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这本书里,九至十三岁的小朋友,画了五十六幅插图,表示五十六个民族.画得那么随意、稚嫩、有趣,为全书增添了情趣和特色,最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这是其他书籍里少有的.出版后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发行三十多万册,这是近年来出版领域里本版书中少有的奇迹.这说明它的读者基础和生命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少儿通俗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2.
<正>观众电视周的第一站选在漳浦,正巧赶上了第八界漳州花博会开幕,这是一次海峡两岸人民“以花为媒”的盛会,它不仅为我们观众电视周活动镶上了美丽的花环,更增添了浓郁的芬芳。  相似文献   

3.
起先,是一位晚生代作家向我推荐这本书。接着,我先生逛书店时带回了这本书。他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的独特的装帧。后来,他在为我的小说集设计装帧时借鉴了这本书的特点。再后来,我才看完了这本书。时间已是1999年春节前夕了。书和人一样,认识了不一定立即阅读,好书更常会这样。它挤在家中顶天  相似文献   

4.
《张渭瑞出卖熟荒山田契约》(以下简称《契约》),形成于康熙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是四川省档案馆藏清代康熙朝少数档案中时间早,最珍贵的一件史料。 该《契约》正文200字。加上民国及解放后的几次批注,共近600字。反映了康熙末年以来四川地价人口、税赋制度、风俗及政区的变化情况,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孤陋寡闻,"新闻发现学"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从《怎样发现新闻》这本书里看到。这本书冠名《新闻发现学》未尝不可,也许这样就可能多了一些中国式教科书的气息,但不太通俗的学术概念包装起来的书让人难读。这本书的作者潘堂林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他从一个新角度为传统应用新  相似文献   

6.
周泽新 《青年记者》2009,(19):90-90
也许是孤陋寡闻,"新闻发现学"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从《怎样发现新闻》这本书里看到。这本书冠名《新闻发现学》未尝不可,也许这样就可能多了一些中国式教科书的气息,但不太通俗的学术概念包装起来的书让人难读。这本书的作者潘堂林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他从一个新角度为传统应用新闻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看到一本香港以前出版的《编辑学》。它是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丛书之一,作者为李次民,自由出版社于1949年4月出版。翻开这本书,首先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我参加革命,至今已五十六年。1949年9月进新华社总社新闻训练班学习期间,同学们就自诩:此生为战士,永远打冲锋。八十初度时回首往事,差可告慰:在崎岖曲折的道路上时有滑跌闪失,但作为党内一名宣传、出版战线上的普通战士,也许可以说勉强合格。1945年我曾在《大楚报》当过几个月的练习生。其后在《华中日报》当过编辑,主要编国际新闻版,也编过“读书与出版”、“华中文艺”等副刊。由于出生于工人家庭,比较朴实温厚,所以有幸与地下党的一些同志亲近。我读过并密藏着《论联合政府》、《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和《大众哲学》等进步书…  相似文献   

9.
《藏地密码》是我编辑生涯中的第一本书。我第一次在某个不起眼的论坛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它还叫《最后的神庙》。我并不是一个对神庙感兴趣的人,但是这个帖子999的超低点击率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想不通为什么还会  相似文献   

10.
孙艳 《图书馆杂志》2007,26(3):91-92
2006年12月,看到了一本海天出版社编辑的风光摄影集。梅华摄影,施石撰文,书名叫《追随中国最美丽的秋色》。喜欢这个书名,尤其是正困坐在钢筋水泥的空调房里。喜欢这本书的载体色彩,纯正的黑、质感的红。说载体,不说纸张,不是故弄玄虚,实在是因为正文的纸张以外,还有制作封面的  相似文献   

11.
时间过去了四十七年,直到如今,我才第一次看到《徐州突围》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九三八年徐州突围以后不久,范长江同志主持编辑出版的。打开扉页,看到编委名单,如今健在而我又熟识的,怕只有陆诒同志一人了。将近四十位作者中,我所认识的同志,许多已经故去。特别是这本书的主编兼作者,我所尊敬的范长江同  相似文献   

12.
对于《野马》这本书,我似乎还有很多的话要说,但这一切的一切毕竟都源于一个美丽的假设,就是假如这本书能重来一次,按照我们提到的若干注意点,这本书肯定能卖到五万而不是现在的五千册。  相似文献   

13.
1990年有一本书轰动了美国,并荣登该年度美国管理科学十大畅销书榜首,这就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学者集体创作的著作——《美国制造:如何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从这本书的正名看也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一看到它的副标题就立即令人为之一振。十年前,全世界都在  相似文献   

14.
世界真奇妙,妙就妙在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不但有联系,而且一旦你看到了这样的联系,会幡然猛醒,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的书本来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当读者们趋之若骛,这样的现象就有点意思了,因为它会引起我们深入思考。但是,这样的“深入思考”,却与导致它的那本平庸的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思考能力原本就具备的,思考力可以从任何相遇的东西中碰撞出火花,这绝对不是所阅读的那本书的功劳。  相似文献   

15.
当我看到由英国金飞士出版公司初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少儿动物百科》一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的动物书:果然,当我把这本书悄悄放在正在玩积木的女儿身边时.她一注意到这本书就放下玩具翻看起来。等我做好晚餐喊她吃饭时,她骄傲地告诉我:“妈妈,你给我买的新书好看极了,我已经看完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很多场合人们都在谈论一个网络故事——《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特别奇怪的是谈论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尤其是大学校园更是无人不晓“陆飞”和“冉静”的。编者带着满腹疑惑在网上查阅了《空姐》资料,google中有关它的条目已经达到六位数,转载它的网站不计其数。广西人民出版社以出人预料的速度出了它的印刷版。当你读了这本书之后,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媚俗的书名,美丽的故事。作者完全避开了性的污染,以日常生活细节来感人,整个小说的意境很纯洁,这正是现代人内心渴求和向往的。为此,本刊编辑找到了撰写这个美丽故事的人——“三十”先生,请他为读者讲讲他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一本书,如果能真正让读者手不释卷——看了就放不下,或者是看完了还想再看其中若干部分,并且认为这本书对自己很有帮助,很有参考价值,很有保存价值,那么,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最近,看了一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邢方群同志著的《温故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字数虽不多(26万字),但内容却很丰富——这可能和邢方群同志的经历有关系。解放前,邢方群在北甲做地下工作时,就  相似文献   

18.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番口若悬河的高谈阔论未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句平实、真挚的话语却能引起人心灵的共鸣。曾经,我看到过这样一本书的书名:工作着是美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不设房》是博采雅集和榕树下合作的一本书,是笔者经手策划的图书当中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在这部书中,作者四丫头将房子与爱情的关系写的很通透,这样还原人生状态的文字直逼人心。它揭示了我们这代人面对爱情和房子的尴尬与困境。有温暖也有绝望,有爱情也有冷冰冰的房子。我策划这本书“献给所有为爱和房子而挣扎的人们”。  相似文献   

20.
我面前摆着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趟过新闻那条河》。我奉劝年轻的新闻记者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使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界领导干部也不妨看一看这本书,知道我国基层新闻界隐藏着多么可敬可爱的人物。这本书的作者周克冰,我以往并不相识。从什么时候起,我看到一张新闻业务小报《新闻桥》(四开四版半月刊)。这刊物上面每期都有一篇周克冰同志的两千来字的文章,首先是它清新活泼的文笔吸引了我,读起来如泉水般清澈。文章往往从一个小问题着手,从一个缺口插进去,引发出许多有趣的事实和议论,从小看大,作者从一个小问题阐发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