱乾《乐府正义》论之云:“《水经注》:魏文帝猎于大石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黄节《魏文帝诗注》亦云:“乾所云《水经注》,似证此诗为当时所作,意盖可从。若其以‘雉(句隹)’、‘鸡鸣’,谓指丁仪、丁廙、杨修之伦,‘虎啸’,指曹植,则凿矣。”以为此诗为孙礼拔剑斫虎事而作。余冠英先生《三曹诗选》注引朱乾说,并云“所写或许就是当时情况”。然考《三国志·孙礼传》,则言“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帝猎于大石山,虎超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诏令礼上马。明帝临崩之时,……拜礼大将军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原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十年代以后,在语文教学之余,集主要精力于文学评论,在部分论著中夹有众多有关修辞的论述,现归纳其主要论点如下。 一、重视“古经中的辞令论” 朱自清在《诗文评的发展》中,十分推崇罗根泽《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一书里对“古经中的辞令论”的评述,认为这个问题是一句不受重视的“失掉的一环”。朱氏指出:“春秋是‘诗’和‘辞’的时代,那时‘诗’也当作‘辞’用,那么,也可说春秋是‘辞’的时代。战国还是‘辞’的时代”。什么是“辞”,许慎《说文解字》第十四篇下《辛》部云:“说也,从辛,辛犹理辜。”“辜”是罪的意思,“理辜”即整理、分辨争讼之意。可见“辞”在春秋战国虽然兼  相似文献   

13.
一胜伊一倍《启颜录》载:“高祖尝读《文选》,有郭璞《游仙诗》,嗟叹称善。石动筒起曰:‘此诗有何难?若令臣作,即胜伊一倍。’高祖不悦,曰:‘汝是何人?自言作诗能胜郭璞一倍,岂不合死?’动筒即云:‘大家即令臣作,若不胜一  相似文献   

14.
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是什么神?历代注家其说纷云。一说云中君是云神,如王逸、朱熹、胡文英、蒋骥、陆侃如、马茂元等。王逸《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马茂元等(《楚辞注释》)亦说:“‘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并说“云中君指云神,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似乎云中君为云神已成定论。一说云中君乃云梦泽之水神。如清初学者徐文靖《管城硕记》提出:“云中君犹湘君耳。”以后王闿运(《楚辞释》)、陈培寿(《楚辞大义述》)均持此说,认为云中君就是云梦泽中的水神。  相似文献   

15.
三无理而妙贺裳《皱水轩词鉴》云:“唐李益诗嫁得瞿塘贾云”,子野《一丛花》末句云:‘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我们来看李益的《江南曲》,其诗云:嫁得翟塘贾,朝朝误妄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相似文献   

16.
西汉枚乘《七发》“观涛”一节有这样一段: 发怒庢沓,清升逾(足世),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鸟不及飞,鱼不及回, 兽不及走。纷纷翼翼,波涌云乱。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险险戏戏,崩坏陂池,决胜乃罢。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清升逾(足世)”说:“‘清’,指涛势渐缓,水现澄清;‘升’,升起,‘逾(足世)’,跳跃着越过,‘(足世)’音曳。李善《注》: ‘言初发怒碍止而涌沸,少选之顷(犹今言‘过一会儿’),清者上升,递相逾(足世)也。’”  相似文献   

17.
一、《周易》的物象在这里谈《周易》的物象指的是卦爻辞的物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若《乾》之‘乾龙’,‘见龙’;《坤》之‘履霜坚冰’,‘龙战’之属是也。或取万物杂象以明意者,若《屯》之六三‘既鹿无虞’,六四‘乘马斑如’之属是也。如此之类,《易》中多矣。或直已人事,不取物象以明意者,若《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坤》之六三"含章可贞"之例是也。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  相似文献   

18.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相似文献   

19.
大连方言中有许多探求古音和训释古籍的可贵材料,今辑录四例,以见一斑。1. 考,敲也。齐佩培《训诂学概论》云:“般象击盤之状,《诗》云‘考槃在涧’是也。”齐所引诗为《卫风·考槃》。高亨亦持此解,他在《诗经今注》中说:“考,叩也,敲也。槃同盤。敲盤以歌”又: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考者,《说文》:‘考,拘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